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参加浙江一个智库论坛,听见一位知名教授断言:浙江发展已从工业化后期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并列举了人均GDP、工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等数据和变化加以论证,意指浙江发展已需服务业优先。
诚然,如该教授所言,从近年来主要指标来看,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特别是从工业占GDP比重、R&D投入占GDP比重、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度、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服务业外资引进占外资引进比重等指标来看,浙江经济增长主动力已从工业移向了现代服务业。这也确实标志着浙江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实际上,笔者在2007年3月《浙江经济》上曾著文《浙江服务业发展态势分析》,分析和预测了浙江已进入服务业发展增速快于工业的新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相继在《浙江经济》发表《服务业发展要迎风起舞》《服务经济比服务业经济更重要》,前者阐述了浙江需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背景是当时4万亿投资刺激了工业增速大提高,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质疑声又四起;后者则阐述了国内服务经济的新内涵,即作为一种趋势性的经济形态,培育服务经济,不仅需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模式和业态,还在于需进一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深度互动和良性互促,不断增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和网络化,更在于加快探索建立适应服务经济发展的治理体制和评价机制。
其实,无论是按照服务经济的定义(服务业占GDP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均超过60%),还是服务经济的体制机制建构完善,浙江离服务经济都还有较远距离。同时,还需充分看到浙江的省情:一方面,浙江经济已较成功地转变为浙江人经济,包括经济重心从杭州、宁波等沿海向衢州、丽水等地区的延伸,从省内向长江经济带、全国、“一带一路”的延伸,雁行经济结构的空间仍很大,对应浙江相对领先的轻工制造业、深度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空间仍会很大;另一方面,浙江常住人口已近5600万,且每年递增约50万,充分就业、就业增收的压力很大。对应,无论是经济可持续转型和增长,还是较稳定充分就业与增收,浙江都需继续加大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投资来保障较平稳发展。
此外,恰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在有着发达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旅游服务等服务业的同时,均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并在诸多领域全球领先。重要原因即在于,制造业发达可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现实需求和市场可能,特别是许多新兴服务业(包括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和发展,本身就建立在新制造技术的发明与商业化应用基础之上。浙江工业基础较好,特别是近年来制造业突破加快,也为服务业升级培育与发展提供了支撑。
也因此,新时期浙江一方面需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加快改革不利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加大政府科学指导,现仍缺乏综合性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导部门;加大资源要素保障,特别是服务业的土地保障和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歧视依然存在;加大“浙商回归”制造业和服务业回归的同等重视;另一方面需积极主动加强经济的结构、企业、人才、形态等“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全球”优化调整,特别需大视野来加强雁形经济模式的动态建构,来有效延伸、升级先进制造业的生命周期。
毕竟,国内就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且国内市场因其非均衡性,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延伸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则将进一步拉长、放大浙江先进制造业的生命周期和发展活力。对应,浙江需把制造业发展的重心放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新兴制造等领域,而不需片面注重制造业占GDP比重、占投资比重的变化。
因此,需慎言浙江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或工业化后期,慎言浙江,包括杭州、宁波等都市区制造业发展已逐步丧失比较优势,而需继续从思想、思路、项目、信贷等维度,加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结合浙江工业强省(市)和浙江制造2025规划实施,结合浙江服务业强省谋划和新兴服务经济与服务模式战略研究,将浙江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全球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共赢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