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喜琴
摘 要:现在小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不愿开口说话, 不愿参与活动。再加上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要求语文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边教边学,与时俱进。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一 、明确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达成目标。关系是:达成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
我在备课时根据重点制定三维目标。目标明确了,课堂教学就有章可循了,课堂教学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我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来把握林黛玉的性格,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二、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必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满堂灌的模式,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让学生动起来。
以往的预习通常是学生在课前把文本浏览一遍或通读一遍,教师则在课上检查一下字词或朗读。显然,这样的预习并不能调动学生太多的兴趣,更无法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看重点、看提示、读课文、找疑难点并提问、看课后练习,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借助互联网和课外书了解不懂的知识。
学生存在的疑问要求学生展开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布置课后练习要有梯度,而且要落到实处,切不可流于形式。
三、加强学法指导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课文阅读的思路,即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各种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结构,可以用“抓过渡句法”;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可采用“析因阅读法”、“快速阅读法”、“重点语段突破法”等。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四、活用信息技术
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能乐于接受,《祝福》一课,让学生观赏祝福电影的末尾片段,让学生进入到特定时代氛围中,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同时给学生一些网址让学生在网络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和当时社会妇女地位的材料。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五、加强课堂训练
要让语文课堂真正的动起来,必须在课堂上留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来理解消化新学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上至少要留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这样才能达到学的目的。我在上完文言文虚词和特殊句式的时候特意留够时间让学生去练习。这些知识点在讲完后学生不能立即掌握,比较零散这就要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掌握。如“之”字的用法学生在学过的文言文中找相应的句子,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加深记忆也会熟练掌握。同时我用投影打出一些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让学生指出并对号入座,学生积极的动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语文课上有很多知识点都要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作为老师就在课堂上不能满堂灌,留够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总之,语文老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灵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景阳.语文教学论.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