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造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基础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金属制造产业是绍兴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基础较好,产值占比较大。金属制造产业作为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领域已被列入浙江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如何做好改造提升这篇文章,让“老牌”产业焕发新的生机,笔者通过专题调研,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金属制造产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金属制品业等三部分,当前随着科技进步加速、应用领域扩展和用户需求变化,产业发展正朝以多金属复合、高性能与新功能兼备为特征的新材料研制应用,以集约制造和智能制造及云制造为特征的两化融合制造新技术应用,以金属精深开发制造和再制造、合成制造、复合制造、改性制造、金属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制造为特征的产业链新领域延伸拓展,呈现现代制造业产品生命周期形成特征和产业运行特征。特别是金属新材料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正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从绍兴金属制造产业现状看,2016年,全市共有规上金属制造企业360家,实现产值1136.4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绍兴金属制造产业已呈现集群发展态势,主要分布在柯桥、诸暨和上虞,产业规模占比达95%以上,并形成铜、铝、钢铁压延及制品制造等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全市拥有销售5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销售5亿元以上的企业29家,其中海亮集团、力博集团、宏磊铜业是中国铜棒(线、管)材十强企业,精工钢构全国钢结构行业排名第一,天龙锡材是亚洲最大的锡制造企业,金盾压力容器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等;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如铜加工连续制造、高精度制冷铜盘连铸造制造、精密管件挤压、无氧铜吹炼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结构集成建筑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阿克希华舜华铝塑业公司的口红管产品为欧莱雅、雅丝兰黛等国际知名品牌配套。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绍兴金属制造产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层次有待提高。绍兴市金属制造企业集中在传统制造领域,过度依赖劳动力、资源消耗等特征明显,且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16年销售利润率仅为4.0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部分领域产能过剩,2016年生产车间产能利用率平均在72.5%左右,个别企业只有20%,总体处于产业链末端。
二是空间布局有待优化。绍兴市金属制造产业大多发轫于乡镇企业、块状经济,没有从全市域角度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总体上空间布局较为散乱,甚至留有“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痕迹。同时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不够深入,没有形成从新材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物流、仓储、“三废”利用及技术服务等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集聚效能总体较低。
三是龙头带动有待发挥。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要求CR10指数达到80%左右,当前绍兴市规模前十企业产值总和占行业比重仅为43.7%,产业集中度总体偏低。同时,龙头企业与本地下游企业配套协作并不紧密,没有形成很好的供应链关系。
四是科技创新有待加强。全行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56%,360家规上企业中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只有1/6左右(即只有1/6左右企业有实质性研发投入)。同时,除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复合人才紧缺外,技术人员缺口问题十分突出,调研显示50%以上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员工比例低于20%。
五是绿色发展有待深化。特别是金属冶炼加工业,总体能耗偏高,并有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新上项目面临项目选址、能评、环评等诸多问题,改造提升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瓶颈,需下大的决心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绍兴金属制造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而言“大而不强”问题较为突出。下一步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坚定以“创新提质、做精做强”为导向,坚持提升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龙头引领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全面提升绍兴市金属加工业在国际产业领域和价值链环节地位,加快推动产业向高层次、高标准、高效益方向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属制造产业基地。
全市层面而言:既要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加快提升,也要注重辐射带动其他产业改造提升,打造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标杆产业;全省层面而言:既要在产业规模上保持全省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更要在产品结构等质量效益上走在前列,形成竞争优势;全国层面而言:既在富有竞争力的发展业态上,又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上形成全国范围的示范效应,掌握话语权;全球层面而言:既有“航母型”企业集团,又有“创新型”专业公司在全球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
高端发展:重点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在金属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快促进金属制造产业向金属新材料方向提升发展,全力拓展军民融合金属制造领域,积极培育金属创意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形成与装备制造、现代住建、文化旅游等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
智能发展:抢抓“互联网+”机遇,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加快生产流程、关键工艺装备检测、产业供应链等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构建面向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推进从大规模生产向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需求延伸拓展。
开放发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跨国并购重组、国际产能合作等积极“走出去”,重点以高铁、电力、基础设施等为牵引,到海外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并外拓境外金属原料基地。同时,注重招转结合,鼓励企业与国企、央企及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强化产业链、创新链的配套协作。
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贯穿产业改造提升全过程,重点推进生产过程的绿色改造,切实降低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矿渣、废料及稀贵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同时,大力发展轻质、高强、耐蚀等节能环保金属材料,为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作出贡献。
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保障。抓紧编制金属制造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注重推进金属制造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并强化与产业政策、年度计划的配套衔接,以表格式、清单化方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整合形成一揽子配套扶持政策,将分散在财税、金融、投资、贸易、土地、节能、环保等部门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形成集中政策包,针对改造提升的重点难点集中攻坚,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强化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抓紧编制金属制造改造提升重点领域导向目录,按照鼓励发展类、限制发展类和禁止发展类进行引导和规范,并对鼓励发展类产业和项目实施优先扶持,通过强化标准管控坚决淘汰污染大、能耗高、存有安全生产隐患的落后产能。结合编制生产力布局规划,确定一批金属制造产业集聚区,有序推进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完善产业集聚区水处理、废杂金属物资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强化龙头培育和素质提升。梳理明确行业扶植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培育的成长型企业名录,培育若干企业规模大、科技实力强、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航母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借鉴虞嵊电机产业协同发展经验,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明确一批特色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集成和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间的协作配套。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优化配置。
强化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编制金属制造产业招商路线图,组织开展定向招商、科技招商和浙(越)商回归等系列活动,引进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档次、高技术含量、良好前景的金属制造企业或项目,尤其是金属资源型央企向产业下游延伸新投项目的招商引资,带动整个产业的飞跃。以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和创新型成长企业为重点,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及摸排挖潜力度,着力挖掘生成一批上市募投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强链补链项目。鼓励和扶持企业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等技术改造。
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支撑。探索组建金属制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强化政产学研协作,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加强重点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金属制品创意基地、创客中心。开展金属制造及金属新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专项招引,鼓励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组建由院士领衔,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
强化服务保障和要素保障。组建绍兴市金属制造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统计,开展运行监测,制定行业标准,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引导和推进企业抱团发展、集体应对反倾销等。组建产业研究机构,强化金属制造产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相关研究工作,为政府制定精准、敏捷的产业发展引导、扶植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全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防范企业资金链风险,引导企业运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铜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