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任务解析

2017-01-20 22:54王爱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

王爱娟

(水利部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 100055)

以需求为导向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任务解析

王爱娟

(水利部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 100055)

水土保持;监测;需求;任务

在分析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简政放权等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对水土保持监测提出的新要求,厘定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任务包括水土保持调查、目标责任考核监测、基础性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性监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评价监测等五个方面,并分析了各任务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路线。从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角度提出了当前水土保持监测应当重点推进的工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系列文件,对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监测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对各级监测机构提出了任务要求,如何尽快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和工作能力、依法履职尽责,作者结合近年工作经验和近期调查,对下一阶段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解析。

1 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公益性工作,是掌握水土流失分布、面积、动态变化的手段。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是履行法律责任。水土保持法对监测机构的监测任务、内容和作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明确要求发挥监测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二是为行业发展打基础。水土保持行业从无到有,从描述现象到掌握规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功不可没,它是水土流失规律认识、水土流失防治、政府决策、行业管理等的基础工作。通过监测,为预防、治理提供了依据,为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级、不同需求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数据信息,强化了水土保持职能、拓宽了工作领域,促进了行业发展。三是提升行业发展潜力。水土保持监测历经野外调查、定位观测、试验观测、遥感解译和模型计算等过程,形成了监测点、小流域、大流域、区域和全国等不同尺度的监测成果,发展了降雨等侵蚀营力模拟、地面监测、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监测技术和方法的成熟完善,促进监测手段、监测设施设备的发展,推进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监测的自动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还将推进水土保持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四是扩大行业社会影响力。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范监测技术标准,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强化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可实现行业内各级监测数据共享交换,与国土、林业等行业间的互联共享,向公众提供权威、准确的监测数据,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2 水土保持监测的任务和依据

当前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应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推动工作的开展。

2.1 水土保持调查

水土保持法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全国的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省级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危害及预防治理情况。依据水保法和工作实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水土流失普查。全国每10年进行一次,省级每5年进行一次。为保证普查结果的可比性和连续性,水利部和各省应根据制定的统一的技术规定开展。水利部普查主要解决国家层面的需求,公告全国性的数据,各省根据省级规划等需求开展普查并公告省级行政区域内的相关数据。

2.2 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监测

水土保持法规定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要求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总体情况年度评价、五年考核,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列入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国务院对《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文件要求水利部牵头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跟踪监测、督促检查,每年考核各地完成情况。根据文件要求,水利部要组织开展水土流失的年度消长分析工作,为目标考核提供监测数据。

2.3 水土保持基础性监测

水土保持法规定要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监测点观测要为认识水土流失规律,量化降雨、土壤、地形、地表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影响因子,以及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模型等服务。为此,需要不断优化监测点布局,开展监测点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观测,为水土流失调查、生产建设项目监管、重点工程效益评价等提供基础对比分析数据,为坡面治理、沟道治理,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在面源污染、大暴雨事件和重大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等生态与环境评估方面发挥作用。长期高质量监测与试验,提高模型精度,是精准管理、诚信管理的前提,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2.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

在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背景下,水利部取消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行政许可。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性监测,强化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水保法情况的监管。

2.5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评价监测

在当前简政放权、工程建设管理“四到省”的形势下,全面提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开展工程实施情况、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结构、治理措施效益等监测,做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评价,是服务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实施情况跟踪监测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和措施配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监督管理能力的需要。

3 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水土保持调查

3.1.1 工作内容

收集调查气象(降水、风速、风向)、地形(坡长、坡度)、土壤、植被、地表覆被、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侵蚀影响因素,采用模型计算土壤侵蚀模数,评价不同侵蚀类型的侵蚀强度,确定土壤侵蚀面积、强度及其分布,进而分析土壤侵蚀面积消长变化和发展趋势。

3.1.2 技术路线

土壤侵蚀普查采用实地调查、遥感解译、模型计算、统计报送等技术方法和手段获得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指标分析和模型计算,最终获得侵蚀强度、面积和分布。通过统计报送获得全国降水、风等气象资料,计算分析获取影响土壤侵蚀的降雨侵蚀力、风力因子等外营力因素;利用土壤普查资料,计算全国不同土壤的侵蚀特性;利用DEM提取地形因子;通过遥感数据解译分析获得植被、表土湿度、年冻融日循环天数、日均冻融相变水量等侵蚀影响因子;利用野外调查单元数据经过空间分析获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地表粗糙度等侵蚀因子;利用侵蚀模型定量计算土壤流失量,综合分析水蚀、风蚀、冻融侵蚀的分布、面积和强度。在现阶段基础数据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开展普查,通过野外调查获得基础信息,全面反映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

3.2 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监测

3.2.1 工作内容

水土流失年度消长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水、自然灾害等,一般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不宜作为考核的内容。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和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活动破坏两个方面,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更客观。以县为单位,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水土流失监测,计算获得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年度水土流失消长,为《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生态考核评价提供数据。根据年度工作安排,还可以开展重点防治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区域的遥感监测。

3.2.2 技术路线

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主要采用遥感解译、野外抽查、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由各县上报年度国家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实施情况和生产建设项目开工情况资料,包括治理工程项目规划或实施方案、措施类型及措施图斑、规模,开工生产建设项目数量、位置等基础数据,结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和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数据,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工程实施范围、措施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基于土壤侵蚀模型计算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综合评价年度水土流失消长情况。根据年度工作量可采用抽查的方式开展。

此外,对于重点防治区或社会关注的热点区域的监测,采用遥感解译和模型计算的方法开展。根据工作量和经费安排,合理确定年度监测范围,以县为单位开展监测。基于高分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的解译分析,影像精度要达到能解译出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计算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评价水土流失状况。第一年的监测结果作为背景值,第二年开始在已开展工作的县只解译变化图斑,评价年度间水土流失变化,并新增部分县开展背景值解译分析,逐年扩大监测范围。

3.3 水土保持基础性监测

3.3.1 工作内容

监测点观测包括坡面径流场和小流域,观测内容包括降雨、径流泥沙、土壤水分、植被盖度、污染物、单位面积作物产量等指标。分析径流小区数据,量化侵蚀因子,建立坡面侵蚀、污染物运移、土地生产力预测模型等;根据小流域控制站和土地利用、地形等基础观测资料,建立流域侵蚀模型;结合沟道输沙数据,计算中大流域水土流失量,完成由点到面、由径流小区到流域的转换,量化坡面和沟道径流泥沙输移特征。

3.3.2 技术路线

采用规范的监测方法开展径流小区和小流域的日常观测,采用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开展数据整编工作。根据掌握数据情况,开展模型建立、因子率定和模型验证工作。定期维护小区、监测设施设备,保障监测点正常运行,对田间管理、设备故障、异常数据等特殊情况及时记录和处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

3.4.1 工作内容

收集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遥感影像等相关资料,充分应用高分遥感、无人机、移动采集终端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现场复核和调查等方法的“天地一体化”监管手段,对比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及措施布局,分析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合规性、“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和水土流失防治情况,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3.4.2 技术路线

工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遥感影像解译与合规性初步判断、现场复核及重点部位调查、成果提交等4个环节。收集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所在区域遥感影像、水土保持方案等相关资料,将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防治责任范围上图,开展遥感影像解译与扰动图斑合规性初步判断,利用无人机、移动采集终端等设备现场复核疑似违规图斑,调查大中型弃(取)土弃渣场和高陡边坡等重点部位及其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况,快速准确地发现和识别生产建设项目及弃(取)土弃渣场的违规违建情况,完善扰动图斑属性信息,并及时整编资料和编制总结报告,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提交成果。

3.5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评价监测

3.5.1 工作内容

综合应用收集资料、野外调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治理措施图斑解译和模型评价等方法,开展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土地利用、植被盖度、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投入产出等调查分析,对各类重点工程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开展调查统计,评价工程实施效益,为后续治理项目设计、工程监管提供数据。

3.5.2 技术路线

研究制定统一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确定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选择不同类型重点治理项目,收集获取项目区土地利用、经济、人口、项目实施等资料,利用无人机、移动检查验收终端及有关软件等设施设备,根据拟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获取指标信息,评估项目治理成效。

4 当前水土保持监测应当重点推进的工作

4.1 理清职能定位,推进社会化服务

水土保持监测是社会公益性工作,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监测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也要进一步厘清职责定位,调整工作重点,履行监测职能。同时,由于监测机构人员配置少,专业技术能力有限,应当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推进监测服务社会化。

4.2 保障基础数据源

高分遥感影像是水土保持监测最主要的工作基础,目前提供给监测机构的影像数据还不能满足解译水土保持措施等工作需求。国家提出的大数据战略和行业信息共享策略,为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需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建立高分遥感影像的数据接口,提高及时接收处理能力,保证监测基础数据的精度和时效,保障相关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4.3 开展监测点标准化建设

目前,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在全国已建立了738个监测站点。受运行经费、人员流动性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大部分站点建设的标准不高,监测数据可靠性差,需进一步优化监测点布局,选择重要监测点开展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观测工作,加大培训力度,稳定运行经费,保障监测点的正常运行、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和数据成果及时分析应用。将重要监测点作为建设示范点,开展典型示范,带动行业基础监测发展。

4.4 加强数据成果推广应用

及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汇编,分析监测成果的合理性、准确性并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确定数据共享和开放的范围及方式。依托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服务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各级水利部门的共享与交换,推进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将监测成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扩大成果的应用面,提高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 孙占锋)

S157

C

1000-0941(2017)10-0043-04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拔尖人才项目(201513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503705)

王爱娟(1981—),女,宁夏银川市人,高级工程师,博士后,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2017-07-25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