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清 乐馨
从更高层面谋划推进县域发展
□吴爱清 乐馨
当前,文成县进入城镇集聚、集约、高效、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发展期,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需长远谋划。从城镇发展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等要求出发,开展县域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宜游宜居生态县”的总体战略需要。文成境内山地面积占县域总面积80%以上,属于山区县,远离浙江省主要发展中心,也面临周围城市的竞争压力。同时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环境保护压力。文成县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9%,生态环境优良,是个天然的“大氧吧”,空气环境、水环境等均保持较高质量,水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景观独特,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200多种。在国家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文成县科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打造“美丽经济、美丽家园、美好生活”三大愿景,是文成县建设“宜游宜居生态县”的战略需要。
推动“大县城”战略的着眼点。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全面转型的过程,需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2016年,文成县户籍人口40.2万,常住人口仅22万;2016年全县GDP达到79.07亿元,人均GDP为19671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6%。文成县人口总量较小且不断外流,城市集聚度不够高,如何建设“大县城”?推动县域城镇化,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城乡统筹,这有利于推进城乡人口、产业、空间深度融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近年文成县经济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工业薄弱、现代服务业总量小、档次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2016年,文成县三产结构为10.7∶30.5∶58.7,总体上看,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但文成县是温州市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即使是作为文成县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GDP增加值在全市的排名也偏后。在我国当下步入新常态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下,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文成县未来发展重点。
加快建设全省旅游目的地名城的战略需要。全县要加快生态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变,主动适应旅游新常态,发展旅游新业态,推进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转型升级。挖掘飞云江流域的文化、自然生态以及旅游资源,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加快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是实现全省旅游目的地名城建设的战略需要。
打通对外快速通道。按照“超前谋划、积极争取、加快建设”的要求,着力完善县域内外交通网络,努力形成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对外交通快速化”,全面融入全市“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打造高速、国省道为主骨架,重要县道为补充的干线公路网络,为文成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推进县域高速网建设,完成龙丽温高速瑞文段、溧宁高速文泰段建设,开工建设溧宁高速文景段,启动文青高速列入省高网可行性研究。完成322国道樟台至龙川段、西坑至景宁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青文泰公路玉壶至泰顺段,推进通用航空、温武吉铁路、56省道花园至瑞安一级公路前期,谋划青文苍规划省道前期。
加快发展特色服务业。以打造省级服务业强县为目标,围绕打造全省旅游目的地名城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坚持精品驱动、“旅游+”联动,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切实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引擎。深入实施“八大经济新业态”培育计划,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服务、运动休闲、乡村民宿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共同构建文成特色服务业体系,培育服务业经济大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为目标,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通过发展立体种植生态模式、节水农业模式、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等;推进无公害畜禽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提升平和九龙山文成贡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珊溪万亩杨梅产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联动发展生态农庄和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突出农旅融合,推动县域农业向集约化、时尚化、品牌化、休闲化的高效生态农业转型。
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坚持集聚发展、生态绿色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巨屿生态工业基地、百丈漈生态产业园、黄坦生态产业基地等三大重点工业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大汽摩配产业、机械制造业、特钢及有色金属制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促进传统工业转型提升;加大低端工业的全面淘汰,大力培育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产品加工业等生态型产业;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抽水蓄能等新兴产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优化县域空间格局。以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基础,以打造温州大都市区重要增长极为目标,着力构筑县域“一心、两轴、三区”123空间开发格局,实现“大峃县域中心城市一心”引领、“构筑东西发展轴、南北发展轴两大轴带”、“串联生态旅游度假区、沿江生态经济区、华侨养生休闲区三区”,科学集聚全县人口与产业,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围绕“一心七组团”城市总体框架,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三改一拆”纵深化、新区开发精品化、亮点区块系统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打造宜游宜居的现代化旅游城市,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科学推进兴福堂、龙船垟、樟山片、珊门片等新区建设,探索建设“坡地城市”,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城区。全面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快推进苔湖、珊门、樟岭等城中村和闲置地改造,优化空间形态、产业结构和城市环境,打造“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区。推进城市空间集约节约开发利用,加强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谋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建设串珠成链美丽城镇。优先发展重点中心镇,推动珊溪和巨屿一体化发展,黄坦、百丈漈、峃口、周壤融入县城发展,与县城共同形成县域发展核心与引擎。稳步发展特色小城镇,建成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集中的“小镇经济”区域新增长极,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依托“特色小镇”打造,重点推进“森林氧吧小镇”“空中花园·航空小镇”“刘伯温智慧小镇”“东方慢城·飞云湖小镇”“国际慢城”等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一镇一品、一镇一景、一镇一韵”景镇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中心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旅游化改造,推进景区与镇区商贸服务、社会民生、市政公用、农房集聚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建设浓郁乡愁美丽乡村。以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为目标,紧紧围绕“玉泉侨情枫彩带、云江秀水闲情带、山水奇观寻幽带、刘基故里民俗带”四带建设,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体现农家风情,延续乡土生活气息,创建2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积极发展休闲农庄、乡村茶馆、乡间客栈、健康养生、自驾露营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建设浓郁乡愁美丽乡村,推进美丽乡村“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变,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建设。坚持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统筹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强化城镇、乡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大拆大整”“三边三化”,推进美丽文成建设。强化县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旅游污染源的治理,推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建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污染减排、治理任务与环境质量状况相挂钩的制度。建立基于环境质量的污染治理机制,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污染治理成效考评的主要内容之一。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河长制等考核制度,细化奖惩措施,使污染治理和减排成效更直接地体现在环境质量的改善上。发挥绿色经济政策的作用,落实资源性产品差别化使用价格政策,执行阶梯水价制度和差别电价制度,促进全社会节水节电。积极实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治理效果第三方评估制度。积极探索最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
文成县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