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 当前教学不再是用一种方法教学生,而是探寻一条教学新出路,走个性化教学之路。语文教师走进文本,深入挖掘教材,融入其中,用个性化的方式解读文本。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个性化教学 个性发展
智力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正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中学语文教学共同的培养方向。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大语文背景下领悟文本,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解读。
一、语文教学活动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备课个性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只知道把教案中的知识教给学生,其间起的作用只是教师念教案,学生听教案。老师被教案束缚,欠缺创新,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厌烦普通话学习,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该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拿出真理的人。在教授课文时,应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提问,真正让学生走进课文。教师不应该只为教书而教书,学生也不应只是被动地学习,而应该改变自身,让教书与学习变成一种快乐。
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学生不再是问题的接受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发现者。学生的学习要学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课,而是主动地走进文本。我们把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教室有四面黑板,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我们班有25人,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1号是小组长,1、2号是班上的优等生;3、4号为中等生;5、6号为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的政策,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上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任务,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每位学生都组成互助合作小组,在小组中解答疑惑。
三、教学活动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去抓,教学个性化。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于受传统的观念、体制、模式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正逐步成为一种“模具”,不管你有多少个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教师把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变成“听话的解题机器”。一位外国教育家到中国考察,他来到幼儿园,用粉笔在教室的小黑板上面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还未进小学校门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的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来到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教室,做了同样的动作,提出同样的问题。全班学生茫然了:“这是干什么?”专家语调轻轻地解释:“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问,这是什么?”全班学生这才释然,起声回答:“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专家感叹地说:“通过几年的小学教育,学生的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和固定的,缺乏想象力。”这个事实让我们看到教育的破坏性,看到孩子和明天的苍白、单调。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促使他们能够提出数量多的、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语文教学活动应设计多种模式,学习个性化。
如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合作探索式、游戏形式、竞赛形式等。实行和探究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情况下互相取长补短。此种模式主要用于讲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游戏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让学生在竞赛中熟记知识。比如: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10册《木兰诗》。在教学活动中,将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学生互助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一、二、三小组为A组,四、五、六小组为B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题的单号题为A组必答题,双号题为B组必答题,底分均为100分,错一题扣5分。分值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胜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许多难以记住的零散的文言词、特殊的文言句。
五、营造氛围,融入情境学习。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大语文背景下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以《弟子规》、《论语》、《唐诗三百首》为主要内容,在每天清晨、中午安排国学诵读,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个性化地讲解国学。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在课堂上,更应在大语文环境下学习语文。
六、教师评价应因人而异,评价个性化。
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对冲动性的学生,评价要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创新。教师要利用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七、师生关系个性化。
教学提倡人文性,师生关系应该个性化,提倡个性化的教学关系。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关系,互相平等地交流。老师走进课堂成为同龄人,学生换位思考理解老师。语文课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们要教给学生方法:如何理解课文?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揣摩语句?个性化教学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方面的,还应该是精神方面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八、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训练。
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既可以保证训练的广度,又可以使其在实践过程中相应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更促进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和通过自己动脑捕捉信息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发挥知识的导向作用。
总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乐于实践。尽可能使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有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可能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走个性化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3]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