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
充分发挥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在“救急难”中的作用
◎ 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
上海市帮困互助基金会2003年成立至今,开展各类帮扶助困项目近30个,帮扶90多万人次,支出帮扶资金达8.6亿元。基金会被上海市社团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2010年“社区综合帮扶”项目被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提名奖。2011年“社区市民综合帮扶项目”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优秀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
功能定位。开展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社区困难群众急、难、愁矛盾的重要举措。社区市民综合帮扶项目的理念是雪中送炭,精准帮扶,有效缓解、缓和。力争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社区、处理在萌芽,以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运作机制。社区市民综合帮扶工作按照“政府倡导、社会参与、依托社区、社团运作、综合帮扶”的模式运行,在全市形成了“1(基金会)+17(区、农场局帮扶服务社)+X(各街镇帮扶组织)”的各自独立的三级民间组织所形成的构架。基金会作为综合帮扶项目总策划、运作、管理的组织主体,区、街镇等民间组织则是实施项目的主体。通过社社联动推进综合帮扶开展。
帮扶形式。由社区民间组织通过整合社区各类帮扶资源,及时有效地提供帮扶是社区市民综合帮扶的基本形式,它以个案帮扶(一人一策)为主,以项目帮扶(一类一策)为辅,主要实施经济物质帮扶,同时拓展心理慰藉等人文关怀,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助形式。
资金筹措。综合帮扶资金筹集采取政府扶持和社会募集相结合。主要来源:市区两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款、两级财政资助等。
资金管理。“市民综合帮扶专项资金”以区、街镇为单位进行管理使用。区、街镇帮扶组织每月按时填报业务及资金使用报表,市基金会可及时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市基金会每年都委托社会审计师事务所对基金会本部及17个区帮扶组织并延伸到街镇进行审计。同时帮扶资金还要接受主管单位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信息化运作。2010年基金会建立了“社区市民综合帮扶信息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操作,对每位帮扶对象都建档立卡。
社区综合帮扶具体运作情况。
主动排摸,帮扶特困家庭。各社区帮扶组织,坚持主动排摸,主动帮扶,变粗放型帮扶为精准有效帮扶。一是建立了评估员队伍和信息员网络;二是利用政府救助信息资源,对社区困难家庭积极开展排摸;三是在开展日常主动排摸的基础上,建立每月一次的例行排摸、汇总、分析,及时掌握社区特困家庭的情况,为实施主动帮扶打下基础。
完善操作流程,做到公正、透明。公正、透明是慈善帮扶的根本,综合帮扶都在阳光下运作,每案例公正,透明,以提高综合帮扶的社会公信力。根据要求各区帮扶组织都制订了“市民综合帮扶实施办法”、明确了帮扶对象范围,帮扶标准,操作流程等。
区和街镇都建立了评估员队伍。主要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委会成员、专职救助社工、居民代表,还聘请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由7到9人组成。
社区市民综合帮扶项目开展以来,帮扶总人数近50万人次,累计支出帮扶资金78900多万元。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综合帮扶的综合主要优势,一是扎根在基层在社区,对群众的急难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基层,避免矛盾扩大和激化;二是综合性,体现在三方面:
1、帮扶资源的综合。资金、物资、人力资源。资金来源:社会捐赠、社会资金、社会捐款、政府财政资金。各类物资。从事慈善帮扶的人员来自社会各层,社工,志愿者等。
2、帮扶对象的综合。帮扶对象不仅是上海户籍人员,还有非上海户籍人员。
3、帮扶内容的综合。帮扶内容不仅是资金上还有物资。更可贵的是融入了人文关怀,精神抚慰。比如开展“心理阳光城”,“心灵驿站”等活动,使病患者走出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