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现 张亚勇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贵州 贵阳 550005)
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朱新现 张亚勇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贵州 贵阳 550005)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其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目的、从党内到党外有着根本性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立体式、全方位科学进行。全面透析这些基本要求,成为理论研究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时代任务。本文根据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要求,结合党建的基本形势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客观现状,深入探析了新时期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要求;政治优势;全面从严治党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取得不断胜利的保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适应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否落实和践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完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重大任务、写好这篇文章,成为党的一个时代课题和重要考验。
(一)理想信念对广大党员起到旗帜的作用,发挥着方向引导、凝聚力量和规范行为的功效
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从历史发展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党员对党的政治价值高度认同的主观追求,将党的政治价值内化为自身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在党的实践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理想信念与党内政治生活两者呈现出“体”和“用”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实质、精髓与根本,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和运用;离开了前者,后者就要走上邪路或者发生“根本性”错误,离开了后者前者就失去了应有价值和重要意义。
(二)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滑坡是共产党人变质的重要原因,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
目前,在理论和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党员干部甚至高级干部中,出现了对理想信念的质疑、动摇问题,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缺“钙”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科学性、有效性。
理想信念动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多种社会思潮中受到冲击,广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科学把握欠缺,出现知识和理论“不在场”的问题。第二,在社会巨变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之间存在“不合拍”的脱离问题,产生了理论难以满足实践、实践缺乏有效理论的难题。第三,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目标与途径受到多方面制约,出现理想信念中的科学理念与宣传的政治性要求之间的冲突,使得理想信念入脑入心目标要求难以达到。
这些客观的现实和问题,致使理想信念虚化、泛化,导致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口头化、标签化、形象化。这些问题是矛盾客观性的表现形式,具有历史必然性。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坚定理想信念开始
政党政治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2]所以,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社会思潮涌动多变的时代环境中,面对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现实,坚定理想信念尤为重要。
1.充分把握理想信念的本质与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上的“钙”,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偏离了任何一条,就是偏离无产阶级政党的价值追求。
2.树立三种科学认识。通过思想建设,抓好理论武装,切实使全党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必胜性:第一,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特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性任务。第三,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论。共产主义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从我做起,立足本职工作,扎实开展工作,积小胜为大胜。
3.变外在压力为内生动力,提高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动性。理想信念本身具有科学性、规律性、规定性,是具有生命力的多层次和要素构成的整体,但坚定理想信念具有主观性、意识形态性和非理性,是广大党员内生观念的表现。所以,在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与武装、增强“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身对理想信念的主观能动性。
(一)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特定阶段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稳定性、根本性意义。动了基本路线,就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要求,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根本性颠覆性”错误,所以,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开展党内正常政治生活的重要依据和根本保证,这是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
(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必然性
第一,有着客观现实性。实践决定制度和政策,制度与政策反映现实。当前,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没有变,党的基本路线就不会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也就不能动摇。第二,有着制度连贯性的要求。方针政策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连锁反应,这种反应具有正面和负面两种结果。政策多变,易于引起思想上的混乱,行为上的错误,理论上的迷茫。在中国国情不变的情况下,动摇了基本路线,就动摇了社会发展的保证。第三,有着重要的政治认同价值。社会发展,政治稳定与广大公民对国家政治的认同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保证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前提。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又是构成政治认同的重要元素。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能有丝毫偏离,这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证。
(三)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新时期,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面对来自多方面的不同声音,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错误倾向。第一,保持政治定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确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导地位。第二,坚持和践行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和不偏离,将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只有这样,党内政治生活才不偏离方向。同时,与时俱进,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丰富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容。
(一)深刻认识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的极端重要性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要长期执政,就必须维护中央权威。中央权威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具有的号召力、凝聚力、领导力,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是党中央发挥领导核心、实现政令畅通的基础。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的规定,容易在党内外形成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的认同,从理论统领、价值诉求、思想引导、行为规范、认识评价、理想定位、人文教化、解决矛盾、凝聚人心等各方面对广大群众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二)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维护中央权威是方向问题,也是原则问题,更是大局问题: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就难以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就难以维护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所以,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政治纪律,是绝对不能违反的。”[3]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在自觉上下功夫,体现在平时工作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行动上时刻紧跟党的领导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真正做到爱护党和为党。
(一)党内政治生活与纪律严明相互促进
纪律严明保证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党组织的团结统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4]在严明纪律和规矩的前提下,党实现了由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的华丽转生,真正体现了“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5]的党的建设规律,所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纪律。”[6]党内生活的庄重性、严肃性、政治性需要严明的纪律做保证,开展正常党内政治生活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将讲纪律作为条件和内容贯彻到加强和规范党的政治生活的全过程;党的纪律是党内活动的依据和保证,严明党的纪律和执政规矩,就能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党组织统一体的科学管理。
(二)在学规矩、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上下功夫
1.加强纪律和规矩的学习,增强纪律意识。意识具有根本性功能,是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充分认识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作用和必要性,进一步把握严明纪律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价值。
2.健全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党内法规制度的“立、改、废”,提高纪律建设的科学性。
3.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特殊和例外,进一步克服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执纪上的不足,真正实现“对党内一切消极现象认真查处、严肃执纪,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7]
4.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无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都要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办事,发挥重要示范作用,以上率下。紧紧抓住“高级干部”这个“少数中的关键”,严禁在党内形成利益团体。
5.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进一步增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作用,解决好在执行纪律上的“宽松软”的问题。
(一)人民群众是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的历史进一步表明,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没有群众的支持,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存死亡,这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是党对历史方位的清醒认识。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是执政者必须予以考量的执政条件,也是执政者长期执政的根本要素。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和宗旨,决定了人民在党内崇高无上的政治地位,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观点。
(二)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必须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二,以问题为导向,以保障合法利益为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位置上。第三,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实现党员干部作风的现代化转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形成群众满意的政策法规,确保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的科学性,并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不走样、不失真、不变形。第四,坚持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新政绩观,“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8]避免“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民权益得到保障上取得实效。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原则,是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
坚持民主集中制,有赖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而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有待于民主集中制的保障。党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在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约束作用,维持了组织的“有序”的运转。在党的制度体系中,民主集中制是体现民主精神、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确保决策科学性和有效执行的制度性规定,是党保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从纪律原则上体现了“四个服从”,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从达到的目的上看,是为了在党内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从集中的内容来看,集中思想认识和观念观点,而非集中权力;从执行的过程来看,具有四个基本要素或者环节:提出问题和议题、充分酝酿和讨论、统一认识和贯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就会遇到客观和主观上的制约。
(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执行力
党成立95年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的好,党内政治生活就开展的好,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或者践踏,党的团结就受到冲击,党内矛盾和问题就突出集中,党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所以,“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不能缺位错位、本末倒置。”[9]新时期,针对发扬民主、正确集中、开展批评、严肃纪律不够的现状,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第一,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化水平,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制度供给。第二,在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力上下工夫,坚持集体领导制度,提高“关键少数”,尤其是“一把手”坚持民主集中制能力和自觉性,坚持和贯彻组织纪律性。第三,落实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责任追究,避免民主集中制成为稻草人、纸老虎。
(一)党员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
党内民主是民主意识和民主原则在党内的延续,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和生存的内在要求,是党内生活健康发展的保障和体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把党内民主放在重要基础的方位上,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政党治理的现代化。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本质体现,是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途径。党内民主的顺畅运行,党员的思想就活跃,就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而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整合利益和防错纠错;就能使党的各级组织实现决策上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作为现代民主政治产物的无产阶级政党,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体、主人,党的一切权利属于党员,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当家做主。
(二)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第一,在党内弘扬和培育民主意识,树立现代思维。党员都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观,党内只有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更不存在普通党员依附领导干部。第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维护党员应享权利,避免党员权利受到削弱和冲击;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参与党的管理;根据民主原则,规范和完善选举制度规则,克服选举中的不足与瓶颈;增强政党现代化水平,按照民主程序制定和实施党的政策、方针、纲领以及各项决定;确保党员参与治党的实践,加大党员揭发、检举违纪违法事实举报的保护,同时,党内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一)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是革命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任务的基本保证。政治路线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选人用人导向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0]选人用人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和根本。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增强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党内政治生活要把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作为组织保证,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正视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集中在:干部才和德的考核难以科学量化;干部选拔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民主和公开还有提升空间,出现“组织把关”和“组织决定”甚至“个人决定”之间的矛盾,民意反映不足,干部工作受环境影响突出;干部培养和使用上还有制约瓶颈,正确的用人导向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考核干部重“数量”轻“质量”粗放型明显,培养干部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侵蚀了党的执政权威,削弱了党的组织基础,影响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把用人选人作为重要突破口
第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第二,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突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具体要求,把广大干部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第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干部任用的提名制,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落实广大党员群众对干部的提名权,进一步完善选举过程中的民主与公开程序。第四,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显绩和潜绩、群众和组织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公信力。第五,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理性对待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第六,坚决治理选人用人中的腐败。选人用人领域的腐败是社会危害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腐败,既要解决好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又要解决选人用人中的买官卖官、带病提拔、拉票贿选等突出问题,进一步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第六,做好新时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护好干部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广大党员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实行党内监督的主要途径,是落实党的全部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环节。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就要把党的组织生活作为关键环节,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亟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要从推进党内组织生活开始,不断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发挥教育引导、管理约束、行为监督等重要功能。
(二)以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要求,提高党内政治生活水平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第一,要秉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和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规范党的委员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等活动的内容要求,为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提供制度依据。第二,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和政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坚决维护党的利益和中央权威;加强党性锻炼。第三,党内组织生活要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避免随意化、平淡化,克服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榜样作用,上级要为下级做榜样,党员领导干部要为普通党员做表率。第四,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和考核结果运用。把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作为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定期进行分析评估,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党内问题和保持党团结统一的有效工具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充分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集体的唯一有效的办法。”[11]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制造内部矛盾,反而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必要方式;只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克服党内各种不良风气,凝聚党的合力,增强党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不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一,秉承理性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团结的目的。第二,坚持科学的方法。党员干部要勇于和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剖析原因以及认真整改。第三,抓住关键少数。从政治性原则性出发,要求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水平,把能不能、善不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在干部,核心在规范和制约权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人民监督权力,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把监督作为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确保权为民所用。加强监督与管理,让人民的监督无处不在,实现一切公职人员在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的目标。努力形成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氛围,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关联、能够公开的用权行为,都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只有让阳光洒遍权力行使的每个角落,才能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才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的善治目标。
(二)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行使权力的监督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第一,要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第二,提高领导干部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12]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第三,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意识和各级党组织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坚持以法治理念、法治体制、法治程序开展各项工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第四,树立权责一致思维,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贯彻回避制度,培育现代职业素养。第五,完善监督制度,完善监督平台,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健全网络等新媒体举报平台,建立新闻媒体定期通报情况制度、反馈制度,让群众的监督有制度遵循,有平台可用。
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惩治腐败为突破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新理念新思想引领反腐斗争新实践。第一,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树立“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的反腐理念,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实现反腐败不留死角,确保反腐败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第二,高度重视教育净化内心、引导行为、提高认识的功能,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牢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第三,要以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为重点,逐渐养成“不想腐”的观念和认识,培育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的自觉性,进一步发挥清正廉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第四,充分发挥制度反腐的作用,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和监督权力,建构“不能腐”机制,及时由风暴式反腐向常态化制度反腐转变。第五,突出廉洁文化的导向、传承、整合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2016-07-01.
[3]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36.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5]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6][8][10][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4、343-344、336、136.
[7]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81-82.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6.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96.
责任编辑:罗添仁
D 261.4
A
1671-2994(2017)02-0107-06
2016-11-02
朱新现(1976-),男,河南郑州人,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政府治理。
张亚勇(1973-),男,河北蠡县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对策与机制研究》(16adj00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