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部
春节的守望
文丨编辑部
只要有人背井离乡去远方,就会有乡愁。
春节是乡愁的壳,乡愁是春节的魂。
家在远方,父母在远方。春节,像风筝上的线,以故乡、以亲情为原点,拉长了我们的思念。
所以,走得再远,也要回家。道路再长,也要团聚。
挤火车、转汽车、赶飞机……一路颠沛流离,几天不眠不休,只为了能够在自家餐桌前,吃上一顿团圆饭。
数十亿人次如候鸟般的迁徙,成了举世罕见的奇观。一路欢声笑语,或是历经艰辛,归路与囧途,汇聚成一个古老国度最浩荡、最壮观、最酸涩,也是最温暖的乡愁。
因为春节,在车站、在码头、在机场,该有多少亲情的欢聚和分别,该有多少归心似箭的热切期盼,以至在每一个路口、每一个窗前,不知有多少痴情守望与热泪交加。
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中华民族最核心、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所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已经深深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扎根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阖家团圆、辞旧迎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种种朴实而美好的心愿,都被写在春联上,做进年夜饭里,让我们把年过得有滋有味,让我们的亲情变得暖意盎然,让一颗在外面经历了风霜的心,在人世间的烟火里,暖意融融地回炉再造一番。
祭祀、鞭炮、龙灯、花灯、舞狮、拜年、压岁钱……那些温馨的场景,那些简单的快乐,如今,只能留存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如果说传统习俗是一道精神上的食物,那么,这种食物的味道说不清道不明,是珍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份乡愁,是对亲情、对传统文化的一份守望。
如今,现代文明的“铁蹄”不断淹没传统习俗,工业化生产为生活提供了更多便捷,也让大量传统手工制作的年货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虽然吃的还是那些食物,但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那些曾经让我们欣喜和满足的食物,在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正在失去原有的滋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苦苦寻求的“年味”,既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
过年,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上的丰盛,更应追求精神上的丰美。事实上,只有让我们的心灵去追寻那种朴实、祥和、喜庆、温馨的氛围和文化,我们的年才会过得有滋有味。
望文生义,春节,就是春天的节日。此时,虽然依然天寒地冻,然而红梅怒放,寒冬将尽,立春在即,万物复苏,天地间萌动着春的气息、春的希望,一切尽在和美、和谐之中。
这种因法自然的轮回与憧憬,具有普世价值,正是全人类所推崇的。
以身心之慢,化解时代之快。在经济社会日趋全球化之时,我们更需要凸显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是一个关系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大命题。事实上,我们也有信心期待和坚守。
今天,春节不断被赋予新内涵。虽然不断有人感慨“年味淡了”,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对家园的热爱、对心灵的坚守、对现实的担当、对未来的期盼,就不至于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迷失自我。
(邹 杰/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