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研究

2017-01-25 03:01于玉宏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义利观共同体命运

于玉宏

(1甘肃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研究

于玉宏1,2

(1甘肃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治理良好的世界对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正所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当前中国需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审时度势,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两个大局,从理论高度和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

建国以来,随着国情世情的变化,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经历了革命者、一极者、建设者的角色,今天成为全球治理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面对超级大国操控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中国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巨大威胁,中国以坚决的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而斗争,“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这种极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并且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改革建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热烈赞同并坚决支持第三世界提出的一切正义主张。”[1]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态势,“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2](p353)中国作为世界一极者,“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3](p47)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利益交汇日益增强,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和谐发展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主动成为“和谐世界”[4](p354)的建设者。和谐世界需要建设者,更需要治理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审时度势,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把中国推进到全球治理者的行列,使中国成为全球主要治理者之一,“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5]

参与全球治理,成为真正的全球治理者,需要新的思想指引,习近平立足于世界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思想,那就是:“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国际社会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6](p271)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指出“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7]至此,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本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就是: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

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他对世界现实的思考,他颠覆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而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冲突,”[9](p63)“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10](p35)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源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在其著名的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雅典人权力的增长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这是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强者做其权利所能,弱者受其所不得不受”,这句话是20世纪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根本精神。[11](p73)整个20世纪世界上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又经历了长时间的“冷战”,使现实主义外交理论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成为国家特别是大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全球化日益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合作与发展成为主流,而不是权力斗争。习近平尖锐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12]这是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国家关系理论的深刻批判,传统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根源古代封闭的城邦关系,发展于“冷战”时期,对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明显缺乏解释力,国际关系的处理呼吁新的现实主义理论,习近平及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适应了这一理论需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开阔了人类思考国际问题的视野,它把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从城邦时代、殖民扩展时代、冷战时代的战争、对抗、权力争斗、互相争霸、单极世界、“冷战”等一系列的旧思维旧印象中解放出来,“观念的作用像物质力量一样是客观的,具有制约作用的。”[13](p202)这些旧有的观念长期以来束缚着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也束缚着国际关系的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打破了这些旧观念,树立了新观念,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14](p33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是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主义理论关怀,不是乌托邦主义,它主张“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步骤是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即国与国之间的新型关系,在当今国际政治领域,国家依然是主要的国际行为的主体,各国在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间关系成为各国维护本国核心利益的需要,习近平提出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需要,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要求。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指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5]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16]自此,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被确立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主要目标。在随后一系列外交活动实践中,习近平不断充实和发展了建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魔咒,建立新型中美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作为现存大国和新崛起的大国的关系一直受到“修昔底德陷阱”说的魔咒困扰,当代“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用来定性21世纪的中美关系时形成的,核心就是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事例,而多数以战争结局,这是一条“铁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两国就必有一战,因此美国要做好应付中国的准备,要准备打仗。[17]“修昔底德陷阱”确实对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魔咒,成为中美关系发展在理论上和观念上必须回答的问题。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时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他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18]在2014年和2016年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五点主张,即:“增进互信,把握方向;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平等互利,深化合作;着眼民众,加深友谊;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19]至此,习近平建立新型中美关系的思想完全形成,即不冲突不对抗、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增进互信、聚同化异、把握方向、深化合作,成为建立新型中美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新思想。

第二,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是习近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月19日,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20]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提出的建立伙伴关系思想的基本原则,就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伙伴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和灵活的,主要包括大国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赋予了不同意义,大国间的伙伴关系,更多的意义在于维持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均衡,大国同周边国家或者地区国家间的伙伴关系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习近平建立多边伙伴关系的思想是立体式多层次的,是推动世界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义利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建立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而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对利益的认识上的共识,目前国际社会对利益的认识,更多的倾向于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对利益的界定和理解。政治现实主义是用权力来界定利益的,即“被确定为权力的利益”,[21](p6)“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22](p35)“政治根源于永恒不变的人类本性,他基本上是自我本位的、自尊自爱的与自私自利的。自私自利是人类状态的一个基本事实:所有人在其自身安全与生存方面都有着最起码的利益。政治就是一个表达那些迟早一定会引起冲突之利益的角斗场”。[23](p98)政治现实主义的实质是:国际社会就是为利益而进行冲突和权力斗争舞台。冲突或者权力斗争确实是国际社会的一个方面,但国际社会确实存在着合作和相互依赖,这正是被现实主义所忽视的。虽然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但人类社会相互依赖并没有减弱。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国际社会的事务需要各国参与共同解决,合作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诸如金融危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的治理都需要世界各国的参与合作。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已势在必行,打破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束缚,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必须。习近平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义利观的思想并践行,为国际社会重新认识利益和利益合作提供了新的答案。

2013年,习近平出访非洲时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2014年7月,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对正确义利观的内涵作出了具体的论述,即:“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25]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人民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26]至此,习近平正确的义利观基本形成,其基本精髓就是:“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义,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另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27]

在提出正确义利观的同时,以构建“一带一路”为起点,习近平力推正确义利观的实践。2013年秋,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正确义利观的实践。四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同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有关国家和地区协调政策,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同有关国家合作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营商环境大为改善。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在民心相通方面,“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促进了国际文教交流。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相继举行,民众交往日益密切。[28]由此看出,一条坚持正确义利观实践之路已经初具规模,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正确的义利观提出与践行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道路,它使人们看到国际社会完全可以摆脱“丛林法则”、“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等旧观念和旧的发展道路,走“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赢之路。正确的义利观主张以义为主,义利兼得,主张讲道义,即道德与规范,平等互利、合作共赢,而不是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巧取豪夺。

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29]正确的义利观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论,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和价值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结语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为基本内容的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超越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以构建霸权为核心和根本目标的全球治理思想与实践,为国际社会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也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促进、维护和扩展中国的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EB/OL].(2002-4-10)[2017-7-16]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9/20020410/706158.html.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2).

[8]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4-06-29(2).

[9]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10]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12]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4-05-22(2).

[13]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5]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3-24(2).

[16]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1-30(1).

[17]钱乘旦.“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真相是什么?[N].北京日报,2016-9-5(14).

[18]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5-9-24(2).

[19]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EB/OL].(2014-07-09)[2017-7-22].http://news.xinhua net.com/world/2014-07/09/c_1111530987.htm.

[20]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1-20(2).

[21]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22]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23]罗伯特·杰克逊,丹·乔格索伦森.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M].吴勇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5]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N].人民日报,2014-7-5(2).

[26]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3).

[27]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9-10(07).

[28]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5-15(3).

[29]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N].人民日报,2014-7-5(2).

责任编辑:梁一群

D523

A

1008-4479(2017)06-0037-06

2017-08-2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研究”(13JZD022)。

于玉宏(1978-),男,甘肃灵台人,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猜你喜欢
义利观共同体命运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命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