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扮演好“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2017-01-23 17:52陈洪
考试周刊 2016年103期
关键词:班集体辅导心理健康

陈洪

现代班主任理论赋予班主任多种“角色”,例如: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班集体的建设者,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等,“心理辅导员”是班主任众多角色中的一种。如果语数外等主科是为了把学生送进大学的话,那么心理教育则是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一个基本事实是当我们走向社会时,中小学里学的知识基本都用不到,而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性格、意志态度、观念、自信等心理要素则显得越发重要,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和所能取得的成就。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需要扮演好心理辅导员角色。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扮演好“心理辅导员”这一角色呢?

一、创造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指能满足学生各种合理需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安全感、自尊感、自信心、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学生心情愉快、性格开朗、积极上进、团结合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心理问题大大减少。反过来,如果一个班集体不能让学生产生安全、自尊、成就、归属等心理体验,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大量增加,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2004年,江苏盐城市亭湖区一位17岁的初三少女,因为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是贩卖熏烧制品的小商贩,爷爷曾是劳改释放人员,同学经常以其父母的身份嘲笑她,终于有一天晚上,她不堪忍受,在向父母诉苦又遭到母亲指责的情况下,喝农药自杀。少女的死不仅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高,还因为她的同学不断刺激、伤害她的心灵,这种刺激、伤害成了悲剧的直接诱因。如果这个班集体温暖和谐,同学之间能互相尊重,大家都能小心呵护这个女孩脆弱而自卑的心灵,不对她进行“心灵的体罚”,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1.教师应尽可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家庭,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坚决不能打击、挖苦、讽刺,也不要不理不睬。

2.教育学生互相尊重。许多心理问题来自于学生之间不良的人际关系,比如:一些学生喜欢指责打击别人,说话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同学的感受,瞧不起别的同学的家庭、相貌、成绩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带坏班风,还可能导致学生自卑、烦躁等心理问题,对心理承受力差的同学甚至蕴藏更大的危险。

3.建设良好的班风。班风就是班级风气,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良好的班风应该是积极上进而不是消极落后的;活泼开朗而不是压抑沉闷的;竞争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政的;理解体谅而不是斤斤计较的;认同接受而不是排斥打击的。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到心情愉快,他们的安全感、自尊感、价值感、归属感都能得到满足,心理压力会大大减小。

4.管理上要宽严有度、因人而异。宽严有度指管理上要灵活一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个性空间,班主任不妨允许学生看点闲书、听听音乐,不妨少扣点分,多谈点心,因人而异指针对每个同学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灵活地教育管理。比如:有的学生需要严,有的学生需要狠,有的学生需要激将法,有的学生需要哄,有的学生需要鼓励等。班主任应该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最适合的管理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二、注重教育艺术

教育艺术外延很广,包括教育机智、个别教育艺术、集体教育艺术、表扬和批评艺术、赏识和期望艺术等,这里选择其中两种从心理健康角度略做说明:

1.语言艺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是非常大的。笔者曾接待过这样一位学生:小学成绩一贯很好,但初一一次数学没考好问班主任能不能报名参加奥数班,这位老师说:“就你这成绩也想参加奥数班?”从此,这位女生再也没有好好学过数学,慢慢地,其他学科成绩也下降了,逐渐成了一位具有严重叛逆心理的学生。

总的说来,教育学生时,班主任的语言要亲切、平和、委婉,尽量使用感悟性的、协商性的、启发性的、鼓励性的语言,少用直接的、武断的、粗暴的、激将性的语言,可以大大减少对学生的负性刺激。

2.注意使用合理的非口语行为。也就是利用目光、表情、动作、姿势、书面语言等手段教育学生,把你的教育意图通过暗示的、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一次以“老师的目光”为题让学生写篇短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朗读比赛正在进行,前面的同学表演得那么出色,我紧张地浑身出汗,轮到我了,茫然地走上台去,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突然,我接触到了老师的目光,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目光中分明在说:“别怕,你一定能行。”很快,我进入了状态,掌声四起,我偷偷地看了一下老师,从她的目光中,我知道我是最棒的。

可见,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运用得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不引起学生的反感,避免师生之间的正面冲突。教师灵活运用赞许、鼓励、严厉的目光,拥抱、抚摸的动作,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三、学会做基本的心理辅导工作

作为非专业人员,班主任虽然很难对学生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但对个别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比如: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判断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等,这是做心理辅导的基础。

2.建立辅导关系。任何心理辅导都是首先建立在良好辅导关系基础上的,只有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学生才能打消疑虑、畅所欲言,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可靠感。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转换角色,不能以班主任的面目出现,应该与学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绝对平等,注重心理沟通;其次和学生双向交流,不能只顾自己讲;最后保持最大的客观性,不能武断地判断、推测和下结论。

3.倾听。不仅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信息、搞清问题,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辅导手段。倾听要注意:认真听——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耐心听——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有反馈——不断通过口头答应或表情动作表示接纳、理解和同情;保持中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不直接进行是非判断或批评,对求助的问题不直接提建议或指示。

4.同感。也叫同理心、移情等,指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体验他的内心感受,对他的情感做出反应。同理心的关键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和处境感受对方的情感,使用尝试性或探索性语气表达,避免做出简单的判断和评价,或自以为是的说教和劝诫。

5.面质。指出学生在认识与情感、行为与心理方面的矛盾之处,使学生正视现实,消除心理防御机制,协助学生自我认识。面质一定要有事实根据,要建立在良好辅导关系基础上,避免发泄教师的个人情绪。

猜你喜欢
班集体辅导心理健康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爱我的班集体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