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刘付宝
(1.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安徽 合肥 230000)
·论 著·
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DBC1及SIRT1表达的影响
李红1,刘付宝2
(1.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普外科,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干预后患者组织中DBC1及SIRT1的表达情况,为患者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脂质体紫杉醇(力朴素)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患者第1天使用135~175 mg·m-2力朴素,然后每天使用2 000 mg·m-2卡培他滨进行治疗,以21 d为1个疗程,患者连续治疗2~6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价。比较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干预前后患者病灶组织中SIRT1和DBC1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中SIRT1及DBC1的表达差异,记录患者使用药物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SIRT1及DBC1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00;χ2=53.43,P=0.000);经治疗后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病灶组织中SIRT1和DBC1表达的阳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所出现的均为可逆性不良反应,大多数表现为以Ⅰ级或Ⅱ级不良反应为主的血液学毒性,其次为手足综合征和消化道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均可依照原定计划完成化疗,并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及过敏反应。结论: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其DBC1和SIRT1的阳性表达,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脂质体紫杉醇; 卡培他滨; 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缺失基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乳腺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病灶的复发及转移是其主要的致死因素,尽管诊疗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无法有效控制乳腺癌通过血管和淋巴道转移[1]。精准评估乳腺癌的进展情况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伴随着对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2]。乳腺癌缺失基因1(DBC1)是参与乳腺癌细胞凋亡、增殖等过程的重要因子,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寿命调节因子,其在人诸多恶性病变细胞中异常高表达[4]。脂质体紫杉醇(力朴素)及卡培他滨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线抗肿瘤药物,研究发现其治疗晚期乳腺癌时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干预后患者组织中DBC1及SIRT1的表达情况,为患者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44.9±7.4)岁;肿瘤病灶区直径(2.8±1.1) cm;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5例,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髓样癌1例;淋巴结转移38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症状42例;远处转移病灶4例,未出现远处转移病灶76例。
1.2 入组标准
(1) 患者在手术治疗前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2) 术前检查确认患者可手术治疗并有至少1个以上的目标病灶;(3) 患者心、肝、脾、肺、肾功能正常;(4) 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 病灶属于非原发性乳腺癌;(2) 身体状态差,术后无法耐受化疗;(3) 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4) 患者临床病理分型模糊。
治疗后患者SIRT1及DBC1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00;χ2=53.43,P=0.000),见表1。
剃头师傅的头发花白,却不显老,可能是不下地干活的缘故,也可能确实还不老。剃头师傅的话也不多,你进店,不主动问话,他也不会开口问你,不像城里的理发店那么热情,一进门就上前招呼你。
患者使用力朴素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治疗,第1天使用135~175 mg·m-2力朴素,然后每天使用2 000 mg·m-2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持续治疗21 d为1个疗程,依照患者病情变化连续治疗2~6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17例患者进行了2个疗程的治疗,其余患者进行了2个疗程以上的治疗。依照药物说明书患者在使用力朴素治疗前使用西咪替丁、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进行干预,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此外,使用生血细胞药物、胃黏膜保护药、止呕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1.5 评价指标
2.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评分标准
使用免疫组化法对所有临床标本进行染色处理,使用SIRT1及DBC1抗体进行孵育(Santa Cruz)。比较使用力朴素联合卡培他滨干预前后患者病灶组织中SIRT1和DBC1表达水平差异,及不同病理类型中两者表达差异。此外,记录患者使用药物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使用半定量法对SIRT1及DBC1的表达情况进行评估,细胞核中出现黄棕色颗粒则判定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5%判定为(-),计0分;阳性细胞数5%~25%判定为(+),计1分;阳性细胞数26%~50%判定为(++),计2分;阳性细胞数51%~75%判定为(+++),计3分;阳性细胞数>75%判定为(++++),计4分。依照荧光强度不同分为:阴性,计0分;弱,计1分;中等,计2分;强烈,计3分。后将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数与荧光强度分数的乘积计为阳性指数。
2)流程改造后入选细度的大幅增加,大幅改善选别指标,在精矿品位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精矿产率提高6.62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12.61个百分点,每年经济效益增加2 053.73万元/a。本研究成果在昆钢集团内部建立了混合铁矿的磨选示范工程,并对公司内部及国内类似矿山混合铁矿选厂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1.7 统计学处理
初钻时,以低挡慢速钻进,使护筒刃脚处形成坚固的泥皮护壁;钻至护筒刃脚下2~4 m,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5 m左右,这样既能保护孔壁完好,又有利于保持循环泥浆钻渣含量基本稳定,使排渣顺畅、均匀。正常钻进时,合理调整钻进速度但不随意提动孔内钻具,并减小钻具的晃动。
2.2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干预后SIRT1和DBC1表达情况
【解读】 关于遗传病基因检测报告,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和规范。由于医患之间专业信息高度不对称,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改善沟通效果,建议在不影响科学性前提下,尽量以简洁通俗易懂的用语和措辞将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报告给孕妇及其家属,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病患家属充分的解释和遗传咨询。
1.4 治疗方法[5- 7]
表1 患者治疗前后SIRT1和DBC1表达阳性率的比较 例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紧凑的展厅内,富有设计感的大牌包装纸袋、纸盒交错而立,令到访者仿若误入了一间奢侈品商店。毫无疑问,这些堪称工艺品的佳作都是出自创业人之手。桂银太向我们一一展示关键工艺与设计思路。据他透露,创业人自从将自己定位为“做最好的精细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后,就着力在创意设计与工艺开发上下功夫,每年创业人都会拨出专门的研发经费,供研发人员“自由发挥”;组织员工赴海外参加各种专业展览,寻找设计灵感,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创业人的研发创新实力最终得到了高端客户市场的认可,创业人以此为敲门砖,扬名于业界。2016年4月,创业人在新三板正式挂牌,凭借资本市场的助力,踏上了更大的舞台。
经治疗后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组织中SIRT1和DBC1表达的阳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分型患者干预后SIRT1和DBC1表达情况
类 型n阳性指数SIRT1DBC1髓样癌15.155.22乳头状癌25.25±0.805.45±0.87浸润性小叶癌126.03±0.956.15±0.92浸润性导管癌656.62±1.026.84±1.21
闽东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充分体现了闽东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善良质朴”精神风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闽东特色文化仍以跨越时空、源远流长的价值功能而彰显魅力,成为震撼心灵、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充分挖掘闽东特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并加以运用,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而且有利于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1 治疗前后SIRT1和DBC1表达阳性率的比较
患者所出现的均为可逆性不良反应,表现为以Ⅰ级与Ⅱ级不良反应为主的血液学毒性,其次为手足综合征和消化道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均可依照原定计划完成化疗,并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及过敏反应,见表3。
表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者的基因谱及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日益受到重视。在乳腺癌的诊断及评价过程中,类似于HER- 2、黄体酮受体及雌激素受体等分子标志日益受到关注,其在指导乳腺癌的病理分期、组织类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具有组蛋白修饰作用,具有多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在细胞氧化应激、能量代谢、DNA的损伤及修复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8]。在生物模型研究中发现,SIRT1可以通过沉默染色质以及调控能量代谢等实现生命的延长以及对细胞周期的调控。然而,很多学者对于SIRT1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仍有争议,一些人认为SIRT1可以抑制乳腺癌的发展,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其会促进肿瘤的发展。DBC1是Rho GTPases信号分子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基因在细胞的新陈代谢、转录凋亡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类因子的突变或者异常会使细胞血管增生、过度增殖,并最终引发肿瘤。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SIRT1可以调节细胞周期中的一些分子以及细胞凋亡中的凋亡蛋白进而实现脱乙酰作用,最终使细胞存活而促进肿瘤的发展[9]。SIRT1对于肿瘤的生长以及老化也发挥着巨大作用。而DBC1对于SIRT1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可拮抗P53的乙酰化,从而促进细胞的凋亡。然而,在很多肿瘤细胞中DBC1也表现出较高的表达,因此,其也有可能促进癌变。近年来,根据微阵列的研究也表明,DBC1和其他正常的细胞相比,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也是显著上调的[10]。
研究表明,紫杉醇类单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率高达60%。口服氟嘧啶类药如卡培他滨,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药物,其治疗有效率高达35%,紫杉醇类以及蒽环类治疗乳腺癌失败者卡培他滨二线单药的有效率为20%~27%,且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命时间[11]。有研究显示,紫杉醇类配伍卡培他滨可以促进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紫杉醇在应用于临床时,由于其水溶性差,需用激素以及有机溶剂等进行预处理,此外也可以利用药物载体进行装载运输。目前,在国内已经上市的载体有脂质体紫杉醇,在国外还有白蛋白紫杉醇[12- 13]。此类药物载体不仅规避了药物溶媒导致的超敏反应,还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等,极大地增加患者机体耐药量[14]。研究显示,相较于30 mg·kg-1紫杉醇的最大耐受量,静脉注射脂质体紫杉醇的最大耐受量高达195 mg·kg-1。近年来的临床数据表明,脂质体紫杉醇的最大耐受量能够到达185 mg·cm-2,而且对于一些使用过紫杉醇且对其耐受的患者依旧有治疗效果[15]。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患者SIRT1和DBC1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组织中SIRT1和DBC1表达的阳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此外,本组患者所出现的均为可逆性不良反应,表现为以Ⅰ级与Ⅱ级不良反应为主的血液学毒性,其次为手足综合征和消化道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均可依照原定计划完成化疗,并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及过敏反应。分析认为,紫杉醇类药物能够引发并促进微管蛋白聚集以及微管的组装,使得细胞有丝分裂阶段无法形成纺锤体以及纺锤丝,最终导致细胞滞留在G2期以及M期,从而达到肿瘤抑制的目的。
人行道系统在过桥列车的动荷载激励下,呈明显的动力反应特征,托架对列车激励有较大的动力放大效应,螺栓在交变荷载作用下,承受更大的反复应力作用,产生疲劳损伤,出现裂纹而不断扩展,最终发生脆断。因此,人行道托架螺栓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受反复动应力作用产生疲劳破坏是导致螺栓折断的主要原因[4]。
综上所述,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其DBC1和SIRT1的阳性表达,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本次研究采用小样本自身对照研究,诸多因素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因而有待进一步扩大临床样本数进行深入研究。
[1] 高月,张清媛.化生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5(8):759- 762.
[2] 徐青,远丽,李青,等.乳腺癌康复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1(2):101- 104.
[3] NIN V,ESCANDE C,CHINI C C,et al.Role of 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protein in SIRT1 deacetylase activation induced by protein kinase A and 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J Biol Chem,2012,287(28):23489- 23501.
[4] JIANG K W,LYU L,SHEN Z L,et al.Overexpression of SIRT1 is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4,127(11):2021- 2024.
[5] 王宏羽,张湘茹.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3):305- 308.
[6] 孙荣刚,郑安平,张光斌.多西他赛与紫杉醇在食管癌放化疗中的对照研究[J].现代医学,2014,42(9):1067- 1070.
[7] 罗海涛,邹静荷,古伟光,等.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联合化疗有效的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5,16(24):3357- 3359.
[8] CHINI C C,ESCANDE S,CARLOS N,et al.DBC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modulates the stability and function of the nuclear receptor Rev- erb alpha[J].Biochem J,2013,451(Pt.3):453- 461.
[9] 李云芬,杨晓娟,张婷,等.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缺失基因1的表达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8):1888- 1891.
[10] HUBBARD B P,LOH C,GOMES A P,et al.Carboxamide SIRT1 inhibitors block DBC1 binding via an acetylation- independent mechanism[J].Cell Cycle,2013,12(14):2233- 2240.
[11] 李科,李杨,杨继岚,等.脂质体紫杉醇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42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72- 74.
[12] 钱柏锋,尹鑫,石欣.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3):476- 478.
[13] 何秀琴,李国庆,尚红娟,等.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4,23(12):1653- 1654,1657.
[14] 李小明,胡爱虹,张帆,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9(8):612- 614.
[15] 张家铭,颜家琪,江学庆,等.卡培他滨联合奥曲肽对人乳腺癌细胞MCF- 7增殖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5):996- 997.
Effect of liposomal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BC1 and SIRT1 expression
LI Hong1,LIU Fu- bao2
(1.BozhouPeople’sHospital,Bozhou236800,China; 2.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230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DBC1 and SIRT1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by paclitaxel liposome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gnosis evaluation. Methods: 80 case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13 and July 2015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ubjects.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aclitaxel liposome and capecitabine, first day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135-175 mg·m-2paclitaxel liposome, after that they were treated with capecitabine 2 000 mg·m-2, 21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treated with 2-6 course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IRT1 and DBC1 in the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and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ositive rates of SIRT1 and DBC1 ex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5.83,P=0.000;χ2=53.43,P=0.0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SIRT1 and DBC1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issues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reversibl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grade Ⅰ and Ⅱ of hematologic toxicity, hand foot syndrome and digestive tract reaction. By taken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y could be compl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plan chemotherapy, and did not show th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damage and allergic reaction.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reated by paclitaxel liposome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DBC1 and SIRT1, and has a better security.
liposomal paclitaxel; capecitabin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b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
2016- 04- 19
2016- 07- 17
李红(1979-),女,安徽亳州人,副主任医师。E- mail:A2475155@qq.com
刘付宝 E- mail:liufubao88@163.com
李红,刘付宝.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DBC1及SIRT1表达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6):961- 964.
R737.9
A
1671- 6264(2016)06- 0961- 04
10.3969/j.issn.1671- 6264.2016.0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