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建龙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欧阳建龙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诊断的12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儿。其中,60例患儿接受超声诊断(对照组),另外60例患儿接受CT诊断(观察组),比两组患儿的确诊率。结果:在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上,CT诊断(97.92%)高于超声诊断(86.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上,CT诊断(91.67%)与超声诊断(70.00%)的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确诊率尤其是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高于超声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是,会增加患儿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建议首选超声诊断,在存疑等必要情况下选择CT诊断。
超声诊断 CT诊断 小儿急慢性阑尾炎 临床对比研究
小儿急慢性阑尾炎主要病发于年龄处于6~12岁阶段的儿童,属于较为常见急腹症[1]。小儿急慢性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两种,基于小儿阑尾壁薄且较大,阑尾炎发生后极可能发生穿孔[2]。因此,必须探寻有效的诊断方式对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进行准确诊断,以及早进行有效治疗。本文就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果如下。
应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诊断的12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儿。其中,60例患儿接受超声诊断(对照组),另外60例患儿接受CT诊断(观察组)。对照组女性33例,男性27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7±1.05)岁;病理诊断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慢性阑尾炎10例,阑尾周围囊肿20例。观察组女性35例,男性25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8.28±1.19)岁;病理诊断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1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例,慢性阑尾炎12例,阑尾周围囊肿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儿接受超声诊断:设备为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先使用5~8MHz凸阵探查游离液体、包块、肠管扩张等情况,后使用5~12 MHz高频线阵探头探查,排除肠内空气干扰后,以髂血管、右下腹腰大肌为中心,向下至盆腔、向上至肝下缘进行超声多方位、多切面检查,适时加压探头加强观察,针对阑尾部位的超声回波特征进行认真观察并识别诊断。
观察组患儿接受CT诊断:设备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管电流200 mA,管电压120kV,层厚3 mm,螺距0.9,间隔0),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对不合作患儿进行5%1mL/kg水合氯醛注射镇静,随后进行CT非增强性扫描检查,CT图像由两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读诊断。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标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管径增宽,明显肿大,阑尾腔内出现伴有中低回声的絮状漂浮物;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直径为9mm,长轴增粗,阑尾管壁光滑完整;阑尾周围脓肿:存在混合回声包块在阑尾回盲区,存在肠管包绕现象、甚至不规则液性暗区在阑尾周围,声阑尾根部伴随强回声,阑尾显示模糊。
慢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标准:阑尾回声增强,阑尾增粗,浆膜层存在毛糙的现象,右下腹存在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右下腹肠管可粘连周围组织,其活动程度较差。
急性阑尾炎CT诊断标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增粗为15mm,阑尾腔内有积液,阑尾周围的脂肪间隙模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增粗直径为9mm,阑尾周围的脂肪间隙模糊,阑尾壁水肿增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在回盲区周围脂肪间隙;阑尾周围脓肿:存在不规则包块影在阑尾回盲区,出现扩张积气现象在阑尾周围肠管,阑尾显示模糊。
慢性阑尾炎CT诊断标准:阑尾浆膜面呈现不光滑,阑尾管腔稍微增粗,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在阑尾周围的肠系膜间隙中。
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计算出两组患者的确诊率。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超声诊断率和CT诊断的确诊率,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证明两中诊断方式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诊断结果:6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儿中,急性化脓性阑尾1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5例,慢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囊肿18例,3例患者出现漏诊,7例患者出现误诊。计算出确诊率为83.33%(50/60),其中,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86.00%(43/50),慢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70.00%(7/10)。
CT诊断结果:6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儿中,急性化脓性阑尾1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11例,阑尾周围囊肿18例,2例患者出现漏诊。计算出确诊率为96.67%(58/60),其中,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97.92%(47/48),慢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91.67%(11/12)。
两组患者的诊断确诊率比较: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3);慢性阑尾炎的确诊率比较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P=0.18)。
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小儿产生阑尾炎后基于较高的盲肠位置使得压痛部位比较高,误诊及漏诊的情况的情况容易发生。急慢性阑尾炎患儿出现渗液波及阑尾腹膜内及阑尾浆膜,渗液进一步扩散的情况下发生穿孔的可能性极大。本文探究的超声诊断与CT诊断两种诊断方式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劣。
超声诊断具有诊断重复性强、简单快捷、费用较低等优势。超声诊断的局限性在于患儿不容易配合、诊断容易受肠腔内气体干扰等,降低诊断确诊率[3]。CT诊断具有诊断范围大、分辨率高、简单快捷等优势,因可以屏气一次性完成容积扫描,减少了胃肠蠕动、呼吸等产生运动伪影,减少数据遗漏、跳层等现象,有效减少病变漏诊机会,并准确发现或者排除腹内嵌顿疝、绞窄性肠梗阻等急腹症。CT诊断的局限性在于使用X射线电离辐射会增加年龄幼小的患儿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确诊率尤其是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高于超声诊断,基于罹患恶性肿瘤风险考虑,建议首选超声诊断,在存疑等必要情况下选择CT诊断。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确诊率尤其是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高于超声诊断,但会增加患儿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建议首选超声诊断,在存疑等必要情况下选择CT诊断。
[1]陈英生.超声与CT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62-63.
[2]杨兵,王嵩,史鹏丽.CT与超声检查诊断各种病理类型阑尾炎的对比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2):269-272.
[3]马元.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月刊,2016,32(5):105.
Comparative Study of Ultrasonography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nd Chronic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
OUYANG Jian-l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Jiangxi Jiujiang 332000)
1006-6586(2017)19-0091-02
R445.1
A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