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与职业衔接相关的能力培养探讨

2017-01-21 23:28邹圣强施卫东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监护专科

邹圣强,施卫东,眭 建,钱 晖,全 力,邱 健

江苏大学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与职业衔接相关的能力培养探讨

邹圣强1,2,施卫东2,眭 建2,钱 晖2,全 力3,邱 健2

重症医学是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重(危)患者的抢救,从而改善其临床预后。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与职业衔接相一致的培养,不仅要着力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医学思维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其科研能力,还要努力培养其与患方良好的沟通能力。笔者重点对江苏大学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衔接培养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重症医学;医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学位教育

重症医学科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复杂、突变的临床特点,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和全天候的救治和医疗。2010年国务院出台《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医学专门人才[1]。重症医学是专门研究危重症状或疾病状态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其诊断、治疗方法的临床医学,为二级学科。1名重症患者身患基础疾病的同时还可能并发感染、呼吸衰竭、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在整个临床救治中需使用专科医疗设备和监测技术,如呼吸机、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具有与其他专科或学科的不同之处,因此,要求从事重症医学的临床医师掌握扎实的专科技术。而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是未来重症医学科的高层次骨干力量,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在顶层设计或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必须与职业衔接,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研究者在培养实践中的一些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1 江苏大学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状 我校从2014年开始招收重症医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国专门设置重症医学方向专硕招生的大学相比,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学习按大学规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时间1年;临床轮转学习实行导师负责制,先后安排轮转呼吸内科、心内科、麻醉科(或急诊科),时间9个月;重症医学科专科临床轮转主要学习和掌握专科要求的主要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时间6个月;其他时间从事科研和撰写论文。

1.2 主要问题 与其他重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步早的大学相比,我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导师少。由于历史和客观因素,专门招收重症医学方向的导师仅2名教授。(2)生源少。根据我校历年临床医学类研究生招生情况,主动报考外科、心内、呼吸、内分泌和肿瘤方向的生源多,而主动报考重症医学方向的少。(3)宣传少。研究生从惯性思维角度,一般愿意选择专科性强的临床方向,而最能体现综合临床技术水平的重症医学方向,由于学校和附属医院宣传少,学生可能因为怕风险高、工作强度大、要求高等因素“望而却步”。

2 我校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策略

由于我校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起步晚,存在问题突出,为此,由分管研究生教育的校长牵头,通过申报科研课题以科研形式进行探讨,我科专门开展了与重症医学职业相衔接培养策略的实践探讨,以期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体方法如下。

2.1 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1.1 课堂教学重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在对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进行《重症医学》和《灾难医学》教学时,重点讲解收治患者信息、病种、临床特点、救治和医学处理方法,让研究生对重症医学专业有一个初步和感性认识,为进行重症医学科实践做好基本的理论和心理准备,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模式。采取案例教学,选取典型或特殊的临床病例,通过展示临床医学和操作的实景图片,在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各种重危病例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在研究生面前,这种临床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可激发研究生对重症(灾难)医学这一相对崭新和陌生专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缓解和减轻研究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紧张心理,以“临床”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2.1.2 见习教学重点培养问题思维能力 根据《江苏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临床医学带教实践中,重点和着力点放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见习教学方法,与本科生的“常规”教学不同,每位带教老师要明确对研究生提出“具体医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研究生主动对临床病例提出问题。如对重症医学科中常见的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病例,带教老师不是一开始就对病例进行解读,而是先让研究生对病情进行分析,引导研究生有条理地从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到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疾病演变过程,期间可以给研究生“启发式”提示或提问,引导其应用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重症医学、灾难医学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来分析和思考,提出患者为什么发展到感染性休克?又为什么会发展到多脏器功能不全?具体是哪些器官?发生功能不全的器官先后秩序是什么和为什么?发生机制是什么?医学诊断是什么?医学措施是什么?重点和着力点是培训研究生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思维能力。

2.1.3 学术交流重点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由于部分研究生的思维存在局限性或理论性,在安排研究生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时,重点和着力点放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并将其列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容[2]。批判性思维是以逻辑方法为基础,结合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简单说就是要理性地思考医学问题。在学习专家科学的学术思维的同时,引导研究生勇于对大会演讲专家的学术观点提出异议或置疑,而不是“人云亦云”。本研究组的做法是,先带领研究生共同参加学术会议,聆听专家的演讲,做好记录或现场拍照,利用休会期间,立即组织研究生讨论,请每位研究生对演讲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或观点;回到学校后,每人撰写对某位演讲专家学术观点的批判性意见或建议,为培养研究生对学术交流或学术观点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学习和训练的条件。

2.2 重点培养研究生重症医学方向临床科研能力

2.2.1 科研设计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尽管不同于科学学位,但训练科研能力是必要的[3],这是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内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与其今后职业要求相衔接,科研的出发点不宜以基础为切入点,而应以临床医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将重症患者医学过程中出现的临床问题一一找出来,并分类梳理,针对问题,应用科研方法设计,明确要解决的临床医学问题,作为一个课题系统的设计。

2.2.2 科研检索能力 医学问题找到了,要解决医学问题,首要的就是进行全面地科研检索。首先要应用检索工具,对目前研究这个问题的国外、国内学术论文检索,建议检索50~100篇相关中英文论文,并全文下载,分类保存,作为今后撰写论文、从事医学工作或研究时的参考。其次要对这个问题的学术研究持续追踪,分别从临床医学、学术会议和发表文献等方面持续收集、检索和保存。

2.2.3 论文写作能力 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同,专业学位应更重视培养其对临床热点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对其进行临床医学问题的科研设计能力、追踪所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的文献检索能力的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更务实,及时对相关文献粗读,筛选出密切相关文献,集中精读和细读,结合临床病例和其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撰写写作提纲,并进行论著或临床案例分析的写作。这对提高写作能力和临床医学能力,均是一种良好的正能力的训练,而不仅仅是为发表1篇小论文。

2.3 重点培养研究生与重症医学相关的监护操作能力

2.3.1 基本监护技术操作能力 重症医学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学模式,重点强调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医学整体教育,同时强调为重症患者提供个性化医学服务。在临床医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和训练研究生的基本监护技术:意识状态、表情、脉率、心率、皮肤、黏膜、体温和24 h出入量等。尽管在本科生实践阶段训练过,但对研究生要更加严格要求,这一点在临床环节培养中容易被轻视[4]。

2.3.2 专科监护技术操作能力 重点训练重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电监护、呼吸监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护、血压监护、有创动脉压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护、右心漂浮导管监护、呼吸力学监护、血气监护、人工气道监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监护、中枢系统监护、肝功能监护、肾功能监护、下肢深静脉血栓监护、院内感染监护、导尿管监护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监护等重症医学科专科监护技术,不仅要掌握,而且要明白操作的流程和机制,持续改进,与职业要求相衔接,不断提高临床医学能力[5],以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水平。

2.3.3 最新监护技术操作能力 要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培养,将1名本科生从重症专科(注册)医师培养成1名重症医学的临床医学专家,还要适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监护技术,如重症超声、ECMO和高级药理学、高级健康评估、灾难医学等最新的监护技术[6,7]。要求研究生与时俱进,让重症医学科的医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提升,重症医学人才不断进步,从而推进重症医学专科内涵建设。

通过对研究生在以上3方面能力的重点训练,连续2年的持续培养,目前2014级重症医学方向的2名研究生,均已完成小论文发表、省级学术会议交流、实验室科研和规定科目考试,均通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考试,并取得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合格证。本课题开展后,体会最深的就是教育实践探索很重要,要有担当、有试验、有改进。由于时间短、培养研究生数量少,以上只是本研究组在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还存在不足,本研究组也将进一步探讨,以期提供更多的经验,为完善我国重症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与职业衔接相一致培养的教育模式,不断提供接地气的、有效的、可复制的培养方法。

志谢感谢南京医科大学王一镗教授对本文修改提出的宝贵意见

[1]李梦诗, 王毅欣, 顾 申, 等. 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关系的介绍[J]. 医学杂志, 2014, 29(6): 83-86. DOI: 10.3870/hlxzz.2014.06.083.

[2]陈 语, 李梦婷, 李国宏. 护理研究生团队导师制建设[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6): 76-79. DOI: 10.3870/hlxzz.2015.16.001.

[3]汤先萍, 谭迎春, 周兰妹, 等. 构建护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0):714-717.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10.004.

[4]刘芳丽, 殷明伟, 刘 斌.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10):19-20. DOI: 10.3969/j.issn.1671-1246.2012.10.009.

[5]周 丹, 金红梅, 赵 雪.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问题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30):70-71. DOI: 10.3969/j.issn.1674-6805.2010.30.048.

[6]李 昆, 安力彬, 李文涛. 美国老年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14): 4084-4086. 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4.14.136.

[7]邹圣强, 王 晶, 眭 建,等. 灾难护理学本科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26):3377-3379. DOI: 10.3760/j.issn.1674-2907.2014.26.033.

(2016-06-10 收稿 2016-09-05 修回)

(本文编辑 张亚丽)

Exploration on cultiv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ccommodating future profession in Jiangsu University

ZOU Shengqiang1,2, SHI Weidong2, GUI Jian2, QIAN Hui2, QUAN Li3, and QIU Jian2.

1.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jiang Affiliated to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Disaster and Emergency Medicine, Medicial School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5, China; 3. Graduate School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China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s a thriving second-level discipline in clinical medicine. It mainly studies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s, so as to optimize the clinic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Cultivation of a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o accommodate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inking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in clinical medicine, but al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a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Jiangsu University adapting to future occupation,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ideas and method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medical education; graduate education; degree education

R45;G42

Corresponding author: SHI Weidong, E-mail: wdshi@ujs.edu.cn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9.013

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职业衔接研究项目(2015Y0603);江苏省镇江市社发资助基金(SH2015046)

1. 212005,江苏省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重症医学科;2. 212005 镇江,江苏省江苏大学医学院灾难医学与急救医学系;3. 212013 镇江,江苏省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施卫东,E-mail: wdshi@ujs.edu.cn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监护专科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