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1-21 10:51范晓华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学数学教学

范晓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同时积极运用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最后还应当教会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且善于提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学习的过程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首先应建立在不畏惧教师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放下严厉的架子,让学生喜欢自己的科目,敢于向自己发问。首先,教师不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恐惧自己,要和他们成为朋友,生活上给他们关心,学习上给他们帮助,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谈论问题;其次,教师要在讲课教学中做到幽默有趣、灵活多变,不能呆板,只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适当的夸奖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多称赞学生“你这个方法真好,看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等,学生就会很愿意试着从另外的角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小学生心理等方面都还不成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给他们多灌输阳光、自信、坚强的力量,让他们知道困难是可以解决的。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要让他们自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提高课堂教学民主性

学习的过程是“学”和“问”结合的过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寻找解决方法是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措施。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数学理论性知识多,较为枯燥,因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但在目前小学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会做作业时不敢问的问题,日积月累,数学学习能力渐渐下降,不仅难以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想听数学教师讲课的情况。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踊跃回答问题,相互讨论问题,营造一种友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觉得“答错问题并不丢人”,有了错误才能纠正,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积极地提出各种问题。一个课堂是否活跃民主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假如一个课堂特别压抑,这种抑郁的环境就可能造成学生思想的抑郁,压抑的课堂氛围下是不可能产生问题的,学生的思想抑郁、不开阔,是没有办法思考、更没有办法产生思维的火花的。只有在友好、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心情才会愉悦,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才会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讨论。

3 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设问题,任意发挥,每个学生都可以设多种问题,然后同桌两人互换解答,相互讨论和交流,有助于思维的开阔。又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时,课本中有“观察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这一活动,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副纸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明白偶数位比奇数位多1,因此,得出9张牌并不能够全部翻到反面,而10张牌、12张牌就能够全部做到。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更为深刻、准确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会犯错误,或者是涉及的内容较为幼稚,但其中不乏创新创造的火花,同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内容、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提问时只有切中要害,运用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一般来说,提问的方法有趣味法、追问法、反问法等。趣味法主要是把问题趣味化,以有趣的方法提出问题,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追问法是在得到一个答案后,顺着对方的思维进一步提问,刨根问底,深入探究;反问法是从与教学内容或教师讲解的知识相反的方向出发提出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提问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指导方法,使学生会问

学生不敢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提问,不知如何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训练学生学会提问。

1、运用观察、比较、猜测法发现问题。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通过比较两处以上事物寻找异同,从而发现问题,或从某题中猜有没有可能是什么结果从而提出问题,都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方法。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把新学习的定义、定律、法则、公式加以观察、比较、猜测来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如:教学进位加时,可让学生观察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然后进行比较,从而产生问题。再如在教学小数的读写法时,可先复习整数的读写法,后让学生猜想,小数的读写法与整数的读写法的异同,提出问题,逐一验证。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是通过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猜测圆面积公式是否也可通过转化法来推导呢?

2、发散思维法寻找问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更全面。所提的问题更有思考的空间、更有深度和广度。个人认为发散思维训练最好的方法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一位老师在学习了三位数乘法后,出了这样一道题:一旅行团有30人住宿,女17人,男13人,宾馆住宿标准:2人间120元、3人间150元、4人间160元。请帮助设计旅行团的住宿方案。这样的习题,会让学生在几种方案中做出选择,进行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3、在讨论中寻找问题。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人才必须具备问题意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来讲,在教学工作中尤其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合理引导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并点燃其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愉快、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环节中真正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冯晓楠.农村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2(5):124-125.

[2]赵祥.如何引导小学生提出和发现数学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0(12):107-108.

[3]方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9):77-78.

[4]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01):17.

[5]金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祖国:建设版,2014(07):1.

猜你喜欢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学数学教学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