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2017-01-25 01:52赵仁龙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员政治文化

赵仁龙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不仅从文化的高度为党的自身建设作了战略定位,突显了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更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人们对政治的理念、价值、情感、信仰、思想、原则等各个层面。[1]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要正确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必须深刻了解其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旗帜

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纵观党史96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挺立潮头,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根本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最行之有效的思想武器,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就是党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取得的。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逐步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卓越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我党在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强化“四种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

任何文化都是对传统的继承,不可能割断民族的传统,政治文化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管革新的冲击力多么无情,政治文化很少完全屈服于新来者”,[2][3]它总是自觉的继承先前的文化传统。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品格,塑造了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逐渐凝聚成一种稳定的价值体系,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凭藉着各种政治社会化渠道,连绵不息地一代代传延下来。”[4]这些传统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模式,甚至在很多时候为人们日用而不觉。今天,我们更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摒弃诸如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传统政治文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古人“修身克己”,锤炼自身的品行,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明“心”见“性”,“心”即初心、“性”即党性,这样才能实现自我境界的升华。

3.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

我们党内政治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或群体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红色特质的革命文化。所谓革命文化,是指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诸如信念坚定、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有一个共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虽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毛泽东在1944年正式提出的,但自党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成为我党的核心政治价值观念。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年代,我们党都敢于、善于发动群众,鼓动党员和民众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政治活动当中,这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源所在。[5]因此,我们要坚守这一光荣传统,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去。

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

“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文化反映。”[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我们党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保持先进性,“苏共演变的道路说明:一个政党,只有其党内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才能保持其本身的先进性,成为带领人民前进的先进部队;而一旦丧失其党内文化的先进性,就必然要落后于时代。”[7]只有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培育积极健康、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

5.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质是改造和重塑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因而,二者在本质和最终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要把党员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党性修养应当贯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并与党内政治文化相契合,既要保持政治文化上的先进性,也要注重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还应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区别与其它政治文化的显著特征;党性修养是融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条主线。

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的能动力量是多重的。”[8]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共识的价值观念形态,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引导着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对党的制度体系、组织结构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进而对政治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指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九大宣告,我们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并产生了新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规范、党员是否积极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党内政治文化正气充盈,党员参加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就高、政治生活就活泼健康;反之,政治生活就只会徒具形式而已。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任人唯亲、跑官卖官、拉票贿选、贪污腐化等现象严重,甚至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清除腐朽政治文化的恶劣影响。

2.引导和匡正党员的政治行为

党内政治文化是全体党员共同认可政治取向模式,它赋予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以可预见的意义和形式,每一个党员根据自己的背景、经历习得政治知识和情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党性和行为模式之中。党内政治文化不同于其它政治文化之处,在于它在政治价值取向上有一种先设的统一要求,信仰马克思主义、对党忠诚老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其核心要素。列宁曾讲过:“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9]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类思潮泛滥,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其政治行为也趋向自由散漫、甚至无视党的规矩和纪律,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匡正党员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在新时代,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然要求全党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3.维系和变革政治体制

政治文化只有与政治体制相匹配才能发挥两者最大的效用,此时,政治文化对政治体制的维系和稳定起积极作用;若政治文化滞后于政治体制,则对政治体制的稳定和效能的发挥起消极作用;若政治文化超前于政治体制,那么则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变革。然而,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的变动与政治制度的变动往往并不同步。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政治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这就迫切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党内政治文化。美国学者英格尔斯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种制度真实生命的广泛的现代化理论基础,如果执行和运行这些现代化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10]当前,我们正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推动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期,这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环境。因此,必须在党内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环境,让党员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适应改革的步伐与要求。

4.引领和整合社会政治文化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一言一行对人民群众具有示范功能,特别是作为价值取向的党内政治文化,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的示范作用更为明显。毛泽东曾经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11]同样,党内政治文化不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内部孤立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是共处一个生态系统之内,并相互影响的。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因此,只有树立积极健康、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积极整合社会政治文化,使之与党内政治文化在根本取向上相一致,才能维系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稳定性。

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实践的产物,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实践出发、从实处抓起,不断地改造和重塑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保持党内政治文化先进性的有力武器。“一个政党合法性危机的起点是党员对本党的纲领和章程所确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动摇和转移,这是对执政党合法性提出的最严峻的挑战。”[12]针对目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最新的指导思想,具有其伟大的时代性与实践性,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集中、最明确的体现。因此,全党上下必须将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性认同之上,建立在对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的真心拥护之上,强化“四种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党的知识、理论和政策教育。一部分党员干部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是专家,但对党的知识、理论和政策却知之甚少,这也就不可能对党有一个系统和科学的认知。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方式、丰富载体,力求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党员的政治文化自信,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

2.增进党员对党的情感

广大党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让我们凝聚在一起的,除了共同的信仰,还有对党真挚的感情,这是维系全党上下的情感纽带。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共同体概念的独到价值在于它具有一个潜在的涵义:在所有的系统功能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具有内聚力的黏合剂,即系统成员对共同体的感觉和感情。除非这些感情存在,否则,政治系统本身就不会形成,或者即使形成,也不可能持续。”[13]党员对党的感情愈真诚强烈,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愈强大;反之,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可能完全发挥不出来。“政党的起源无论是什么,其生存的及繁盛的原因是由人类心理中之四种倾向或心力之合流的作用;这四种倾向就是‘同情’、‘摹仿’、‘竞争’、‘奋斗’。政党的创始或者全出于理性的信仰,而其生机及其斗争力则以出于感情的居多。”[14]翻开党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先烈因为对党忠诚情感而甘于抛头颅洒热血,也铸就了党的光辉丰碑。有些普通的党员也许理论素养不高,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党的情感,一心一意跟党走;有些党员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说一套做一套。因此,通过党史学习、关心帮助党员、重视党员的意见、发挥党员的作用、组织党员活动等,增进党员对党的归属感、忠诚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3.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是党的制胜法宝。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我们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明党的纪律等等。2017年2月,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各级党组织在严格遵行党内政治生活“四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普通党员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训练,让他们知道怎样过组织的政治生活、如何去规范个人的政治行为,进而杜绝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化、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进一步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让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培塑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大熔炉。

4.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要破除不良的政治文化的影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笔端,更要铲除产生这些不良政治文化的土壤,根除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因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在政治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把信仰坚定、忠诚老实、作风正派、干事担当、群众认可的党员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党内清风拂面、正气充盈;把信念动摇、弄虚作假、腐化堕落、摆弄权术的人查出来、清出去,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这样才能破除所谓官场术、“潜规则”的不良影响,在党内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体制机制,以塑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5.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的团结和凝聚,不仅需要共同的理想、情感,还需要有铁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党内政治文化在制度形态上的凝固,是维护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防线。每一位党员干部在作出行为选择之前,都会考虑其行为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和规矩,如果违反了党的纪律和规矩,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倘若党规党纪徒具行文、松弛不彰,对违规违纪行为不能作出严格惩治,那么必定会助长各种违纪行为的发生。事实上,一些党员出现种种问题,往往是从不守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因此我们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通过党规党纪抑制不良政治文化的生存空间,发扬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化发展,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这就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以党规党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敬畏组织、敬畏纪律,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成为优秀党内政治文化的一分子。

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定社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5]党内政治文化也是当前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新时代,要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1]王沪宁.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建设[N].解放日报,1989-05-24.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

[3]【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储复耘等译).政治学手册精选[M].商务印书馆,1996.269.

[4]刘泽华,葛荃,刘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J].天津社会科学,1989(2).

[5]程美东.西柏坡精神的政治文化取向[J].学术前沿,2012(08.下)

[6]辛鸣.论党内政治文化[N].北京日报,2017-01-16.

[7]汪洋.党内文化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108.

[8]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75.

[9]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60.368.

[10]【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12.

[12]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76.

[13]【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人民出版社,2012.161.

[14]【英】布赖斯(张慰慈等译).现代民治政体(上)[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13.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663.

猜你喜欢
党员政治文化
我是党员向我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谁远谁近?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