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态优势”为“发展动能”
——仙居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017-01-25 19:32王晟范玲丁哲澜
浙江经济 2017年22期

□王晟 范玲 丁哲澜

化“生态优势”为“发展动能”
——仙居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王晟 范玲 丁哲澜

仙居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块状产业优势,围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绿色机制”试点核心内容,走出了一条绿色化发展的道路,是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成功探索,为本地区和全国类似山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为全面践行“两山”理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建设“两美”浙江,在浙江广大山区县市探索县域绿色发展之路,2015年8月,浙江省政府批复仙居县开展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试点两年多来,仙居县按照“绿色发展、科学跨越”总要求,全面规划、全业转型、全民行动、全程保障,积极构建“循环化的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空间格局、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努力建设“全省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转入快车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乡面貌靓丽转身、生活方式绿色转变的良好势头,探索出了一条以改革促发展、促富民、促跨越的新路子。

主要做法

仙居县围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绿色机制”试点核心内容,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全力补短板、做特色、扬亮点、创示范。

(一)通过整治、搬迁、改造、升级“组合拳”,实现传统块状制造行业向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制造业转型,建立产业绿色转型的“仙居模式”

通过重点行业整治行动,推动传统块状行业转型升级。从2014年开始,仙居县从保护水、气环境出发,启动了城区医药化工企业搬迁整治行动,倒逼搬迁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切实提高管道化、自动化、密闭化水平,实现工艺流程从平铺式向立体式转变,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搬迁改造,引导企业升级换代,从原料药、中间体向制剂、成品药转变,实现搬迁、改造、创新“三位一体”,使得仙居医药企业的整体制造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神洲药业、车头制药等多家企业搬迁后,产值和税收比搬迁前翻一番。此外,仙居县加大力度对工艺礼品行业整治,集中整治了691家工艺品企业(加工点),创建工艺礼品特色小镇,有效控制工艺礼品制造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工业领域节能减排。以仙居经济开发区开展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为重点,加快实施医化企业废溶剂母液资源化利用、含贵金属催化材料回收利用、危废无害化处置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构建“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区域共生”的循环型产业体系。调整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促进水资源、废弃物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园区实施污水管网架空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空中污水走廊,有效破解污水管网监管难题。深化医化行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禁止新建燃煤锅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鼓励企业通过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认证,在规模上企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特色产业平台搭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落地生根。充分利用医药产业的人才优势和医疗市场信息优势,成立台州(仙居)医疗器械产业园,把原先以汽摩配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区,打造成为集医疗器械研发、成果转化、制造、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并提供一系列“保姆式”服务,引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入驻。出资建设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和5万平方米医疗器械工业地产项目,为新项目落地提供空间。出台《关于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杭州设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研发平台,成立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目前,已有14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签约入园,包括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最大的民营医疗器械物流企业九州通。

(二)通过全方位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确立各领域绿色发展的“仙居标准”

以“标准化”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农业。坚持把绿色、有机标准贯穿于选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构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保障链。全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实施率达到65.9%。率先开展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仙居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440余种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现电子化溯源,覆盖面达到100%。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杨梅、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电商化营销,制定了绿色农业地方标准(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标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为仙居农产品赢得口碑,带来了更高的效益,如杨梅产业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保护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年销售达5亿元以上,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千元。仙居海亮集团农业园被选中为G20杭州峰会供应蔬菜。

以“标准化”打造绿色、生态型工业升级版。制定生态工业标准和绿色企业创建地方标准规范,制定绿色企业公约(绿六条),仙药、得乐康、龙士达等13家企业建成绿色示范企业。出台《仙居县生态工业发展评价办法》《仙居县创建绿色工业企业管理办法》,建立生态工业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加大力度实施传统工艺品行业标准化建设,出台木质工艺品企业联盟标准和铁制工艺品企业联盟标准。通过标准化管理,促使企业进行工艺设备改造,对工艺品生产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控制,大幅提升产品抽检合格率,进一步提升仙居工艺品市场占有率,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竹木草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6年,尽管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开展标准化试点的工艺品生产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还是稳中有升。

以“标准化”规范绿色生活方式。在全县机关、学校、医院、村居、社区、家庭、商店等领域开展绿色单位和组织创建活动的部署,制定绿色家庭、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村居、绿色医院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对各领域绿色单位的建设、管理、行为、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在全社会树立绿色生活的行为标准,通过创新实施“绿色货币”,建立绿色生活基金,对居民参与绿色消费、节能环保、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行为进行绿币奖励,引导和规范人民群众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式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

以“标准化”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制定“仙居绿色旅游业标准体系”,包括仙居旅游环境质量管理标准、绿色饭店标准、绿色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旅游餐饮企业标准、绿色民宿标准、绿色乡村旅游目的地标准、绿色旅游小镇标准、绿色旅游交通体系标准、绿色旅游厕所设计与服务标准9个地方标准,通过标准化提升旅游产品服务素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和整合品牌形象,构建起“全域谋篇、全业融合、全程服务、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

(三)抓住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的重点突破口,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幸福度,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仙居样板”

以“人畜分离”“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实现农村环境大转变。创造性地在全省率先实施“人畜分离”工程,破解农村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在全县范围拆除散落在农户门前屋后的猪舍,由县里补助,每村集中建设一批养殖小区,打造“仙猪公寓”,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防疫管理、统一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截止到2017年3月,共投资5200万元,拆除散养猪舍6万多个,共建成养殖小区310个,面积8万多平方米,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养殖场排泄物全部实行当地和异地消纳,实现100%资源化利用。农户养殖栏舍被拆除后,进行绿化恢复或改造成有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今年还将打造10个“美丽养殖小区”供游客体验,助力乡村旅游。此外,仙居县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县各村按照有毒垃圾无害化、厨余垃圾肥料化、建筑垃圾再生化等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形成青山绿水映村景的美好画面。

以“专项整治”“设施提质”为突破口,实现城乡面貌大提升。坚持用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政策组合拳,全面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山”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对永安溪沿线的采砂和石材加工行业进行集中整治,对全县传统工艺品企业的喷漆、粉尘污染进行专项治理。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编制县域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规划,实行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四级污水处理体系。推进“厕所革命”,两年来新建改造旅游厕所88座,确保城区和全县所有景区都有A级厕所。实施建设全国县域最长绿道网,规划总长492公里,已建成120多公里,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以仙居国家公园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仙居县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并颁布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全域禁猎令。以仙居国家公园为主体,实施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内容包括自然遗产保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生态旅游工程等,获得法国开发署贷款7500万欧元,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升仙居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水平;承办了“第九届中德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发布仙居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56.02亿元);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实施了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新型碳汇项目——“仙居县生物多样性碳汇项目”,29.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实现碳汇线上交易。

(四)全面深化绿色治理能力改革,不断强化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和制度保障,形成以绿色改革带动绿色发展的“仙居路径”

组建“绿色智库”、主办“绿色论坛”,提升绿色化发展改革的理论高度。组建了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专家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基础领域首席专家张永生等20多名各领域重量级专家成为仙居的智库成员,已先后与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县域绿色化发展课题研究,举办专家层面研讨会6场次。组织常态化的“绿色化发展改革头脑风暴沙龙”活动。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合作,成功举办了高层次、高水平的首届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国家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全国绿色发展典型地区代表共200多名嘉宾出席会议,发布了“2016县域绿色发展仙居共识”,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权威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建立“绿色考评”、出台“绿色政策”,全力营造绿色发展观和政绩观。制定发布“仙居绿色化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每年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评价。制定了“辛苦指数、服务指数、创新指数”系列考评办法,取消对乡镇GDP考核,构建了一套“绿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对县级部门、乡镇、平台实施绿色化发展考核,把对干部考核奖惩的重点向绿色生态领域延伸。制定出台了《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实施方案》、分年度计划和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改革试点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制定和完善绿色发展的财政投入、金融保障、产业激励等政策体系,县财政建立1亿元规模的绿色化发展基金和4000万元环境综合整治奖励资金,各个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了《绿色项目高速审批办法》《加快生态工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10多项推动绿色化发展改革的“政策清单”,全面激活绿色发展后劲。

深化“区域协作”、强调“全域统筹”,不断推进绿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建设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目标,重点构建区域协作机制,全县各乡镇街道组建了六大协作区,实现协作区内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统筹发展。着力建立全域景区化管理体制,组建了全国首个生态文明旅游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以旅委为统领、涉旅部门协同的大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成立生态文明旅游委员会和旅游执法分局、旅游警察中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构建“1+4”综合执法体系。整合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神仙居省级地质公园、神仙居5A级旅游景区等机构的管理职能,在空间和管理上进行统一,划定出严格保护区,重要保护区、限制利用区和利用区这4条红线,打破了条条框框,实行分区管理、等级保护,创新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体制。

主要经验和启示

仙居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块状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化发展的道路,是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成功探索,为本地区和全国类似山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全局谋划绿色化发展改革的任务部署,形成导向清晰、层次分明、措施有力的推进模式。试点两年来,仙居县重视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工作,建立推进绿色化发展的框架组织、考评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明确了生产、生活、生态、机制四大层面的改革任务和具体项目,以“绿色化发展改革全面推进年”和“百日行动”等活动,作为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的总载体、总抓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领导分头抓、部门乡镇具体抓,做到战略导向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载体健全、政策措施落地、督促机制完善,形成以绿色化发展改革指引全县各项工作的系统推进模式。

全民参与绿色化发展改革的工作落实,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全民行动的改革氛围。仙居县把推进绿色化发展改革作为其原有生态型战略体系的继承和升华,通过高强度、全方位的绿色宣传、培训和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绿色公约”“绿色创建”活动,让全县干部群众形成共鸣、促成共识,从“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从“可能做”切换为“必须做”,不断增强绿色化发展理念的凝聚力,在全县形成人人懂绿、人人创绿的新潮流。

全力破解绿色化发展改革的关键问题,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可看可学的推广路径。根据工作轻重缓急,梳理出30项重点领域任务清单,抓住“医化搬迁”“农村人畜分离”“垃圾分类处理”“国家公园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关键问题和重点任务,创新思路、上下联动破解问题和难点,建设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成果。并通过宣传推广、鼓励表彰,形成了你追我赶,对照标杆争相竞绿的良好格局。

全面建立绿色化发展改革的保障体系,形成权责清晰、政策精准、协同高效的制度环境。仙居从优化绿色发展软环境着手,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将推行绿色发展的宏观动力真正转化为微观动力,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构建以政府主导绿色行政,企业主体绿色生产,媒体主流绿色宣传,社会组织绿色参与,公众践行绿色行为,专家学者发挥绿色智慧的协同合作治理模式,从多层次制定各种激励引导性政策措施,促进试点的规范化、常态化推进。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