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莹 营口市中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莹莹 营口市中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儿使用X射线、CT两种诊断方式,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和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CT诊断的准确度相比于X射线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明显高于X射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的呈现病灶影像,便于医师治疗时准确的定位患病位置。
CT诊断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致病因素为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任何时间都可病发,可散发呈流行性疾病,5~15岁容易患病,婴幼儿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此病很难预见,少部分患儿会出现气急和紫绀。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发热、咽痛、畏寒、厌食、咳嗽、头痛等症状[1]。所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是有X射线、CT等。本次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应用CT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晰,并征得家长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其中有男性患儿38例,有女性患儿22例;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6.25±1.24)岁;患病时间4~18d,平均病程(11±1.52)d。所有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畏寒、厌食、头痛等症状。排除标准: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由哮喘、支气管炎、感冒导致,且X射线与CT诊断均由患儿家长签字许可。
所有患儿均进行X射线诊断,应用UNFORS-Xi型多功能诊断X射线检测仪,由苏州纳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将患儿的病侧贴近胸片,常规摄取病侧的立位或卧位胸片,必要时加摄胸部侧位。应按胸廓,纵隔,膈及胸膜等逐步观察,在分析肺部的X射线表现时,可从肺尖到肺底,从肺门到肺周依次进行观察。依照患儿的体厚设定进行曝光,并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可进行集体阅片方式[2]。
为所有患儿行CT诊断,采用上海博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PHILIPS 16层螺旋CT,扫描范围为整个肺部器官,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设置为5mm,螺距为1.2mm,扫描时间为1s,重建层厚为3mm,电压为120kV,电流为100mA。应用高压注射器将1.6~2.0mL/kg的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以1.5~3mL/s的速度注入体内,必要时为患儿服用3%浓度的水合氯醛1.5mL。通过CT图像观察肺部病灶位置及范围、大小、形状等情况[3]。
观察所有患儿X射线与CT诊断的图像资料,分析右肺(下叶、中叶、上叶)和左肺(上叶、下叶)病灶情况,比较两组诊断准确度及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包括:大面积斑片状影、斑点状影、肺部纹理增多、条索状影、磨玻璃样影。
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展开分析、处理,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s)代表统计数据,使用百分数(%)表示技术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射线诊断患儿右肺下叶27(45.0%)、右肺中叶14(23.3%)、右肺上叶16(26.7%)、左肺下叶29(48.3%)、左肺上叶18(30.0%);CT诊断患儿右肺下叶28(46.7%)、右肺中叶15(25.0%)、右肺上叶16(26.7%)、左肺下叶30(50.0%)、左肺上叶18(30.0%),CT诊断的准确率相比于X射线无明显差异(P>0.05)。
X射线诊断患儿肺部呈现大面积斑片状影45(75.0%)、斑点状影25(41.7%)、肺部纹理增多20(33.3%)、条索状影18(30.0%)、磨玻璃样影8(13.3%);CT诊断患儿肺部呈现大面积斑片状影54(90.0%)、斑点状影36(60.0%)、肺部纹理增多36(60.0%)、条索状影30(50.0%)、磨玻璃样影18(30.0%),CT诊断的患儿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明显高于X射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小儿支原体肺炎常态发病率已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还有上升趋势,每三到四年在一定范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较长,达2~3周,可表现为咽炎、鼻炎或者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会发生支原体肺炎[4]。
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CT较为普遍最为常用的方法,CT比X射线诊断更具优势,如:CT对于肺炎的识别度较高,对于X射线诊断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可由CT直接呈现;CT诊断简便、快捷,必要时还可增强扫描,使图像更加清晰明了;可获得各种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射线检查吸收系数;各部位的影像密度可进行自动调节便于检查肺部病变情况;能弥补X射线诊断平片影像重叠这一现象,解剖关系明确,对于病变显示灵敏度更高[5]。
综合以上研究可知,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射线、CT诊断显示,CT的准确度较高,且CT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更为明显。由此可见,CT诊断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更具诊断价值,不仅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位置,还能够清晰显示出病灶的影像特征,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规诊断。
[1]玛依迪丽·尼加提,买合米提江·达莫拉.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36-37.
[2]龚亮,张冲林,甄清.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1(9):70-72.
[3]高爱国.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8(2):238-239.
[4]许涛.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6,16(43):38.
[5]伍学富,王永福.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38.
Clinical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WANG Ying-ying Yingk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Liaoning Yingkou 115000)
1006-6586(2017)19-0089-02
R725.6
A
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