融媒体语境下摄影记者的“跨界”模式

2017-01-26 17:17黎寒池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日报社摄影记者柳州

□黎寒池

(柳州日报社,广西 柳州 545001)

融媒体语境下摄影记者的“跨界”模式

□黎寒池

(柳州日报社,广西 柳州 545001)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全民皆拍,人人都是记者,想要拥有独家新闻已经不太容易,突发事件通常在发生后的数分钟内就会出现在互联网上。在科技时代的浪潮下,新闻摄影记者要想新闻照片更有“看点”,就不能仅仅靠“一台相机,几个镜头”闯天下。如今,“跨界记者”成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久的将来,兼具文字、摄影、摄像、编辑、主持于一身的复合型摄影记者将成为主力军。只有不断“跨界”学习,才能在这轮全媒体的竞争道路上生存下来。本文以柳州日报社为例,通过新媒体技术支持下摄影记者转型的案例,剖析全媒体摄影的特征,分析基于全民摄影环境下摄影记者的机遇与转型,探索融媒体语境下摄影记者的创新发展模式。

敢于跨界:笔杆镜头相映辉 做文字功夫过硬的摄影记者

信息时代里,“无图无真相”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主流门户网站几乎每条文字内容都配有图片或图标。然而,这只是说明图片化、视觉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并不能说明摄影记者很重要。现在很多传统媒体,特别是地市级的传统媒体,仍然有不少摄影记者只会拿相机,一拿起笔杆就头痛,甚至几百字的图片说明都写得一塌糊涂。读图时代里,一定的文字基础理应成为每个摄影记者的标配。所以,本文讲的第一个“跨界”就是,打破传统的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的界限,摄影记者更要相机笔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进入新闻事件现场,有些新闻摄影记者习惯于重视拍摄照片,而轻视现场采访与文字写作。对于事件的起因、人物关系,甚至新闻人物的名字都不愿意去了解,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融媒体语境下,摄影记者就要从以前拿起相机干活到如今先拿本子采访,再拿相机拍照的转变过程。在柳州日报社,笔者是这次“跨界”转型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

作为一名工科男,因为热爱摄影,大学毕业后便经过考试进入柳州日报社,被安排在《柳州晚报》记者部。当时,部门领导说,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摄影记者,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文字记者。期间,笔者作为一名文字记者先后参与过突发事件采写、社会调查、暗访报道、重大时政报道、深度新闻策划和采写等。两年后,成功转型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也被推荐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一定的文字基础和良好的文字采写习惯,让摄影道路越走越宽。

2011年11月26日晚,笔者“扫街”时意外挖掘出一条好稿:3岁女童罗某某(小名小燕子)7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积水、脑部发育不良,属于病症严重的脑瘫患儿。其母华青为了给女儿治病,曾学过唱歌的她从4月前开始,每天晚上骑车带女儿到街头卖唱。经过几天的跟拍采访,不仅拍摄了街头卖唱求助的场景,还有她累倒在陪女儿治病的医院里等镜头。整组图片长短镜头搭配恰到好处,画面令人动容,配以简短精练的文字说明后,11月30日《柳州晚报》以“‘卖唱妈妈’,要用歌声让女儿站起来”为题,刊发了视觉专题,同时组图还刊发了新华社通稿。两天的时间里,全国几十家报纸和网站刊发转载该组图片。12月2日晚,数十名网友自发在华青卖唱的地方举行爱心义演。在众人的帮助下,这对母女顺利住进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这组报道也获得了广西新闻奖二等奖。

为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拍摄专题,或者拍摄对象,要想做到让图片有“看点”,要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具备所有新闻从业者应具备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这不仅仅是过硬的摄影技术,还包括踏踏实实的采与写的本领。只有更加深入的采访,才能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点,才能拍摄出有深度的图片。

其次,一名称职的摄影记者不仅要能拍出好的照片,而且还要能写出精美的说明文字(包括提炼标题),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要有一定的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面对一些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图片本身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形象价值”,而精美的文字说明或优秀的标题,不仅能升华图片的形象效果,而且对于图片的“新闻价值”还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再次,摄影记者拿得起笔杆子,不仅体现在写文字说明上,还体现在新闻图片频道或栏目的策划的文案编写能力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想以最快速度完成对栏目的选题策划和拍摄任务,做足拍摄前的功课,提前形成拍摄计划的文案。好的拍摄文案,不仅使得摄影记者的拍摄事半功倍,也让新闻图片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新闻价值。

善于跨界:“上天入地”样样会做技术复合型的摄影记者

目前,摄影的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摄影的技术水平却提高了,这也是融媒体语境下,普通公民记者难以做到的,是专业摄影记者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摄影记者手中的拍摄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比如近年来,无人机航拍就已崛起成为新闻摄影领域的新势力。可见,在新技术面前,谁敢于张开双臂拥抱新事物,谁就有机会在时代浪潮中赢得主动和先机;谁能够尽快接受和掌握新技术,谁就能在媒体版图上找到新的发力点。为此,这里要讲的第二个“跨界”,就是要善于了解掌握使用新技术,“上天入地”等摄影技能样样都要会,做技术复合型的摄影记者。

近年来,柳州日报社全力推动报网融合发展,先后购买了5台航拍无人机。无人机与新闻摄影结合,再次激发了摄影记者的创作热情,成为摄影记者应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重新挖掘自身价值的有力武器。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摄影记者使用无人机航拍,既是职业需要,也是业务本份,无人机航拍逐渐成为摄影记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便携型无人机也成为摄影记者的一支“常用镜头”。

2016年4月21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小学旁边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造成该小学一二年级教室墙体倒塌,导致正在上课的22名小学生和1名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受伤。柳州日报社记者驱车两小时到达事故现场,人员已经安全撤离,但现场还是有山石掉落的危险,难以靠近拍摄。这时,得到现场指挥部许可后,摄影记者遥控无人机进入教学楼的背面,低空飞行拍下了受灾的场景,并及时在新媒体上推送,真实地反映了事故现场。

2016年12月8日,读者通过《柳州晚报》热线反映,在柳州市桂中大道中房·世纪广场1栋55楼2号房楼顶,有人在大兴土木建设违法建筑。但由于该楼房是一栋超高层住宅楼,站在楼下,无法看到楼顶的违建行为。吃了多次闭门羹后,摄影记者遥控无人机到达200米上空,正好拍下工人正在楼顶搭建施工现场。记者将这一情况向城管部门进行反映,执法部门调查发现这是一起涉嫌未经许可擅自建设建筑物的行为,城管执法部门立即勒令业主停止违法行为。据悉,这是柳州市城管执法部门目前查处的最高涉嫌违法的建筑,相当于涉嫌在楼顶违建了两层楼,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事实也证明,无人机航拍与传统新闻摄影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无人机的使用方便、快捷,拍摄影像的传播速度即拍即传,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极为迅速,不仅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又能为记者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让未来新闻发展的多元化有了更多的可能。目前,柳州日报社摄影记者运用无人机,拍摄的视觉题材除了突发社会新闻外,还涵盖经济、科技、文化、扶贫等领域。

新闻摄影归根结底是在诠释一种观看的视角,摄影记者要想以更专业的视角,更宽泛的观察视野,来找到更独特的拍摄角度和表达模式。今天,摄影记者面对的是无人机航拍带来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明天还会有其他。为此,目前柳州日报社摄影记者正在自费购买水下摄影设备,研究水下低视角的摄影、微距摄影等,在不断尝鲜中寻求突破,为读者提供更多超乎寻常的新闻视角。

乐于跨界:新旧媒体比翼飞 做促进“融合发展”的摄影记者

照片的魅力在于用凝固的瞬间记录,但不太擅长梳理新闻的来龙去脉,而动态影像则能够完整地记录事件的整个过程,故事性和逻辑性更强。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民更钟爱集图片、声音、视频、数据资料等一体的多媒体新闻,如何制造出好玩、好看、好用,个性化体验式的新闻内容,逐渐成为新闻人新的追求目标。为此,本文阐述的第三个“跨界”,就是摄影记者要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跨界,做促进“融合发展”的摄影记者,不仅要会拍照片,还应具备拍摄、剪辑视频以及写稿的能力。其中,写稿能力在前文里已经进行了阐述。

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报纸、杂志和网站,逐渐被列为“传统媒体”。而新生代的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新的阅读平台。虽然内容本身仍然是核心,但随着阅读体验的改变,再好的内容若以小字体在手机屏幕上显示,也会大大折损它的魅力。为此,摄影记者要想优化读者欣赏新闻的方式,就必须要把自身培养成为复合型的摄影人才,扩充工作领域,向全能型转变。

首先,摄影记者要从过去单一的拍摄新闻图片,向文字、视频和编辑看齐,做全能型记者。在柳州日报社,面对大型活动或新闻事件,摄影记者在拍摄图片的同时,还得拍摄微视频,编辑简短的文字,第一时间传稿至新媒体中心选用。例如,2017年3月30日,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假期,柳州日报社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派出多路摄影记者,对各大公园民俗活动进行报道。其中,在大龙潭公园“千把芦笙闹龙潭”活动现场,摄影记者使用无人机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升空找角度定点悬停拍摄,而是从起飞开始就是转换成录像模式,先是以活动现场为中心进行定点绕飞,然后直线、斜线飞行不断切换镜头。半个多小时的无人机航拍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拍摄视频,只有中间停顿的时间转换为拍照模式,航拍图片不到10张。航拍结束后,摄影记者第一时间用手机选取了几段视频和几张图片,编辑简短的文字传给报社新媒体平台。次日,活动现场图片在《柳州晚报》头版刊发,航拍视频在新华社“‘飞阅’壮族三月三”栏目推出视频报道。如今,拍图片、录视频已经成了柳州日报社摄影记者每次采访的两项基本任务。

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公民记者所拍摄的照片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摄影记者除了需要第一时间给新媒体提供现场影像素材外,还要充分展现自身的扎实采访能力,寻找公民记者发现不了的第二落点,拿出有深度、有温度、有细节的图片在多媒介平台上进行继续展示。2017年3月1日,广西柳州火车站西站房正式投入使用,使用了78年,承载了几代柳州人记忆的柳州火车站老站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日,柳州日报社新媒体以直播的形式记录这一历史时刻。除了第一时间给新媒体提供新站房开门迎客等镜头外,笔者还提前做了一个图片故事的方案。当日凌晨2点,笔者提前来到老站房,以当天车站值班班组为故事主角,记录他们送走老站房的最后一批旅客,迎接新站房的第一批客人,以时间为轴,通过人物的感情来展开叙述。新媒体发第一现场的画面,第二天报纸刊发更有温度的图片故事,这组图片报道受到了各方好评。

为此,本文认为,摄影记者应牢牢把握住新闻事件的第二落点发言权,通过与事件主体和人物的深入联系,对事件发展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解读。甚至可以通过深入调查,以纪实摄影的形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进一步彰显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体现出与公民记者竞争格局中不一样的专业性。

此外,为了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多元视觉需求,摄影记者多维度记录的同时,还需要做到多形态传播。除了常见的文图、视频等传播形式外,还要大胆结合时下新技术,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学习制作360度全景照片、亿像素影像、H5网页,摄影记者要善于把手上的优质影像资源,转变成不同的形态进行传播,丰富传播渠道的同时,真正实现多元化表达。

为此,本文认为,由传统报纸的摄影记者向全媒体复合型摄影人才的“跨界”迫在眉睫,各项技术不紧要“会”,而且还要“精”。摄影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方向努力。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日报社摄影记者柳州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克拉玛依胡杨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爆破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