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敏,何泽玮,凌誉瑜,刘德诚
广西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现状探讨与分析
黄 敏1,何泽玮2,凌誉瑜2,刘德诚1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广西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不断完善,救援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广西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存在救援体系尚不完整,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救援队伍力量薄弱、救援人员缺乏,救援保障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等问题。为加快广西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需进一步优化体系建设策略,健全法律法规机制,完善救援队伍人才培养,加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建设现状
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是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推进我国急救医疗体系向国际化、立体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措施[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卫生应急救援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务院《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基本建立我国航空救援体系和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运行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末“推进海陆空立体化协同救援,初步构建全国紧急医学救援网络”[2]。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现状,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现况调查评估,报道如下。
1.1制度建设现状 在通用航空(以下简称通航)产业规模和基础设施不断加快发展的同时,广西也着力于构建通航紧急医学救援制度建设,积极组建应急救援“尖兵”。(1)结合通航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编制了86项部门应急预案和34项专项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2)组建了较为严密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组织协调机构,由自治区政府应急办牵头,成立了由1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强化了各部门、各要素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协调联动作用。(3)搭建了较为顺畅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的指挥协调机制和紧急调用通航救援力量的工作流程,并在每季度定期召开空管保障协调会议。
1.2体系构建现状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关于调査陆海空立体化医学救援工作情况的函》 (国卫应急处理便函〔2016〕158号)的文件要求,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底对全区陆海空立体化医学救援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面也开展一系列工作,积极引导桂林、北海市初步开展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机制建设。桂林市卫生计生部门与通航公司多次洽谈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合作事项,并于2016-04初步签订合作协议草案;北海市卫生计生部门于2016-09对进驻广西的直升机公司进行合作意向咨询,同时依托北海市人民医院建设广西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开展了停机坪等配套设施建设。2017-09,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二附院)与上海金汇通航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广西首家开展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的医院,标志着广西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通道正式开通。
1.3工作开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通航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多次参与“急、难、险、重”任务,高效的救援行动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自2010年起,每年参与宾阳炮龙节、壮族“三月三”等重大传统节日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保障工作,以及2004—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2017年“格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2017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活动的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工作。此外,还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近年来相继参加了公安部“警鹰-12A”演练,2016年全国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中南五省(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等重大演练活动。
二附院于2017-09-28成功完成广西首例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在39 min内将横县人民医院一名重症创伤患者成功转运至二附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但考虑到空中救援的成本,目前二附院航空救援通道主要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自治区级应急部门以上的单位发出启动航空医疗救援指令,个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向提供服务的民营直升机公司请求救援,并自行支付由此产生的费用。
2.1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尚未构建完整 目前,我国缺少较为完善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法律法规体系,更缺乏各种交通工具联合救援的制度体系,使救援活动无法可依[3]。救援行动及联合救援的协调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全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条块分割,而自治区级政府缺少集中统一的指挥协调中心,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能迅速形成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合力,发挥出我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时效性和高效性。此外,我国低空领域航空飞行器的限制飞行制度,也严重影响了全区政府和相关单位构建完整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工作的开展。
2.2救援队伍力量薄弱,救援人员缺乏 广西通航产业起步于2009年,相对较晚,规模有限,主要集中于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和航测航拍等特定行业。2010-05,广西才成立公务飞行总队;2012-06,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务飞行队、南宁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正式挂牌成立,列装两架警用直升机,两架直升机均只配装前视红外摄像系统、救援绞车、强光搜索灯、外吊挂货钩等机载任务设备。二附院参与救援的直升机仅配备了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机载氧气瓶、担架等简单医用救援设备,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难以做到大面积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保障。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比较成熟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医务人员培训指导书目、教材大纲;政府相关部门未组织成立针对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医务人员培训考核的学习机构[4],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缺乏政府层面的支持;此外,尚未建立针对我国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医护人员的资质认证及培训机构。另外,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与陆地、海(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对环境和技能要求不同,对救援队员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全区虽已初步组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每次参与救援的人员大部分是抽调各个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骨干医务人员,组建临时应急救援小组,但仍存在空中紧急救援工作经验严重不足等问题。
2.3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保障能力不足 保障条件建设是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5],机场的布局与建设、飞行器的综合保障、健全的飞行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等是实现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配套条件[6]。在现行的体系机制下,由于航材、航空救援设备、维修服务涉及政府采购、进口事务等环节,采购周期较长;同时缺乏经费保障体系,而经费保障又涉及多个部门、环节,审批办理的流程较长,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航空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2.4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础设施建设不够 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除需相当数量的航空器外,还需地面保障设施和各类专业人员队伍的共同发展作为基础[3]。当前,全区仅南宁、桂林、北海、柳州、梧州、百色、河池7个民用运输机场,机场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基本不能满足通航飞行要求。截至2017年,全区仅自治区人民医院、桂林市人民医院、贺州市人民医院3家医院建设了停机坪。自治区人民医院是广西首家拥有直升飞机停机坪的医院,其建成使用能更好地适应急救事业发展,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但作为省级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和基本设施保障,依旧不能满足全区的基本要求。
3.1优化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策略 在与通航发展较好的辖区进行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通航紧急医学救援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展开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全区通航发展情况,探索出通航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已初步形成雏形的二附院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通道作为重要试点,力争摸索出符合全区实情和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措施,加快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步伐。
3.2健全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法律法规机制 目前,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涉及空域的使用批准和协调,应不断加强全区军地联席会议的联动机制,促进军民航协调联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使用空域机制,简化申请报批程序,明确应急航线和应急起降点,确保在必要时能高效地发挥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力量的“应急尖兵”作用。同时,建议将部队和民航广西空管分局纳为体系建设的成员单位,以利于理顺应急救援响应机制,推进开通航空医学紧急救援的“绿色通道”。
3.3完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人才建设
3.3.1打造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 快捷有效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主要依赖三类人员,一是飞行人员,二是搜索营救人员,三是医疗救治人员,其中飞行人员和搜索营救人员的默契配合是搜索营救成功的关键,这一点在运用直升机进行搜索营救时体现得尤为突出[7,8]。医疗人员的救治能力是救援成功的核心,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挽救和维持伤病员生命,是整个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行动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全力推进航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为担负航空医学救援任务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7,8]。
3.3.2加快提升航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把综合性演练作为常规工作开展,通过不断的、多层次的实战演练,达到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切实提高部门间相互配合水平,使航空救援不仅在反恐维稳、消防灭火等方面发挥作用,更能在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中发挥威力。
3.4加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1)结合全区实际情况、装备使用等情况,对现有的直升机进行机载任务设备的升级或加装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设备。(2)对相关基地设施进行科学调研与分析,适时增加相关附属设施,并配备性能先进的救援设备。(3)建议以自治区政府为主导,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通过制定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区内成立CCAR-135部航空公司,为发展航空医学应急救援的民间力量作运力储备,尽快打通更多“绿色航空通道”。
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作为陆地急救网络的一种补充,具有反应迅速、专业化程度高的救护特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9,10]。当前,航空医疗救援是未来救援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构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势在必行。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发展实际,从优化建设策略、健全法律法规机制、完善救援队伍人才培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是促进我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重要措施。
[1]武秀昆. 构建我国航空医疗救护体系需要规划和预研的有关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8): 48-49.DOI: 10.3969/j.issn.1001-5329.2010.08.023.
[2]郑静晨. 航空医疗——救援医学的未来[N]. 医学参考报 , 2016-12-20(G01)[2017-06-26].
[3]林毓铭. 航空救援: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硬实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4(4):15-18. DOI: 10.3969/j.issn.1008-2204.2011.04.004.
[4]吕 瑞, 彭明强. 我国空运救护队组建实践及探索[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 2017, 31(2): 116-117. DOI:10.3969/j.issn.1001-0025.2017.02.015.
[5]陈晓正, 谭 爽. 论应急管理之道 探航空救援之制——“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中国应急管理, 2010(7): 35-37.
[6]张广林, 段 勇, 李 昊. 国外航空救援体系的发展[J].中国应急管理, 2010(6): 55-58.
[7]岳伟东, 朱晓全. 对我军航空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初步思考[J]. 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6): 674-676.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1.06.050.
[8]袁家乐, 周开园, 任 杰,等. 外军直升机医疗救援队伍建设对我军的启示[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23(4): 399-400. DOI: 10.16770/J.cnki.1008-9985.2016.04.036.
[9]贺安华. 国际航空医疗救援的主要模式与启示[J]. 中国民用航空, 2016(4): 37-39.
[10]潘奕婷,刘 超,安丽娜,等. 2014-2017年北京999急救中心和河南宏力医院的航空医疗转运分析[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 5(6): 301-305.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6.001.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av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system in Guangxi
HUANG Min1, HE Zewei2, LING Yuyu2, and LIU Decheng1.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2.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LIU Decheng, E-mail: gxwstyjb@163.com
After nearly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the av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system in Guangxi has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rescue capability has been continuously raised. However, the av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system in Guangxi still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rescue system is incomplet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lacking in substance, the profess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 is weak, the number of workers are lacking, the rescue support capability is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inadequate, etc.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system in the provinc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is required, laws and regulations need to be enhanced, personnel train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aviatio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equipment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R129
Key wordsaviation emergency medicine; rescue; construction status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11.011
广西急诊与医学救援人才小高地(GXJZ201608)
1. 530021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2. 530021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刘德诚,E-mail: gxwstyjb@163.com
(2017-06-28收稿2017-10-24修回)
(本文编辑 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