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阴阳和谐理论在书画中的体现

2017-01-18 23:48邹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石涛氤氲周易

邹清

摘 要: 阴阳和谐理论思维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阴与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阳是阳刚,阴是阴柔,古今有很多学者、画家和理论家对其阴阳和谐理论作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探讨,我在本文中从书画的角度写出了自己对阴阳和谐理论的一点点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阴阳和谐;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B22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94-01

《周易》确立的阴阳和谐理论思维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阴与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阴阳无所不包,无所不含,贯穿于古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化艺术之中。中国艺术强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补、阴阳互生 、阴阳和谐、两者不可荒废的文化特点。呈现出龙飞凤舞、气韵生动的美学特征。古人认为这个书法起源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地精神,这也是引用《周易》里的叙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实书画同源源于八卦的阴阳哲学,这个太极之道一直指导中国书画二千多年的发展,从未间断。历代以来各朝各代都有很多书画大家,他们也有很多书画著作,今天我们去翻阅的时候会发现其中很多理论思想都有阴阳合一的思想。

我首先要讲的是菜邕,东汉一位文学奖、书法家。他的书论中充分肯定阴阳相结合而产生书法形势和文采。他的《笔论》指出:“为书之体,须从其行。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树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是对书法之理的具体解说。是对《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书体或者书的篇章中有行、飞、动、起、火、日、利剑长戈、强弓硬矢等气势,显示了阳刚之气,有坐、卧、虫食树叶、水、云雾、月等状态,显示了阴柔之气。二者结合才有了阳刚阴柔的变化,才有了书法的奥妙与真谛。在书法学习和写作中,老师经常说要注意八面出锋,起承转折,藏头露尾等等书写要领,其实这都是源自阴阳之理。书法的内在结构和运笔方法,比如,上下左右,一横一竖,起笔收笔等等,采用了阴阳回顾、上覆下承、快慢转合、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等等对立统一的因素。这才形成了落笔、转笔、藏头、露峰、疾笔、涩笔、提按等等笔势。也正是有了这些因素才让书法美妙绝伦,才有了书法的审美妙境,让一般人也难以达到书法的上层高度。阴阳造就了书法的形势,书法也遵循了阴阳变化的规律。

对于绘画而言,绘画遵循虚实相生之理,其中的虚为阴,实为阳。在构图上,绘画讲究前后、大小、浓淡、远近、疏密、聚散、受访等关系的统一,而这些都反映的是阴阳的和谐统一关系。在古代有很多作品体现了这一点,例如汉代的马踏匈奴,将圆雕、浮雕和刻线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的形象恰到好处,表现了一种整体感和力度感,气魄深沉雄大。马踏飞燕这个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青铜了,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燕子背上,燕子吃惊的回过头去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的雄姿,强健与柔弱表现得淋漓尽致。长信宫灯、魏晋时期的云冈石窟雕刻奇伟,给人浑厚粗狂之感,龙门石窟造像秀骨清像,优雅端庄,奉先寺造像严整圆润,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宋代卞梁城的清明节风貌和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动有静,有聚有散,有远有近,内容丰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峻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行旅队,真实地画出了北方山川的壮美之感,画面中又以碎而坚实的豆瓣皴,画出有质感的山石,山顶画有以点成丛生的密林,初看是大山,近看却又是由很多碎石头组成的。等等历史上有很多名家著作的作品以及思想无不体现了阴阳和谐的关系。阳刚与阴柔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作用,和谐转化的,往往表现为阴阳相合,阴阳相济。

清代画家石涛一生受到《周易》的影响,在他的《苦瓜和尚语录》中有很多《周易》中的思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并且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绘画理论当中来,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画学财富。他在《苦瓜和尚语录》中提出著名的“一画论”,而“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石涛“一画论”中始终遵循的,“一画”的概念贯穿全书。“一”是《周易》中阴阳合一的范畴,“一画”是绘画的根本法则。他在《苦瓜和尚语录》的《氤氲章》中说到:“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我觉得这个氤氲观在易经中有所体现。《易经》里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这一说法展示了天地是氤氲之气的本源,氤氲之气是天地元气,万物皆化源于此。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交感则产生氤氲之气。石涛认为宇宙生成的方式与绘画生成的方式有着完美的类似:在没有形成画作的时候只是在画家内心,在他的脑海里,当画家画出来,形成一幅画之后,山川树石跃然纸上。在画中物象有阴有阳,有反正实,有偏有侧,有内有外,有断有连,有虚有实,有聚有散,有远有近,有层次有结构。山川形势,古今造物是和谐统一的。在《氤氲章》中石涛用“氤氲”来说明我们看到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承认阴阳各成其象,刚与柔、寒与温,互为相成。石涛的这种思想以至于我们现当代很多书画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阴阳和谐理论无处不在的体现在了书法与绘画中,从历代书画大家的作品中我们细细体味其中的奥妙,具体怎么样自如的运用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文史哲.易经[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

[2]石涛著,吴丹青.苦瓜和尚语录[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石涛氤氲周易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幕下氤氲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
氤氲瑶台
《苍松秋色》
洗礼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