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经典,觅取教育的智慧

2017-01-21 22:08党延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典智慧

党延平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阅读一些教育(或文学)经典作品,可以发现,教育的智慧无处不在。打破讲桌的“堡垒”,让教育“润物无声”;个性对话,助力个体成长;切准教育时机,遵循习得规律等。

[关键词]经典 教育细节 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90

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也许到处寻求教育真理的灿烂之光,其实教育的智慧无处不在。以下几则细节(或原理),散见于一些名著经典中,仔细读来,都是闪现教育智慧光芒的哲思警句。

一、在学生中间上课——润物于无声

讲台似乎是为教师设置的。常见大部分的课堂上,教师都在讲台上,有的甚至高高在上,学生在底下坐得整整齐齐。课堂也确实有师生互相的目光碰撞,展开面对面的谈话,知识在彼此间传递。但是,这样的格局真的是最佳的吗?“老师的一张讲桌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大的石墙,老师在讲桌后向他的‘敌人——学生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讲桌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在里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这样的情形何尝没有?高高在上地讲与俯首洗耳地听不一直是我们所期望与追求的吗?“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作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看守人。”这话说得多好。站在台上其实也没有不妥,可是尝试走下讲台,进入学生中间,你会发现,小A的书上虽然批得密密麻麻,但从文字内容看,基本都是参考书内容的搬运;小B一直学习难进步,他读书时根本没有动笔圈点一下的习惯,而或许他读书根本也没思考呢;小C读得倒是很起劲,可声音明显和其他学生有错拍,有时还把不住调,显然他没有熟悉所读内容……你会发现比预想复杂得多的学习状况,进而也明白,教学并非是单纯地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有好多的学生需要我们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那是明察秋毫的。

如何将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平等首席”的身份真正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学生中间上课,走入其中,也就将教育“融入其中”。

二、个体对话——走进学生的内心

班级授课制是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有诸多好处,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目标的规整,教学活动的组织,有效地节省时间和精力资源。但是,读读《论语》中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对弟子诸个问询,有的点评,有的不评,有的甚至是“哂之”,可是弟子们所受到的教育却是远远超过这一次教学的,因材施教妙到极致,教育达到化境。这是否可以作为班级授课的有效

手段?有教师很不明白,自己的课堂节奏紧密,环环相扣,问题设置切中重难点,学生回答声洪气壮,整齐响亮,师生配合十分默契,几乎无可挑剔的课堂怎么永远会有一批学困生?细一思索,不难发现,我们太在乎整齐划一,太追求模式化,所以教学中永远陷于“漫灌”而缺乏“点滴”。这是一种教学的遗漏,更是教育的失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只能是口号,也是空谈。其实,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有各自的心灵,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他们的语感需要在一遍遍朗读体验中培养,他们的表达需要在一次次引导指正中提高,他们的思想需要在一个个纷至沓来的念头中提炼,他们的合作能力需要在一次次交往活动中磨砺……活动可以集体化,但体验过程永远是个性化、独立化的。唯有重视个体感受,提升个体体验,与个体对话(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自己),才是真实有效的教育。如果创设问题情境,让一个个“子路”“冉有”“公西华”们“各言其志”,互评其意,达到充分表现和暴露,再给予指导,引领深度思考,进行客观深入评价,那么,我们每个教师必以育出“贤人”弟子为乐。

三、静等花开——切准教育的时机

《孟子·公孙丑上》有著名的“揠苗助长”故事。故事说明,违背规律做事,必然会失败,甚至会受到惩罚。无数教育事实表明,教育是慢功,尤其语文更是如此。字要一个一个认,话要一句一句说,文要一篇一篇读。如果一个字老是写错,那肯定是学生没把基本偏旁或笔顺搞清楚;一个问题全班没有人回答,说明思考还不够成熟。不要期望在每堂课上都轰轰烈烈,问题一提出就立刻被解决,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只有他想通想透了,那才是真正的掌握。相教何太急?教育和种庄稼都是一个道理,遵循其内在规律,不强求,不压制,让每一个问题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疑问、生成困惑、引发求知心、寻求解决之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再“善诱”其进入文本,这样才符合知识的生成与技能的形成规律,也才能逐步健全学生的心智。等一等,从容些,让学生的心灵跟上,定会有奇迹发生。

新课程改革的表现在“课程”,核心在“理念”。唯有对教育本质的精准把握,才有可能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新的教育。大道至简,一些经典中朴素的语句,蕴含的正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玩味之,笃行之,当是教育升阶的至上法宝。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经典智慧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