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语文教学

2017-01-19 11:11次仁拉姆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策略

次仁拉姆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改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46-01

长期以来,本位性的高考一直束缚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手脚,限制着教师的想象,规范着学生的思维,使师生的认识都陷入了单行性误区,而高中语文也成了真正的高考工具。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母,故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观点没错,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学生母语思维的成熟,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在补充不足和巩固基础的同时,突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审美性与哲理性。

1."变"观念

传统、陈旧、落后的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①转变教育观念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创新理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②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总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过程。③转变教育观念必然要求教师提高业务素质。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以课本为主,体现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提高到什么程度一直研究不够,教学大纲上的表述也很模糊,大部分内容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就容易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广度和深度的不明确,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封闭主义和形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在高中阶段受升学考试的左右而视野狭窄,同时又因教学形式方法的单调而浅尝辄止,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都远远达不到要求。学语文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几页练习题,没有课外阅读习惯和练笔习惯,课堂学习消极被动:浮在知识的表层无法深入等等,这就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什么,范围有多大,内容有多深;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等等。当然,这都是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复杂的问题,一时恐怕解决不好。但是都是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来研究这一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

3.注重人文性,强调科学性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指导,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学同样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展,学习科学的表达方式,从而树立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语文知识系统的科学化是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应该提倡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研究、求实划造等现代社会必须的基本素质。强调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以至是做人。事实上,语文教材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在人文性较强的作品中,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随处可寻;在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中,种种文学手段能帮助我们化抽象为形象,化间接体验为直接体验。如在教材的小说单元中,人物命运的逻辑是明显存在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性格的发展,被"逼上梁山"的命运就是文学作品"人文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林冲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一下子走上叛逆造反的道路。作者用大量的文学手段如环境描写、行动刻画、细节点染等来表现林冲的性格发展的轨迹;通过一系列情节的设计一步步揭示了林冲的命运,从而揭示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人物的描写体现了文学手段的大量运用,有很浓的文学意味;情节的设计则体现了科学的逻辑推理,使人物命运的发展合乎情理,水到渠成。而其中得到鲁迅赞誉"极富神韵"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不仅在环境渲染上给人以直观感受,还表现出情节设计上的理性思考。其他文学作品如散文,其感情变化的逻辑及所描写的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明显存在着的;即使是写景言情、寓理的诗歌,其言语内容之间的联系、诗句之间的顺序、节次之间的组合等也是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的,有些甚至可以抽象出来加以分析。

4.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成天到晚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形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忽视创造。它要求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在固定考察的范围内解答问题,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一个不容急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淑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实际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的,他们不会没有反应,因而他们时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当然不会都是有价值的,有些甚至是可笑的,然而,这正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开始,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题开始的。因此,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对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点滴创造性,也要给予适时地肯定,以培养他们敢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思考、探讨、发现、创造,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成的结论,更要为他们拓展足够的空间,懂得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怎样去掌握结论,评价结论。"于漪的话,精辟至极。古人也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笔者曾在教学《失街亭》一文时,安排学生围绕"失街亭,谁之过?"展开讨论、探究,要求学生做换位思考,不人云亦云,力求见解新颖而又言之成理。讨论中,学生们大胆进行逆向思维,各抒己见。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