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模式的初探

2017-01-23 17:41卢欢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卢欢

摘要: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贯穿于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预算管理水平决定着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之下,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然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急需转变。通过分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预算管理模式转变期间产生的问题既有其自身特殊性,也同时反映了高职院校现行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绩效预算管理模式、预算执行随意性、生均拨款使用效益低等问题。为提高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水平,最好从绩效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监督、生均拨款管理入手,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预算管理模式 绩效预算 生均拨款

预算管理模式是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调整、分析、监督等方法程序的总和。预算管理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关系到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学校能否合理利用原本就短缺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从“十一五”开始,政府就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便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在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之下,办学资金却没有紧跟其发展步伐而迅速增加,高职院校的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资金的有限使用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完善预算管理模式,以合理利用每一笔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绩效预算也称为效率预算,是一种以追求效益为目的的政府预算管理模式。绩效预算管理在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一项对预算管理的考核,是实现对预算资金计划安排和控制的有效约束,能促进高职院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然而,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通常缺乏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早期预算管理实行的是 “基数加增长额” 传统模式,“十一五”期间开始探索分级管理模式,最终转变为现在的集中管理模式。虽然模式的转变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但现行的模式仍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三种预算管理模式共同的缺陷表现为无绩效目标、缺乏绩效考核和追踪问效制度,导致预算执行过程变成一味向学生收取学费、向财政部门争取更多经费,以及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将这些筹集的资金消费出去的过程,严重忽视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效率性,导致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对于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其项目预算也存在空有绩效预算管理项目,但实际项目内容为空,并没有设定相应考核指标的现象,绩效评价机制流于形式。

(二)存在预算执行随意性

随着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发展,资金源头越来越多,预算编制往往不够全面,因而,当预算执行与监督不力时,就会出现预算执行随意性情况,即支出部门总是从各个方面寻找支出的路径,存在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情况,降低了预算权威性和约束力 [1]。例如,部分高职院校的决策层通常只考虑分解年初省级预算下达的基本经费,而并未将后期追加的专项资金分解到二级部门,导致专项资金在二级预算圈外,而二级部门领导为控制部门预算经费避免预算超支,以各种名目挤占、瓜分专项资金,随意干预预算执行,即改变原有的预算执行目标,使得预算执行失去严肃性,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失去重要作用。

(三)生均拨款使用效益低

生均拨款是广东省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它包括年初省级预算下达的基本经费和以专项形式拨付的项目资金。尤其是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均拨款逐年增加,财政专项资金安排比例也逐年提高。而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增加的数额实际上又无法用于基本建设、支付人员经费,更不能用于化债,这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矛盾性。学校只能自筹经费解决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又导致日常教学经费专项支出安排数额大大超过基本支出安排数额,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比例不协调。形成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政府对高职院校生均拨款用途管理过于严格、申报和支付程序过于复杂,学校在编制预算时更加注重自筹经费的分配,而忽视专项资金分配,从而导致许多生均拨款使用效益低,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失去价值。

二、高等职业院校预算管理模式的完善对策

(一)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合理使用资金、预防腐败发生的重要方式。该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在预算支出的安排中,以“绩”为主体确定预算项目,以“效”为主体考核资金使用效果,从而履行其职责。高职院校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式需做到如下工作:

第一,需拟定合理的绩效目标,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考核指标,便于确定项目资金额及事后对资金使用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指标应包括基本支出指标、专项项目指标。其中,基本支出指标是根据各系部的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部门职能性质,根据定额进行分解;专项项目指标则是进行部门归口管理,包括师培经费归口人事处、课程建设经费归口教务处、设备采购归口设备处[2]。

第二,预定资金额的计算与确定需做到与已经拟定好的绩效目标相结合,考虑成本,而不能仅凭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确定。

第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追踪问效制度,绩效考核就是根据指标内容进行考核,但还应将校内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之一。考核可分月度、季度、年度三个时间段进行,对于高职院校规模较小的可进行季度和年度考核即可。针对考核结果建立奖惩机制,对增收节支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超预算及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而随意调整预算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处罚。

(二)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之所以出现预算执行随意性,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预算编制不够严谨,对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力度。因而,高职院校要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避免预算执行被随意干预,那么就需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对学校而言,预算监督应由政府及社会中介机构等外部审计、学校内部审计、参与预算编制的各系部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共同参与进行[3]。高职院校可以集合财务、审计、职工代表和专业人士,组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使得学校领导和财务部门更能清楚了解到各系部的预算资金使用进度、开支合理性、超支和结余原因等情况。这种做法可以有效提高各系部的资金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金,同时又能够防止校内二级部门领导私自挪用公款或者随意性开支。

(三)提高生均拨款使用效益

高职院校要提高生均拨款的使用效益,首要工作必然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学划定生均拨款的开支范围,将一些重要财政专项纳入预算分配范围中,以提高生均拨款的使用效益。首先,高职院校应先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将追加的生均拨款纳入到全年支出预算编制范围中;其次,在原有生均拨款使用范围基础上,将部分专项资金合理用于基建、化债等开支,并将这些项目列入预算指标和考核指标中,以便绩效预算管理能够对这些款项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和追踪评价;最后,应加大生均拨款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生技能竞赛等项目的投入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关乎到一所高职院校的将来核心竞争力情况,是高职院校应列为重点的预算管理项目,生均拨款加大对这些内涵型建设项目的投入,正好可以实现生均拨款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想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就需要先正视自身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尤其是绩效预算、预算执行、生均拨款等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模式出现的突出问题。高职院校想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使用每一笔资金,并预防和控制决策层、领导层的贪污腐败情况,就需要引入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并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以对二级部门的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追踪,对增收节支的部门给予奖励,对超支和随意使用资金的部门给予惩罚。为保障预算得以正常执行,还需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除此之外,要让高职院校的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作用,还需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学规划生均拨款的开支范围。

参考文献:

[1]吕少钦.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预算管理探讨[N].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 27(4):549-551

[2]陈茜.新形势下高职学院预算管理改革探讨[J].江苏商论, 2012(20):218-219

[3]张家俊.加强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研究和实践[N].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7-19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思路探讨
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设计素描”类课程在高职设计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1+n”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模式的研究
初论职业院校汉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攻略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全媒体综合实训建设探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