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策略探究

2017-01-21 02:40田晶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越来越懂得主动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不是选择默默承受。近年来,各地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学生罢课、罢餐现象屡见不止,给社会及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内涵、高校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三方面着手探究。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还有学生诉求的渠道不畅通以及学校的危机防范意识不强等因素。措施是校方应该加强学生与学校地位平等的意识,提高新媒体的运用与管理以及危机防范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各地高校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学生罢课、罢餐现象屡见不止,比如某高校学生因食堂餐价上涨过高,通过网络号召同学罢餐,结果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拒绝去食堂就餐长达7天之久,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成为此类事件的多发地,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件。本文着重从高校出发,探讨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2 高校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

(一)学校与学生之间地位不平等

第一,很多学校对外宣称自己“以学生为主体,想学生所想”的办学理念,但事实上“学校高高在上,学生俯首称臣”的落后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从中国的学校出现起,传统的师生关系就产生了,学生要对先生毕恭毕敬,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自称是知识的掌握者,具有绝对权威。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听命于教师,服从教师的指挥。基于此,从教师延伸到学校各个部门,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平等的事实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没有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较差,使得学生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矛盾容易产生,促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二,国内的绝大多数高校是属于公立的,高校所设立的部门机构也都是有正式编制的。正式编制的工作给这些工作人员带来了安全感,使他们不用费心思“讨好”顾客,不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即使对方有任何的不满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成绩和薪酬,再好的服务或再坏的服务也不会提高或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不会有提高服务的动力或压力。过差的服务使学生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会激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长此以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大大提高。

(二)学生诉求渠道不畅通,网络平台监管不健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手机电脑的普及,大学生参与网络生活变得越来越容易。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国,环境污染,校园暴力,物价飞涨,治安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维护切身利益的正当行为得不到合理的疏导,部分工作人员打压、漠视的态度使得大学生选择网络发泄不满与愤怒,相互联动,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后起之秀,我国对网络以及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一直都缺乏有效监管,缺乏应有的法律、道德的约束,对虚拟社会缺乏准确的认识,放任自流。网络的有序性与道德建设严重不足,使得整个网络环境混乱不堪,尤其是面对有人蓄意挑拨离间时,恨富仇官的异常心理会使民愤肆起,更显得整个网络缺乏防御。同时,部分从事网络监管的人员缺乏一定的敏锐性,对整个网络的监管缺少一定的掌控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导致网络舆情愈演愈烈,促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危机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越来越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即使有时是过激的,比如群体性事件。然而,很多学校认识不到群体性事件的严重性,认为只是学生的“小打小闹”,发发牢骚即可,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学校面对学生日益加剧的不满熟视无睹,不主动与学生了解沟通,不懂得反思自己的过错,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最终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比如,某高校食堂饭菜价格上涨较大,大三学生在学校贴吧上号召大家抵制食堂,有关工作人员不以为意,最终造成为期7天的大型抵制食堂活动,轰动全省。

3 遏制高校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策略

(一)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地位

首先,学校方面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思想,摒弃落后的思想,树立学校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好的学校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在生活方面处处为学生考虑,便利学生。校方应该努力宣传学校理念,解读学校文化,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并践行,使得学校与学生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从思想上确立平等的观念,才能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在行动上践行平等的原则,才会尊重学生,才会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学生所想,切身解决学生的问题,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其次,学校方面应该放开对有关部门的管制,采取合同制或承包制的方式进行管理。终身制的铁饭碗变成了随时可能被解雇的合同工,优胜劣汰,部门岗位的流动性加大,危机意识增强,进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例如,某高校对后勤部门采取对外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整个后勤部门由某个集团负责,学校有权根据该集团管理的成效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使得该校的后勤管理得到了良好改善。

(二)构建新媒体平台,抓好思想教育建设

当下的网络社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即使是远在天边的事物,只要通过互联网的传送几秒就能看到。因此,网络资讯爆炸式地向人们涌来,作为审查员的网络监管者怎样甄别该信息的真实性,怎样提高大学生搜索资讯的有效性,怎样建设一个有序的网络环境,搭建一个新的适用于高校的媒体平台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作为新媒体平台的监管部门,要时刻注意平台中的不良动态,如有不良动态的出现,要及时进行舆论引导,掌握话语主动权,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校方可以建立多层次的网络体系,根据每个院(系)、班级、宿舍等不同的层次建立不同的网络体系,从而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反应机制。不仅如此,监管部门还应多查看学校贴吧、BBS的动态,如果发现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校方之间有任何的矛盾与摩擦,都应及时上报学校或班级,积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及时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思想阵营中,避免错误的思想状态酿成悲剧。其次,作为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者,应该开设一些当下比较热点的话题或议案,供学生发表意见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如果发现不良的思想动态,也可以及时找学生谈话,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高校应该主动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使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适应于新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各种媒体平台,建设各种有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贴吧、论坛、博客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掌握舆论的动向,以便进行适当的舆论引导。聘用专业性人才将图片文字与视频动画结合起来,努力将原本较为枯燥的内容做的生动活泼,吸引大学生主动关注。设置主题互动等环节欢迎学生加入讨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危机防范机制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通过一次偶然事件引起的,但是偶然中必有必然,事物的产生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能够明确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并且能够对症下药,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一旦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就不会显得束手无策,任其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群体性事件的危机防范机制,提高高校解决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首先,高校应建立起相关消息的咨询平台。对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比如说学生放假问题、招生问题、餐费价格问题以及评奖评优问题,都应该设立相关的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对于学生的质疑或不解进行回答和解释,做到有问必答,将学生和校方的矛盾降到最低,将产生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扼杀在摇篮中。其次,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很多高校并没有对危机管理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当危机发生时,各部门分工不明确,且缺乏统一协调,互相推诿,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弄巧成拙,加剧事态发展。因此,校方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危机管理小组,小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校方办事流程与规则,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当危机发生时,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能够游刃有余的周旋于学校和学生之间,最大限度的维护各方的利益,解决双方的矛盾。同时,危机管理小组应该统筹全国历次发生过的群体性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总结各地的解决措施,不断更新危机管理的案例与方法,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

大学生是我国目前社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在广大青年中起着领导和模范作用。近年来,各地高校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虽然可能原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究其本质却不难发现其共同之处随处可见。逐年增加的群体性事件不仅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了不可否认的伤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学术界应该着力研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尽早缓解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于海峰.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处置[J].理论界,2007

[2]王宁宁.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

[3]陶应永.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

[4]李传安.群体性事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东方文化企业,2013

[5]姜健,张宏.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

[6]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教育学刊,2008

[7]胡敏.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青年探索,2010

[8]李浩.网络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下的预防机制谈论[J].2013

[9]孙丽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3

[10]赵会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研判与预警的重要性[J].2010

作者简介

田晶(1993-),女,山西吕梁,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群体性事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与群体性事件
高校学生常见突发事件情况分析
浅析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管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