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平,贾爱冬(.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水土保持局,宁夏 银川 75000)
宁夏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的思考
刘 平1,贾爱冬2
(1.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水土保持局,宁夏 银川 750001)
水土流失;小流域;分类治理;宁夏
宁夏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探索了许多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宁夏小流域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的意义,提出了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适宜的建设区域及基础条件。建议根据宁夏不同区域的自然基础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等,对小流域实施分类治理,并做好整体规划;以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小流域治理;在流域经济建设方面,探索形成小流域治理的投资体制和运行管理机构。
宁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多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但仍存在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农民参与小流域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治理成果难以保存、水保治理融资困难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宁夏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探索形成了小流域分类治理模式,即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小流域治理,以提高小流域治理效益和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水土流失治理开始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先后探索了生态型、生态农业型、生态清洁型及生态经济型等小流域治理模式。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区水土流失呈加剧趋势,传统以单一的植树种草、建谷坊、打土坝、挖涝池、培地埂、修建简易梯田和小型水库等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的需求。宁夏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基本模式,开始了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生态型小流域建设。
(2)21世纪初,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全面开展,全区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小流域治理既要治理水土流失,又要实现流域经济发展,由此逐渐探索出生态农业型小流域模式。除治理水土流失外,生态农业型小流域建设内容还包括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发展农业经济。经济发展措施主要有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径流农业和径流林业等。
(3)2010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夏各地小流域治理的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既有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主要需求的,又有以生态、经济为主要需求的,还有以生态、经济、清洁水源为主要需求的。因此,生态型、生态农业型和生态清洁型等治理模式在宁夏得到了发展,其中以生态农业型最为常见。
经过多年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程度逐年减轻。1983、1990、2000年与2013年相比,宁夏的水土流失面积从39 175、38 873、36 849 km2下降到19 619 km2,土壤侵蚀率从74.24%、73.67%、69.83%下降到37.81%。为了解决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导致的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治理成果难以保存、融资困难等问题,未来宁夏小流域治理发展趋势是以生态经济型为主,生态型、生态农业型、生态清洁型和生态经济型等多种形式并存。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宁夏迫切需要提高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因此,必须根据水土流失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
(1)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是顺应国家及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宁夏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在选择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时,应根据各自的地域、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不同形式的小流域治理。
(2)实施分类治理是实现小流域治理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经过综合治理,宁夏各地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且形成了一定的水域、耕地、经果林等资源。未来小流域的发展需要在现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比如将生态环境较好、资源丰富的小流域发展成生态经济型小流域,践行小流域治理的二次创新。
(3)实施分类治理是解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宁夏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理流域经济效益不高、治理成果难以得到巩固等,主要原因是小流域治理的针对性不强。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可以根据主要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或发展流域经济,从而解决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十二五”期间,宁夏共实施小流域治理155条,其中中央预算内小流域86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56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小流域13条。155条小流域中,生态型和生态农业型小流域共有149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只有6条,以发展流域经济为主的生态经济型小流域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
(1)生态型小流域。主要布设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差、自然资源较少、交通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适宜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这些小流域的主要特征是山大沟深、植被单一稀疏、降雨少而集中、土壤侵蚀模数在3 000 t/(km2·a)以上。治理目标主要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小流域治理关键技术有:采取各类坡面和沟道蓄水保土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以自然封育、退耕还林草为主恢复生态;实施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2)生态农业型小流域。主要布设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条件和农业耕作条件相对较好、土壤侵蚀模数在1 500~3 000 t/(km2·a)之间、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建设目标首先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然后才是发展流域经济,提高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小流域建设关键技术有:实施生态移民,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为主修复环境;以小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为中心,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以水平梯田建设为主,实施山、水、田、林、路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建设则以生态农业为主,减少大规模的人类生产活动。
(3)生态经济型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生态经济型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宁夏正在探索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主要布设在前期已进行过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稳定、积蓄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土壤侵蚀模数小于1 500 t/(km2·a)、距离城市较近、资源相对丰富、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区。建设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流域经济的同时,保护水源水质,改善居民生活。小流域建设关键技术有:进一步提高原有治理标准,绿化美化环境;在经济发展方面,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规模经济;在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减少化肥使用和农村面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利用生态资源建设休闲旅游设施,发展绿色旅游产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生态经济型小流域主要布设在具有一定治理基础、人口集中、生态环境较好、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建设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小流域建设关键技术有:进一步完善原有治理措施,稳定生态基础;优化改造原有治理措施,提高措施的经济效益;利用治理形成的各种资源发展规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生态经济型小流域是对生态农业型小流域的二次开发,其经济发展要有规模、形成产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宁夏水土流失治理探索了许多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是顺应国家及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小流域治理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小流域治理新要求的提出,宁夏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小流域分类治理,提高小流域治理效益和水平。建议根据宁夏不同地区的不同状况,对小流域进行分类治理,做好整体规划;以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为主,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型、生态农业型和生态清洁型等多种形式的小流域;在流域经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优势,组建多部门参与的投资体制,共同参与流域经济建设,同时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吸引企业和经营大户参与,形成一个以建设者为主体、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运行管理机构。
(责任编辑 李杨杨)
S157.2
C
1000-0941(2017)01-0014-02
刘平(1967—),男,宁夏中宁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雨水利用和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