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尘
摘 要:奥数教学相对于数学教育而言算是新兴科目,可它却引起了无数学生的喜爱,究其根本是与它的特点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对奥数的现状及特点加以说明,之后阐述了奥数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最后就学生家长容易产生的一些误区简单总结。
关键词:奥数;数学;培养能力
一、奥数教学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
在一些教学的事件中证明学习奥数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心理素质上有所帮助。
(一)奥数教学的历史成绩及现状分析
自1985年参加一些国际性质的数学类竞赛以来,我们选手一直表现良好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数学家陶哲轩曾获“诺贝尔奖”.他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最年轻的一个,年仅13岁就获得金牌。我国历史上更是大家辈出,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刘徽、祖冲之、华罗庚等。足见我们民族数学史悠远辉煌。而我们在国际大赛中能够取得优秀成绩和我国重视数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高素质是指除了全面发展之外还要拥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奥数教学恰好重视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奥数教学的特点分析
数学属于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多数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数学,因此学好数学成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点。奥数教学正是对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奥数教育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基础性。竞赛听起来难度高,可究其根本缺少来源于基础教学来源于课堂知识,并没超出国家的“教学大纲”范围。
第二,趣味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奥数的问题设置有一定的技巧,需要认真思考后才能恍然大悟,那种灵感突降的感觉会使孩子感觉到科学的伟大和求知的快乐,能使孩子热爱上数学。
第三,竞争性。人类从一出生就存在竞争,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使自己更加强大。奥数来源于奥林匹克,本身就是充满竞争的学科。在这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中孩子会培养出为了胜利开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坚定心智。
(三)奥数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一门学科
奥数的学习并不是只拘泥于知识的学习本身,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来培养孩子不同能力的学科。
1.奥数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奥数教学并不是教孩子做会某一道题目,而是要掌握一种方法,培养一种兴趣。让孩子有主动学习的意愿。
2.奥数能够培养孩子的道德素质。奥数在一些题目的设置时加入一些道德因素的问题,在数学运算的同时就思考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奥数可以教会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我们都学过的统筹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经常应用。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节约时间,营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4.奥数能够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才是最宝贵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更是下一步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奥数重点就是通过题目让孩子大胆思考,用最新奇的方法解决题目。
二、奥数是数学学习的延伸
本人认为,奥数教学就是数学的一种变相的延伸。是以数学为简单基础给那些有能力加深思考的孩子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己的兴趣,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奥数同时也对数学学习起到推动作用。让数学的学习更加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的对待奥数教学
(一)不能把奥数教学当做测量孩子成绩的标尺
当下有一些家长听说孩子奥数学的好就说孩子聪明,反之则笨。这样武断的说法严重扭曲了学习奥数的初衷。奥数学习不是评价孩子天赋的尺码,更不该是一个孩子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家长的这种比较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变化,学的好的不断放大自己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的不好的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加大自己的心理负担。这样的结果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其实奥数的学习就说开拓学习视野,培养学习能力,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注重课堂上基础的数学教育,端正对奥数的态度
有些时候孩子在学习奥数后忽视了基础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态度必须端正。数学基础的运算好比奥数的基石,基石不稳何以成厦。其实在奥数科目设定时就已经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育。奥数十分注重基础教育,是在基础熟练的情况之下让孩子总结规律发现亮点,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奥数注重培养的是能力,而不是结果。这一点希望孩子不要走向误区。现在有些考题为100+10的试题,就说100分的基础加上10分的奥数,有些孩子只看着那10分却忽视了100的存在。这应该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吧。
(三)奥数成功的必经之路
奥数可以算是能力的延伸学科,家长不可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去学习。应该量力而行。如果孩子没有兴趣还一味的要求,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奥数本身是为孩子走向更完美而存在的,不要让家长的误解和虚荣改变了模样。在选择学习的时候就应认识到奥数的本质,且不可一味追捧。
四、结束语
奥数教学已经走入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奥数教学千变万化,是会随着更多人的专研而更加完善的学科。但就目前而言,奥数教学对数学教育必将起到推动作用,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李志平,张垚.对中国数学竞赛教育的几点思考.数学通报.2005(10).
[2]单国炎.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