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服装工艺》教学中工业化生产意识的培养

2013-04-29 00:08:52贺义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52期
关键词:工业化生产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服装工艺》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状况,结合工艺教学的基本形式,探讨工业化生产意识的培养方式与内容,以期增强《服装工艺》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更进一步的紧密联系和自然衔接。

关键词:服装工艺;工业化生产;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81-03

我国服装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已取代了以往的个体或作坊形式的生产方式成为当今最主要的服装生产形式,并且借助自动化、信息化等新型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

作为与现代服装生产实际紧密关联的《服装工艺》课程,如何适应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与实际的自然衔接。笔者根据多年的《服装工艺》教学经历谈谈对课程教学的体会。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状况

1.《服装工艺》课程的特点。《服装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实现服装设计构思和展现成衣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包含丰富的服装理论知识、积累传承的实践经验、严谨的工艺技术、变化创新的制作方法。它涉及人体结构、制板、材料、工艺制作以及生产质量管理等多种环节,每个环节之间均为条件和结果,联系紧密。其中,作为课程重要内容的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不仅体现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持续反复练习上,也体现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功力凝练积累上。这一切都体现出《服装工艺》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严密的科学性和高度的实用的统一[1]。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讲解与操作示范相结合、自主实践与实地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几年的学习期间分段设置和梯次深入教学。

2.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和实践者,在跨入高校之前对服装及生产的认识大多是生活中的裁缝店和服装小作坊,服装工业化生产方式和方法对他们来说不了解甚至是无法想象的。进入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尤其是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突出的工艺课程,他们不能及时地建立和形成与专业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往往无所适从、一筹莫展。以至于按部就班、一步一趋的一味模仿,轻过程重结果的作业观念较为普遍,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他们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意识决定行动。面对工艺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状况以及工业化生产作为当今服装生产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学生保证学习方向正确和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解决《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理论、实践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二、服装工业化生产意识的培养

1.开拓视野,全面认识专业特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学生进入院校学习,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较之前有着巨大的差别。充分利用当今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PPT、图片和视屏等形式生动、直观、形象地将服装工业生产的形式、特点、环境以及教学中复杂的制作过程等方面展示给学生,使之快速了解和熟悉专业内容及行业特点。同时,开展讲座、展览等活动将学哥、学姐们的学习体会和优秀作业介绍给学生,供大家学习与借鉴,从而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实地体验与感受生产的过程和氛围,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清晰学习方向,为专业学习建立坚实的认识基础。

2.扩大课程内涵,设立符合工业化特点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直接载体[2]。《服装工艺》课程的学习是与纸样、面辅料、裁剪与设备等紧密相连的。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学习的顺利进行和效果。以往将纸样设计、制作工艺、服装设备、成衣工艺等课程单独设置,主观上希望将各阶段内容知识讲全、讲透,但是实际多以我为主,忽略了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联系与衔接,再加上课程时间编排的不同步等原因,这就客观上增加了《服装工艺》知识融汇的难度,使学生处在一种是似而非的状态。同时,在授课时都以单件、单款的形式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实践,无形之中就回到点对点的传统裁缝式的教育习惯,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将这类知识统一在一个课程之下,以类别分段(例如裙装、裤装及上装等),使之成为科学化的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取向拓展细化。这样,以类别为线,知识为果将它们有机的串联、统一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时,纵向上可了解学习此类别服装的规格设置、面辅料选择、纸样设计原理与方法、工艺、工序流程、质量检验等共性的操作过程和直观的相互联系;横向上体现由于不同性别、造型、结构、材料等带来的变化而使操作有所侧重。同时,这样设置也与现实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别和工艺方法相对集中的特点相一致,便于学生今后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这样就使教学与学习能够从宏观面着眼,在实践中从微观处着手,通过不断的视角转换,跳出单款单件思维习惯,在锻炼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整体观念,养成大生产活动中的全局意识。

3.倡导科学训练,促进生产意识的形成。服装技能学习是《服装工艺》课程的一大特点和重要基础内容,在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它表现出的细致性和严谨性,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扎实的练习与训练。因此,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意识培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物化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标准化和规范化意识,工业化生产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它对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标准化和规范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服装生产分工细致,一针不到一针不缝,环环相扣。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服装工业化生产特点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例如号型、成衣质量检验等。这些都是服装技能学习时应牢记和自觉遵循的,同时配以规范化的操作方式加以练习和体现。例如,衬衣领子的质量国家从规格(偏差±0.6)、材料(色差、丝缕条格对称等)、缝制(针距、平服等)及整烫(折叠端正、平挺等)等四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表述和要求。这些要求都要具体分解到样板制作、排料裁剪、工艺制作和整烫定型等各个流程环节,并且每个环节再分解出不同的操作工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实践,规范的加以量化表现。②成本意识,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一定的产品而消耗的资产或劳务的货币表现[3]。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服装款式设计、面辅料选择、工艺方法运用及流水线形式的确立,最终影响作为商品的服装使用价值的体现。服装的成本主要表现在面辅料、时间及相关损耗等方面。服装工艺制作包括纸样、裁剪、缝纫和整理等环节,具体而细致。在实践过程中将成本观念融入技能练习之中,以翔实的数据展现成本控制的方法和优势。同时,以成本的视角检验工艺方法运用的实际效果,使成本的观念由抽象概念变成具体的体现。③团队的意识,服装生产涉及技术、制作和管理等多个部门,是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一个人无论他的知识与技能多么丰富与高超都是有限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模拟企业的生产形式,设立共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的交流和借鉴,一起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互帮互助、为共同目标奋斗的乐趣和效果,培养和建立团队意识。

4.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意识的建立。考核是检验学生课程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由于《服装工艺》内容所表现的直观性和可比性,服装部件及成品缝制的好坏就经常作为课程学习状况最直接和最终的评判依据,起到了不正确的导向作用。针对工艺课特点和学习规律,分解细化考试的内容,实行不同比重的分值对整个流程设计与操作进行评判,使学生养成注重过程和整体的习惯。

三、结束语

《服装工艺》课是一门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极培养工业化生产的意识,是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特点、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思维模式的基础,起到了将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素贞.甘应进.高校服装工艺教学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08,(3).

[2]张志宇.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教育现状及其思考[J].纺织教育,2012,(117).

[3]万志琴.宋惠景等.服装生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314).

作者简介:贺义军(1967-),男,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结构及纸样设计、服装工艺及工程技术等。

猜你喜欢
工业化生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装配式结构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探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白腐真菌发酵罐产漆酶条件的优化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不同培养盘对白僵菌生产的影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
对建筑墙体生产工业化与墙体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