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峰
摘 要: 将生活资源融入高中化学课堂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培养必然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只有准确把握,才能让生活资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高中化学课堂生活资源的导入途径,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生活资源 课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还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局面将直接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知识接受通常依赖教师的直接灌输,使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掌握化学知识。显然,这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遏制学生创造性、灵活性的体现,扼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挥。导入生活资源不仅能给予学生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了解过程中接受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与应用化学知识。
一、选择具有趣味性生活资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对于好奇心很强的高中学生而言,趣味性的生活资源必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只要将学生的兴趣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那么他们通过实验寻找答案的欲望则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第一要素是增强探究课题的趣味性。
例如:教学《原电池》时,为了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可设计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将10个铜锌原电池串联在一起,再将一台电量已经消耗完的MP3连接到电路当中。”此时,教师将开关闭合,MP3立即进入充电画面,又立即将开关打开,画面瞬间回到黑屏状态。此时此刻的场景必然能让学生陷入沉思“这是如何做到的”?“怎么能通电呢”?随着好奇心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上升。到了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相关材料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进行科学探究,并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了解与认识构成条件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相信这样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选择合理的生活资源,保持学生探究信心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究信心,可以合理选择生活资源,并根据生活资源合理设计课堂探究问题。同时探究问题的方向应该非常明确,给学生足够时间查阅与探究相关资料,且探究的问题不能过于繁杂、支离破碎,必须形成统一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导入生活中、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置的,以及小苏打(碳酸氢钠)等,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然后,要求学生对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进行深入探究。有了明确的探究目的,加之探究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紧密联系,如氧气、氢气、氢氧化钠等都是学习“钠的化学性质”之前已经掌握的化学物质。而烧杯、试管、酒精灯等也是极为常见的化学仪器。显然,在这样的课题设定下,学生对探究性实验内容更加亲切,不会出现畏惧情绪,通过自主思考即能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三、通过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社会生活现象、自然现象都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化学现象与问题也不例外。显然,通过对这些问题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能力,让化学知识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素养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究性实验问题时即可以提出这样的生活实际现象:“一是苹果削皮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什么颜色会逐渐变为锈黄色?二是为什么市场当中所卖的苹果汁都具有维生素C的成分?”对于这样的现象,学生必然是熟知的。那么在学生思考与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应该予以点拨,并提出问题,即在溶液中,Fe■与Fe■会各显示出哪种颜色?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此时,学生通过前后联系就会出现这样的猜想:苹果当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O■氧化后形成了三价铁离子,因此苹果的颜色逐渐变成锈黄色[2]。那么,如果在苹果当中掺入维生素C等还原剂,二价铁离子被氧化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预防呢?显然,通过前后问题的联系,学生已经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化学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对实际生活现象的应用创设教学问题情境,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还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应用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结论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依据教材内容,还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原生的才是最美的,只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为下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永军.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生活资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6).
[2]靳建华,朱楠.借助生活日用品开发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案例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