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河南 郑州 451000)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贺卫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河南 郑州 451000)
农村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与“三农”的深度融合,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发展网络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当前,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农村电子商务意识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匮乏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推进,才能为打造网络经济大省提供强力支撑。
“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经济
发展网络经济,已经成为河南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突破口。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三农’”新业态和聚合“三农”信息、优化农业产业链的有效手段,通过整合农村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可以有效协调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畅通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抓手,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农村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与“三农”的深度融合,是以网络化和在线化方式集输商品,实现产业模式的革命性创新。在新常态背景下,由于投资增长乏力、消费热点转换滞后、出口复苏疲弱,农村电子商务已经上升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引擎。
1.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平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必须补齐两个短板:一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短板;二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板。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补齐这两个短板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分散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订单生产、精准生产,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在互联网信息的引导下,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特色产品,形成繁荣的在线化、信息化商品交易活动,带动农村物流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交通物流、文化氛围也会随之得到改善,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也会随之提升。
2.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从涉及的环节看,农村电子商务包括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从涉及的领域看,农村电子商务包括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一方面,这些环节和领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可以让数以亿计的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新舞台。另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的在线化和信息化的实时分享性,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于生产方式的“信息能量”,引发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内的社会生活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进而形成需要通过行业、企业和个人“触网”、延展价值链条才能实现的网络化、信息化思维和“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分工与合作方式也将发生裂变,大量新的市场将被发现、大量隐藏的价值将被发掘、新的细分行业和价值链将被催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启新的空间。
3.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可以在两个方面精准发力:第一,通过为贫困农民提供电商设备、师资培训、营运指导、网货选供等创业服务,增强贫困农民的致富能力;通过开展网商课程培训、指导网店运营、提高实战能力,促进本土化网商技术骨干和农村贫困户结对子、帮助代销产品或指导开设网店,在促进贫困农民通过网商创业就业的同时,带动本地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第二,农村电子商务扶贫运营商通过发展众筹农业、众包农业、订单农业,推动贫困地区形成生产加工、种植养殖、电商销售、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充分挖掘本地农业资源,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4.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业态,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农村商品的供求信息,引导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推进农业集约化、智能化、精准化改造,加快河南农业产业化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以带动网上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物流配送等服务,以及市场调查、供求分析、财务核算等商业活动,带动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交通、物流、配送、电信等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市场的强力推动下,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在平台建设、电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培育等方面成效显著。
1.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强化。近年来,河南培育了中华粮网、万庄农资集团等国内最大的粮食交易平台和全国第一家第三方综合农资电商平台;建立了国家级茶叶新型电子商务平台——信阳国家茶叶电子交易市场;“豫货网上行”成为汇聚河南名优特产品和农业企业的重要平台,2016年上半年通过该平台完成交易近1.5亿笔,完成销售额300多亿元。
2.与知名电商合作加速发展。积极吸引阿里巴巴、谷歌、亚马逊、易贝等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落户河南[1]。与阿里巴巴加强合作,启动了“互联网+农村”电商应用项目,建立了孟州、汝州、光山、鄢陵等一批淘宝县,涌现了孟州市桑坡村等一批淘宝村。目前,农村淘宝已在河南21个县(市)开业、实现了与41个县(市)的对接。与京东、苏宁、1号店、移联网信的合作也在加速推进,在100多个市县已经开设了移联网信农村门店。
3.电子商务进农村稳步推进。经过积极争取,河南被列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8个综合示范省之一;15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县,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近3亿元。2016年1~9月份,第一批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交易额突破90亿元。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目前已建成18个县级运营服务中心,33个镇级服务站、347个村级服务点,开设网店3119个,带动9000多人就业。
4.网销农产品品牌培育初见成效。近年来,河南培育了怀庆府山药、新郑“好想你”红枣、兰考“五农好”酱菜、封丘“津思味”树莓、信阳“五云”茶叶等一批知名农产品网销品牌。其中“好想你”红枣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红枣第一品牌。
5.物流快递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河南基本建立了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物流快递网络,县、乡两级物流快递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乡镇网点覆盖率不断提高,中通、顺达、汇通等快递品牌乡镇网点覆盖率均超过80%。
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缺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农村电子商务意识不强、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站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河南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1.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缺少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业态和市场运作模式,农村电子商务涉及主体众多、要素复杂,靠市场自发作用很难成功,尤其是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政府应以市场为基础,以规划为手段,做好顶层设计。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但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少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第一,缺乏专门的指导性文件。目前为止,河南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第二,政策分散,形不成推进合力。当前河南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分散在不同的文件中,如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动综合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扩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在《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开展涉农电子商务专项行动。由于政策过于分散,不能形成多层面多维度的推进合力。第三,缺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系统规划。目前河南还没有制定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中也没有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容,这不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2.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意识。第一,部分基层干部观念落后。当前,河南村级干部以50后、60后居多,他们的思维属于农业时代思维;乡镇干部以60后、70后居多,他们的思维属于工业时代思维,而农村电子商务需要的是互联网思维。这些干部对农村电子商务认识比较模糊,行动滞后,不能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待和把握,主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能力不足。第二,传统农业企业意识不强。由于缺乏“触网”经历和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传统农业企业的农村电子商务意识不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虚拟化的概念和服务实体交易层面,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有效收益,与现实的农产品销售关联性不大,甚至觉得还会带来新的风险,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实体交易上,而没有主动适应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缺乏信任。由于不了解和没有参与过网购,加上传统的购物习惯和消费习惯,农民对网购商品缺乏基本的信任,对农村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购物方式接受度和认可度较低。
3.基础建设滞后,农村电子商务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完善。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据《“宽带中原”战略及实施方案》提供的信息,到2016年上半年,河南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仅达到38%,不及城市普及率的40%,农村网络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没解决。大多数农户甚至农业企业在计算机和网络的配备方面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顺畅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二,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滞后。农村公路建设不能满足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需要。一是不通。在课题组调研的黄淮地区,部分自然村之间还没有实现公路连通。二是不畅。村与村之间主干道路面较窄、通行条件差,各物流作业网点间联络干道通行能力不足。第三,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不足。目前河南仅有1/3左右的县城建立了物流仓储与配送中心,仓储与配送中心、服务网点等建设明显不足。二是不够。物流企业的服务网络只延伸到县城,乡镇和行政村没有建立服务站和服务网点,服务网点数量不够,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第一,从功能上看,网站功能定位不清晰。河南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网站同时具备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政务信息管理的双重功能,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和政务服务功能相混杂,网站结构与栏目设置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需要存在较大距离。第二,从内容上看,缺乏有价值的种养信息和农产品需求信息。目前,河南有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站近200个、省级涉农网站10多家,这些网站中,金光农业网类似于B2B,具有商品专题分类,河南兴农网设置了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板块,这两家以外的其他网站的板块和内容通常都是直观反映信息,不能把地方种养信息和农产品需求信息更好地呈现出来,也无法预测市场行情,因而也不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第三,从交互性看,网站实时性和交互性较差。大多数网站信息发布不够及时迅速,内容更新周期长,静态信息占比大,且以单向信息发布为主要功能,缺乏与访问者的互动交流,不能及时获取农民的真正需求,造成网站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
5.专业人才匮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智力支撑不够。第一,内生性人才培养不能满足需求。一是针对性不强。目前,河南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展针对农民的电子商务业务培训,政府每年举办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中,电子商务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子项目,且内容过于宽泛,方法不对路、针对性不强。二是内容不专业。近年来,农业厅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虽然包含了电子商务板块,但内容不够专业、缺乏操作性和实战性,很难培养合格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第二,引智环境和政策缺乏吸引力。一是“留不住”。在河南农村,由于就业岗位少,工资收入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创新精神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而选择外出务工。二是“引不来”。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政策缺乏吸引力,外部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极为匮乏。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应以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为总体策略、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意识为手段、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强化网站内容针对性为载体、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为路径,以纳才引智为关键综合推进。
1.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第一,尽快出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加快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如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尽快出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明确从扶持资金、基础建设、行政审批、人才培养、标准体系、配套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策略。第二,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编制专门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或在河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加入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发展布局、发展目标与保障措施,为进一步加快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意识。第一,强化培训。针对基层干部农村电子商务观念落后的问题,可以借助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互联网意识。第二,宣传典型。针对企业经营者农村电子商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力宣传省内外(省外如浙江遂昌、江苏沙集、河北清河,省内如孟州桑坡村、汝州大峪镇等)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案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企业经营者的电子商务意识。第三,实施能人带动。加大对有潜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的村干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树立成功典型,发挥能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与信息流。第一,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一是解决“通”的问题。在豫南地区、豫西山区及黄淮四市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完成自然村之间的公路连接,做好“通”的文章。二是解决“畅”的问题。在中原城市群等基础设施好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路网密度、通达深度、技术等级等进行拓展升级,切实解决农村道路畅通问题,真正让“工业品进得来、农产品出得去”。第二,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服务能力。一是强化网络通道建设。加大“宽带中原”实施力度,推进“米”字型信息通道和高速宽带网络建设。鼓励电信、广电等行业在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内容、商业模式等领域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尤其要加快推进与三大移动运营商的合作,提升移动网络信息服务能力。二是有效促进移动网络提速降费。探索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移动网络信息服务,提高移动网络的覆盖率和运行速度,有效降低移动网络资费,使涉农企业和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使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第三,完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一是增加乡镇物流服务网点供给。总结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经验,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体系,整合乡镇商贸中心功能,加快推进乡镇服务站和物流网点建设。二是鼓励村以下分散设点。鼓励本地农民和本土企业通过众创、众筹、众包、众抚等方式建立物流企业,分散设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复员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干部等在村以下建立服务点,开展网上代购代销服务,解决农村物流网点不足的问题。
4.强化网站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农民实际需求。第一,建议建立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借鉴外地经验(如河北省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建立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河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服务。第二,对现有涉农信息网站进行B2B式升级。进一步强化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民和企业通过平台查询和发布信息,开展网上购销等业务;根据市场特点和河南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搭建多元化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重点是对现有农业信息网站和省级涉农网站进行B2B式升级改造,加大网站中农村电子商务板块和内容的比重,为农民提供更多种养信息和农产品需求信息。第三,提高网络信息平台的交互性。加强网站交互性建设,促进农民与网站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农民真正需求,及时发布和更新网站内容,提高网站内容的实时共享性。
5.强化人才培育,破除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瓶颈。第一,整合培训经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依托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和市级电子商务协会,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聘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电商专业人员等,开展针对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创业人员的“互联网+”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培训,提高他们的互联网意识、农村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第二,创新合作模式,培养本土人才。进一步创新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多举措支持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为农村培养具有乡土背景、愿意在农村发展的、真正留得住的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第三,加大引智力度,吸引外部人才。充分利用大型电商对本地电商人才的“训练”和“溢出”带动[2],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从工资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工作环境等方面增强吸引力,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人员和电商职业经理人返乡创业、到农村发展。
[1][2]李剑力,雷瑛.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与着力点——以河南省为例[J].学习论坛,2015,(8).
[责任编辑 张彦华]
F724.6
A
1671-6701(2017)01-0069-05
2016-12-10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3CYJ066)阶段性成果
贺卫华(1975— ),男,河南平舆人,硕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焦裕禄干部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