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梅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
赵雪梅
(西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体系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因素,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及各要素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改善城乡金融市场二元分割的局面, 统筹发展城乡金融市场;进一步放松农村金融机构进入壁垒,放宽产品和业务创新的自主权;加快抵押担保和保险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市场;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服务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深化农村金融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致富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在农村金融领域展开了新一轮改革。2006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201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将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如何?市场绩效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在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体系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因素,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及制度与各要素影响机理进行分析。
SCP 范式提出后,得到了广泛应用,上世纪90 年代SCP 范式被运用于金融产业的研究中。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主要研究成果有:何广文认为地方性、区域性、小型化、草根性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的最佳选择[1]。郭沛发现政策性壁垒降低以后,更多的资金将流向农村地区,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网点[2]。周孟亮等认为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门槛准入放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信社垄断地位,应通过政府支持、监管,引导完善农村金融市场[3]。张正平发现改革之后的农村信用社依然处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但垄断势力有所下降,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4]。朝克、吴彦惠研究认为普惠金融推行以后,市场份额趋于农信社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平分秋色的多元格局,市场绩效明显改善[5]。闫章秀、高锁平研究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产权相对明晰,绩效更高,农村信用社的绩效提升并不明显[6]。汤自军,张莹得出由于缺乏竞争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都相对较低[7]。黄慧春等运用2000-2007年间的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和农村信用社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8]。熊德平对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研究问题进行了述评[9]。黄建欢对制度与SCP的关系及金融产业组织研究中应用SCP 范式做了探讨[10][11]。总之,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和绩效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已有文献多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单方面的研究,也有文献分析了市场结构与绩效间的关系,基于SCP范式的研究大多是简单和直接套用SCP,将制度因素引入SCP范式来分析农村金融的文献很少,本文从该视角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哈佛学派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SCP研究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绩效水平,三者存在单向的因果联系。同时哈佛学派强调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改善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绩效。显然,SCP理论在分析中涉及了制度因素,但并没有深入研究制度与市场结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将重点放在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关系上。
在我国经济转轨背景下,农村金融组织受严格管制,市场结构、行为以及绩效深深打上了政策制度的烙印。因此,在运用SCP框架分析农村金融市场时,应该引入制度因素。引入制度因素后农村金融组织SCP分析框架:1)农村金融组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SCP分析仍然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2)农村金融制度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的机制主要由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构成。主线是:制度——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即制度影响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影响市场行为,最终影响市场绩效。一些制度直接影响市场结构,例如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退出制度等使农村金融市场发生增量调整,从而影响市场结构。但在更多情况下,尤其是在长期中,制度间接和逐渐地影响着市场结构。一条副线是:制度——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即制度影响市场行为,最终影响市场绩效,如业务管制。另一条副线是:制度——市场绩效,如价格限制方面的制度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总之,农村金融SCP的环境基础是农村金融制度,各种农村金融制度从不同层次和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3)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具有内生性,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等对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具有重要影响,生产制度时需要“原材料”,农村金融制度来源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践。
因此,在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分析时,传统SCP分析框架应该引入制度因素,充分考虑包括政策在内的制度因素的影响,分析其与SCP之间的内在关系,强调制度因素不是要否定SCP之间的关系,而是更全面认识其关系及其动因,加强模型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度,同时也能厘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以改善结构、规范行为和提高绩效。
(一)市场结构
SCP分析框架中衡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有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等指标。在我国,制度是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1.进入壁垒及其相关制度
在我国,进入壁垒主要是政策性壁垒和成本壁垒。金融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机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资本投入主体的限制、业务范围限制等是政策性壁垒的表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设置了较高的准入壁垒,在规范市场的同时,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使农村金融体系竞争力不足。为此,2006年《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1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新制度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适度放宽了政策性壁垒,目的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各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条件见表1。
表1 商业银行和主要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条件
农村金融机构另一个进入壁垒是成本壁垒。农村金融机构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农村,主要贷款对象是“三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收集上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再加上政府给予在位者的政策优势, 使进入的成本壁垒再次加大。
2.放宽准入后的市场份额与集中度
2006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农村金融改革制度,降低了进入壁垒,这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进入,市场原有份额被分割,市场竞争有所加强。衡量市场结构特征的指标主要有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
本文中,市场份额是指某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主要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MS=Si/S,其中Si表示第i家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S为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机构的贷款余额总和。市场集中度反映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本文测量市场集中度选用赫希曼—赫尔芬达尔指数(HHI),实际运用时通常将计算结果乘以10000放大HHI值。本文中选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涉农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和HHI指数见表2。
表2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与集中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2006-2013)、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06—2013)、2012年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4中国邮储银行社会责任报告》(2014)、中国人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统计表》(2010—201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2010、2012、2014)
由表2可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贷款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农信社,其次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农信社支农主力军地位突出。在2006年—2013年期间,各金融机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支农机构,涉农贷款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达到最大值,并在之后处于下降趋势。邮政储蓄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都是后续加入农村金融市场,其市场份额持续增加。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在2006-2008年处于不稳定波动期间,2009年HHI指数达到最大值0.389959,从2009年开始,市场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国近些年农村金融改革政策已见成效,大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高度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但按照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公布的HHI值市场结构分类标准判断,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仍属于高度寡占市场,且农村信用社处于垄断地位。
3.制度约束下的产品差异
随着市场结构多元化,产品差异化程度也在提高。但是,因受制度约束,各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差异化程度总体还是较低。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 主要负责“粮、棉、油”的收购信贷,它不可能深入到农民生活的各个环节。农业银行以“三农金融事业部”为依托,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涉农贷款产品。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致力于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产品种类更为丰富与细致。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了针对个人和单位的多种产品服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贷款业务时间短,涉农贷款产品单一,主要服务于“三农”及中小微企业。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信贷产品见表3。
表3 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信贷产品
(二)市场行为
农村金融机构市场行为除受市场竞争因素影响外,还受农村金融制度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新政实施以来,高度寡占的市场结构正在被逐步打破,市场结构趋于竞争。农村金融机构采取积极的市场行为来应对市场竞争。另外,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价格及业务管制。因此,制度对市场行为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定价行为及产品创新。
1.价格管制放松后的利率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逐步放松了涉农贷款利率的管制。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农村金融机构根据给定的浮动幅度加成确定实际利率。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有一浮到顶和差异性适度浮动两种模式。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率定价模式逐渐由一浮到顶过渡到差异性浮动模式。农村金融机构针对个人、企业等不同贷款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收入水平、贷款需求,以及贷款期限、担保方式、信用评级等情况的不同,采用差异性浮动利率。农村金融机构享有越来越大的利率定价自主权,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更佳的利润,而且也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2.准入壁垒降低后的人力资源
3.业务管制下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
一方面,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近年来,农业发展银行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业务,新增咨询顾问业务、新农村建设贷款业务等。农业银行不断创新完善三农信贷政策和抵押担保方式,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畅通“三农”金融服务渠道。截止2013年,农业银行已形成“益千家”、“益新农”、“益企富”、“益商达”等八个系列623项产品,其中“三农”专属产品增加到了118种。邮政储蓄银行主要提供了个人小额贷款和部分公司信贷业务。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设施农业贷款、烟农贷款等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其贷款业务种类细致,各省市根据其不同的“三农”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表4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9-2014)、中国人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统计表》(2010—201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2010、2012、2014)
另一方面,因监管部门担心可能的风险,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一直持谨慎态度,相关方面的制度性约束,加上农村金融组织自身的原因,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程度相对还是较低。
(三)市场绩效
农村金融市场绩效是相关制度、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直接或间接交互影响后的结果。本文选用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率三个指标分别从机构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三个方面衡量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
1.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指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反映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如表5。
为了提高学生公寓管理的效率,综合分析学校宿舍管理的特点,宿管科、宿管人员、学生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担任的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该系统用户有三种角色,即管理员、宿管人员和学生,同时该系统也设计了四个大模块,分别为人员信息管理、宿舍信息管理、公共信息管理、个人信息管理。用户根据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在各大功能模块中可以使用的权限是不相同的。
表5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8-2014)、《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发展报告》(2012-2013)
由表5可知,农业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率在2007-2013年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9年达最高值98.49%。农业银行在2009年前无规律波动,之后缓慢下降。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负债率过低,不利于其经营。从整体可以看出,尤其是前四家涉农机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均高于90%,且都有所下降,说明抗风险能力增强,经营状况得到改善。
2.盈利水平
资产利润率是指净收益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说明组织的盈利能力越强。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如表6。
表6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8-2014)、《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发展报告》(2012-2013)
从表6可以看出,2007年-2013年农业发展银行资产利润率稳步上升,2008年出现了小幅下降,主要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银行在2007年-2013年这7年中,资产利润率一直在逐步上升,并在2011年、2012年、2013年达到1%以上,优于同期其他机构。2009年-2013年邮政储蓄银行资产利润率也是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农村信用社资产利润率2007年-2010年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开始高速上升。小额贷款公司的资产利润率高于其他涉农机构。从总体来看,2007年-2013年间,各涉农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大体呈现上升趋势。
3.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率是指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中不良贷款所占的比重,它可以反映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见表7。
表7 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2008-2014)、《中国农业银行年报》(2008-2014)、《中国邮储银行社会责任报告》(2014)、《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2014)、《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竞争力发展报告》(2012-2013)
由表7可知,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表明资产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邮政储蓄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近几年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业务范围,贷款余额激增。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有明显改善,从2008年的7.9%下降到2014年3.8%。小额贷款公司整体资产质量良好。
(一)主要结论
1.制度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市场准入壁垒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发生增量调整,市场集中度总体略有下降,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但农村金融市场HHI指数仍然较大,属于高寡占型市场结构,说明市场竞争程度还有上升空间。
2.农村金融机构市场行为受市场竞争和制度的双重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村金融机构采取了积极的市场行为。但因监管部门担心可能的风险,相关方面的制度性约束,使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市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及业务创新程度较低。
3.农村金融市场绩效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市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以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规范组织行为,进一步改善市场的绩效,促使农村金融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政策建议
制度与SCP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制度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整个农村金融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反过来农村金融机构的行为和市场绩效也是农村金融产业制度变迁的动因。
1.进一步改善城乡金融市场二元分割的局面, 构建有利于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农村金融机构新体系和制度新体系。只有统筹发展城乡金融市场,促进城乡金融机构间的竞争, 避免农村金融机构偏离“三农”而“偏向”城市,才能真正建立起富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2.进一步放松进入壁垒管制及价格管制,放宽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和业务创新的自主权。放松进入壁垒,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培育和支持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在农村地区发展区域性中小金融合作机构,持续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改革,优化市场结构,将有利于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12]。另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和业务创新,使农村金融机构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快抵押担保和保险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高风险、高成本是农村金融的特点,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降低其服务成本及风险,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理性”经济主体,才能真正服务于农村金融市场。民营化、低门槛的“准入政策”应包括如保险业、担保业、证券业等本属于农村金融的其他领域。因此,应建立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农业保险制度等。
[1]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7,(8):11-16.
[2] 郭沛.农村金融市场降低准入壁垒分析[J].银行家,2007,(5):105-106.
[3] 周孟亮,李姣,孙良顺.基于SCP视角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60-166.
[4] 张正平.我国农村信用社市场结构与行为的SCP范式分析[J].现代财经,2010,(10):28-35.
[5] 朝克,吴彦惠.基于SCP范式的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26.
[6] 闫章秀,高锁平.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SCP范式研究[J].农村经济问题,2009,(2):60-65.
[7] 汤自军,张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SCP分析[J].兰州学刊,2010,(2):96-100.
[8] 黄慧春,褚保金,张龙耀.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和农村信用社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0,(2):81-87.
[9] 熊德平.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金融发展研究,2013,(1):17-22.
[10] 黄建欢.制度与SCP的关系----基于中国证券业的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
[11] 黄建欢,尹筑嘉.SCP分析范式在金融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7-51.
[12] 常青.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8-132.
A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Market in Rural Area of China
ZHAO Xue-mei
(College of Business, North 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hina)
Based on SCP analysis framework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effe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 throughout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related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efficiency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reforms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 and provided relevant suggestion as follows: altering the situation of binary segm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financial market and developing the urban and rural financial market evenly; liberalizing the entry barriers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providing sufficient decision-making r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product and innovation among these agencies; speeding up to formulate the related supporting regulations of security guarantees and insurance,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financial market in rural area of China; SCP analysis framework;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behavior; market performance
2015-11-0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YJA790161)
赵雪梅(1971—),女,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F830.34
A
1008—1763(2016)01—0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