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惠宇
南京:公益创投助力“三社联动”提速
◎ 施惠宇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采取“三社联动、以用为先、组团发展”的思路,将市场机制和竞争理念引入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区服务建设领域,探索以“财政资金投入、市场方式运作、社会力量竞标”为特征的具有南京特色的公益创投。
一、公益创投推动“三社联动”增加新活力。三社联动重在“动”,关键在“联”。社区是“联”的轴心、“动”的场域。南京市公益创投活动紧紧围绕社区需求展开。截至目前,全市公益创投资金投入累计1.2亿元,资助社区社会组织2000多家。一是项目落地社区。包括:社区民主自治、邻里互动和新居民互助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针对老年人、孤残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的福利慈善项目;推进公益类社会组织发展、心理疏导和矛盾调解以及为社区居民提供的社区专业服务项目。二是社会组织承接。所有项目由登记注册的专业服务类社会组织承接,并建立社会组织信用档案和评估记录。三是社工机构主导。所有公益创投项目以及面向社区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全面引入社工督导制度,在全市设立社工督导工作室,同时通过一定举措激励社区社工体制外创业。
二、公益创投促进“三社联动”构建新格局。公益创投的持续深入推进,进一步拓宽“三社联动”运行格局,不仅对民政资源整合大有益处,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一是市和区层面运行“一体化”。公益创投资金,市和区按1:1配比机制以及指标考核机制,有效带动区级民政公益创投发展。二是部门之间运行“一体化”。与多部门联动,制定医养融合、调解治理、留守关爱、未成年人保护、科技促进等相关社会工作服务的专项发展政策。三是机构载体运行“一体化”。通过建立社会工作园、公益创投培训中心,从社会组织党建、公益创投项目开发与合作等多方面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支持和多方位服务。四是活动平台运行“一体化”。市级层面连续三年举办南京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为公益创投项目以及相关社会组织提供展示交流的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大学生公益创投种子资金,招录驻宁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并引导和扶持其创办公益服务项目。
三、公益创投助力“三社联动”形成新规范。2016年3月,南京出台《南京市公益创投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提出建立公益创投分级分类机制,进一步推动南京公益创投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一是加强规制。明确“分级推进、管办分离、公开择优、属地监管”原则。全市公益创投活动分为市区街三级,分别由市、区民政局以及相关街镇主导。要求各级公益创投活动通过购买服务交由第三方机构承办。承办方应保持中立公正,不得承接或参与具体项目实施。公益创投项目产生、评定、验收等过程应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二是细化流程。详细制定项目实施步骤细则,制作公益创投项目申报与实施操作指南,试点研究出台公益创投分类服务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南京公益创投标准化实践。三是社会募集。《实施办法》鼓励公益创投项目挂靠具有捐赠资质的慈善组织进行社会募集。接受的社会捐赠或自主资金可作为项目配套资金,但原则上不超过政府资助额的70%。同时鼓励与公益创投项目实施地所在的社区公益基金会进行联合劝募。
目前,政府主导的本土化公益创投仍存在不同程度项目周期短、资金渠道窄、评估标准少、回报能力差等不足等问题,需要以发展的方法加以解决。南京市将正视不足、积极探索、汲取经验,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正能量”,努力实践有南京特色的公益创投建设路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