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有机联系省情系统地落实,重点地突破,抓住关键一件一件地做。要找准十九大部署和省情的联系点、着力点,用十九大的精神和要求指导“六个浙江”“四个强省”建设,努力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扎扎实实在决胜全面小康上更快一步、在迈向现代化征程上更进一步
思想在前、行动在后,思想指导行动方向,行动反映认知水平。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战略部署上,学通弄懂是前提,努力做实是关键,更好成效是要求。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有机联系省情系统地落实,重点地突破,抓住关键一件一件地做。对浙江而言,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勇立潮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嘱托,找准十九大部署和省情的联系点、着力点,用十九大的精神和要求指导“六个浙江”“四个强省”建设,努力实现“两个高水平”建设目标,结合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判断、新矛盾、新目标、新要求,扎扎实实在决胜全面小康上更快一步、在迈向现代化征程上更进一步。
当前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浙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推动以创新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创新型省份。尤其要瞄准国际标准和先进水平,加快突破一直以来传统产业路径锁定和高端产业低端发展的发展陷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八大万亿产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打破平均用力的发展思路,集聚有限资源,形成政策合力,以杭州湾经济区为重点,超常规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和先进人才,沿环杭州湾加快打造一条以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为先导,大科创、大数据、大物流、大旅游、大文化、新金融和下一代贸易为主体的世界级杭州湾“黄金产业创新带”,把浙江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引领区。
重点围绕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健康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优势、补短板、抓弱项。一要继续强化收入领先优势。坚持浙江改革开放以来藏富于民的宝贵经验,保持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的优势,保持在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中实现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鼓励新时代创业创新,既支持做大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跨国集团,也要重视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二要超常规补齐教育支撑短板。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强省,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时代教育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办学,打造服务社会、服务创新发展的教育支撑体系,让浙江人民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让浙江发展得到强大的教育支撑。三要抓重点提升社保、住房保障、卫生和养老等弱项。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建成与发达省份地位相匹配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理念,构建更合理更持续的房地产市场政策体系,降低居民城市生存就业成本。实施健康浙江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预防为主、优质保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互联网医疗在浙江的应用。积极应对浙江人口老龄化突出问题,强化老龄事业服务和产业供给。
要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努力打造全国最优体制机制环境、全球最佳营商环境和最开放发展前沿阵地。一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点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整合和优化政府权力运行业务流、信息流、审批流,重点聚焦打破信息孤岛和实现企业投资审批最多跑一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改革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要按照中央要求部署,更快一步推动浙江在政府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财政金融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开放体制等方面的率先改革,让改革在浙江由“盆景”变成“全景”,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让创新发展得到强大的改革引擎驱动。二要抓住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建设等开放战略重点,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对外开放。继续做强一般贸易,优化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新型贸易。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与上海协作,积极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建设宁波—舟山自由贸易港。积极提升宁波舟山港国际中转功能、建设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努力在构建海上大通道、陆上大通道、天上大通道、网上大通道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国际港航物流枢纽。走出去办好境外经贸合作区,引进来建好国际产业合作园,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着力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枢纽。
要继续保持浙江城乡区域协调全国领先的地位,重点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计划。在坚持落实已有重大举措的基础上,抓住杭州湾经济区和广大山区海岛农村两大重点,加快人口要素向大湾区倾斜,先进人才和资源向农村地区注入,以非均衡战略带动带动全省均衡协同创新发展。一要推动环杭州湾一体化创新发展。对标世界级大湾区,以环杭州湾区域为重点,主动接轨上海,建立强有力的都市区领导协调机制,破除大尺度整合资源面临的行政约束,加快推动杭州湾经济区与上海之间、湾内设区市之间、设区市内部之间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步伐,统筹好以贸易投资、海洋经济、中国制造、信息经济、创新驱动、金融发展为主题的众多国家级和省级试点,集中布局打造一批杭州湾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打破现有制度约束,以杭州湾经济区实质性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探索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带动浙江经济发展的要素统筹、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的区域体制机制。二要以农村产权改革和环境优化为支撑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的要求,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吸引资本、人才和青年投身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加快制定耕地保护补偿、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征地制度改革等政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农村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优化布局,强化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吸引都市区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
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抓住省域治理中民生支出来源和社会治理结构两个重点,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是完善民生支出长效性保障机制。建立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增长长效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权支出责任。加强县级财政民生保障能力。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帮助困难县(市、区)弥补基本财力缺口。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使事业单位真正转变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和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二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多元化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推进专业社会机构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机构、行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建设、运维和管理。完善现代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服务水平。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以法治、德治保障基层社会自治,以政社互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以乡贤治理、乡约治理、以德治理等优秀传统治理经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建立法治政府为突破口,强化规则和制度意识,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打造贤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想干事、能干事、善成事的积极发展氛围。一要树立政府率先尊法守法用法的形象。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完善学法制度,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将领导干部依法履职情况和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情况纳入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省市县乡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二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公民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扎实做好国家宪法日教育活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夯实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三要提高依法治省的能力和水平。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立法机制,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机制,强化依法行政的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信息安全等领域,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全面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