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青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上海 200081)
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秦青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上海 200081)
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筛选在人际交往有困难的12名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结果: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表达交谈有着显著效果。结论:团体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加以使用和推广。
团体沙盘游戏 人际交往能力初中生
团体沙盘游戏疗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迪·多美妮科开创并发展起来的。团体沙盘游戏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沙盘游戏活动,通过团体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认识自我和探讨自我,观察并接纳他人,影响团体的人际关系和交往特点,以及团体中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对团体和个人产生治疗效果(张日,2006)。已有研究表明(范国平,高岚,李江雪,2003;陈静,2005;彭贤,朱丽霞,2011;孙萍,曲云霞,吴军,2013),团体沙盘游戏在对幼儿教育、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对教师群体压力等领域有应用效果。
人际交往贯穿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人生命中重要探索的议题。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更加重视同伴认同,更需要他人的倾听与理解,但却缺乏人际交往所需要的能力,而产生人际交往困扰。在心理咨询室中,很大一部分咨询的比例是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发问。也有研究表明(Rubin,Bukowski&Parker,1998),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
针对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辅导已经逐步在中学开展起来,但是大部分的辅导模式以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咨询为主,这些形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学生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理论,但辅导效果与长期性存在诸多争议。与团体心理辅导在意识层面进行工作不同,团体沙盘游戏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在无意识层面进行工作,不仅在技能上有所提升,还能促进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健全(申荷永,陈侃,高岚,2005)。团体沙盘游戏训练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孙长安,周琳,朱媛,蔡冰冰,陈惠闲,2012),有研究表明,团体沙盘游戏可以有效缓解个体的交流焦虑,改善个体的回避行为,增强理解、包容他人及换位思考的能力(张雯,刘亚茵,张日,2010)。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团体沙盘游戏应用在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上,旨在完善学生的人际互动模式,增强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信任感,促进心理的成长。
2.1 研究对象
通过《人际关系综合量表》问卷测量和面谈,根据量表得分选取得分较高的具有人际交往困惑并愿意参加团体沙盘游戏的初中生1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6人。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人际关系综合量表》筛选出具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初中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由郑日昌等人编制,量表从表达交谈、人际互动、待人接物、异性交往4个方面考查了个体与人相处时行为的困扰程度。共28道题,本量表采用双重记分法,项目记分采取0、1两个等级,每道题作“是”、“否”回答,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用Cronbach'sa系数和分半信度来估计其同质性信度,4个因子的Cronbach'sa系数在0.555—0.680之间,校正后的分半信度在0.508-0.630之间。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材料:沙盘1个,规格:57 cm×72 cm×7 cm,内侧底面与边框为海蓝色,沙子为洁净的海滩沙。各类玩具模型。数码相机一部,用来拍摄沙盘作品,沙盘训练过程及内容记录表,用来简要记录沙盘作品创作过程及成员对作品的解释。团体沙盘游戏单元反馈表,用来了解每次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学生的感受和收获。学生沙盘记录本,用来写下每次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收获或对相关主题的疑问,根据学生写的内容辅导老师给予反馈。
2.3 研究设计
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接受团体沙盘游戏人际交往辅导,控制组不做干预。
2.4 研究过程
本研究分为四个阶段,首先通过问卷筛选得分较高人际交往困惑的初中生1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6人。
其次,进行系列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根据北师大郑日昌教授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包涵的表达交谈、人际互动、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四个方面为辅导内容,利用学校拓展课时间每周五13:00—14:30在学校沙游室对六名实验组成员实施系列团体沙盘游戏活动方案,10次活动全体成员全部参加。第一次活动,通过挑选“能代表自己特点”的沙具和送给成员特点沙具促进成员相互熟悉,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共同制定团体规范,签订承诺书;熟悉自发性团体沙盘玩法,为下一次课做准备。第二次和第三次均是自发性团体沙盘活动。共制作六轮,每人每次只允许一个动作(摆放一个沙具或者移动沙子),期间不允许语言交流,不能将沙具放回,不能挪动自己或他人摆放的沙具,制作结束后,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给沙盘命名。第四次是表达交谈团体主题沙盘。通过在沙盘中创设情境,由学生自主选择沙具,引发学生讨论如何开始交谈以及如何顺利交谈。第五次和第六次是人际互动主题团体沙盘。人际互动的形式是合作与竞争,将人员和沙盘各一分为二,创设合作与竞争的氛围。第七次是待人接物主题团体沙盘。通过创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场所的沙盘情境,对精心筛选出的32条待人接物的礼节进行讨论,说一说他们各自认同和需要加强的礼仪。第八次和第九次是异性交往主题团体沙盘。从认知上认识到异性交往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类型,了解性别差异,并通过沙盘情境的模拟掌握异性交往的尺度与提高异性交往的技能。第十次是结束的自发性团体沙盘,表达收获与感受。从自我评价、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表达进步。在每次团体沙盘游戏结束后,发放团体沙盘游戏单元反馈表,进行个别访谈与辅导,并要求学生完成沙盘本。
第三个阶段是在辅导之后,填写《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后测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
最后,对团体沙盘游戏单元反馈表、个别访谈和沙盘本进行质性分析。
2.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 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的研究
3.1.1 辅导前一般情况比较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统计学变量情况见表1,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辅导前两组学生具有可比性。
表1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n=12)
团体沙盘游戏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人际交往状况及各维度比较见表2,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交往总体情况及表达交谈、人际互动、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五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两组具有可比性。
表2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两组学生人际交往情况比较(n=12)
3.1.2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实验组人际交往情况对比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实验组人际交往对比情况见表3,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在人际交往总分和表达交谈这一具体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591,p=0.016;t=2.443,p=0. 007),表现为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后实验组学生人际交往总分明显低于辅导前,实验组学生在表达交谈这一具体维度上得分明显低于辅导前;在人际互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这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表3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实验组人际交往情况对比
3.1.3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交往情况对比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人际交往对比情况见表4,发现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人际交往总体情况差异显著(t=-3.463,p=0.013);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表达交谈和与异性朋友交往两个具体维度上差异显著(t=-3.926,p=0.003;t=-2.963,p=0.014),在人际互动和待人接物两个具体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表4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人际交往对比情况
3.1.4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控制组人际交往情况对比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控制组人际交往对比情况见表5,在人际交往总体情况、交谈、交际语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5 沙盘游戏辅导前后控制组人际交往对比情况
3.2 对团体成员单元活动总结的研究
团体沙盘游戏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的效果,如“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提高,使自己成为受别人称赞的人,让自己的人缘越来越好”;在表达交谈方面也很有帮助,如“通过倾听和提问,可以更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在人际交往,应该要主动,主动能使你交到更多朋友。不要一味认为主动很尴尬、困难,我们应该要勇敢跨出这一步。”、“不论什么事,都要大胆的说出来,这样其他人才会给你很好的建议,让你打开心结,这样会让性格更勇敢,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不敢解释之类的问题”。
4.1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效果分析
通过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人际交往能力状况比较发现,辅导后的团体在人际交往总体情况和表达交谈这一具体维度有显著性差异,显示了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有效性。每次辅导结束之后,成员借助沙盘本写下感受、收获或疑问,辅导老师会根据内容有针对性地即时回复。从他们的文字中,也可以很真切的感受每位成员在每次辅导之后内心深处都在发生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其思考、探索,并将团体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实验组通过系列团体沙盘游戏人际交往主题的辅导,在自由与保护的空间里,个体自由选择与摆放沙具来表达无意识中的内容,在轻松和自然的状态下与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互动,个体不需要担心他人会窥视自己的内心,从而减轻了个体的参与焦虑,能更放松地探索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我表达能力,无论在表达交谈、人际互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这四个维度都需要个体敞开心扉,表达想法与感受,所以表达交谈这一维度达到显著性差异。
4.2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机制
团体沙盘游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自由与保护空间的创建。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这种敢于真诚的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做法会带来更多有利人际关系建设性发展的机会,使组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谐。
其次是在团体关系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彼此间的倾听与提问,可以引发深刻的觉察,了解想法间的差异,促进理解。透过视觉化的体验,团体沙盘能够协助团体成员专注,并且借由具象化的呈现分享及交流,使成员能够更具体的了解沙盘中的情境,看见更好的解决方案,进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机会(Shen&Armstrong,2005)。沙盘老师示范的对他人不做批评,只是去理解和共情的态度也会给全体成员一种积极的影响(陈静,2005)。
此外,沙盘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游戏、交流的载体,再加上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天性,因此沙盘游戏很容易把学生融入到一个团体里,在游戏中,可以自然的绕开防御,尽情的提出自己的游戏想法和看法,发现自己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解决方式,不断完善人际互动模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3 人际交往系列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方案的特点
在本研究中,围绕着主题目标,从四个方面设计:表达交谈、人际互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涉及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倾听、表达、合作竞争、异性交往等,也包括礼仪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所需要优秀品质的培养,如自信心、主动性和勇敢,整体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其次,在每次团体沙盘游戏中发现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一对一的认知和行为上的指导。除此之外,借助沙盘本进一步对人际交往的话题进行展开和深入,引导学生将团体沙盘游戏辅导过程中的收获联系学校和生活的实际,解答他们的困惑,肯定他们的成长,从而再次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沙盘游戏对于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显著效果。辅导后的成员更懂得倾听和提问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彼此,意识到主动交友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待人接物的礼节性,学会异性交往的尺度和原则,收获了友谊。同时这种形式轻松有趣,深受学生喜欢,可以作为提升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以使用和推广。
[2]范国平,高岚,李江雪.“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2):51-54.
[3]陈静.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十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4]彭贤,朱丽霞.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J].心理科学,2011,34(3): 723-726.
[5]孙萍,曲云霞,吴军.团体沙盘游戏应对教师群体压力的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26-1528.
[6]Rubin K,Bukowski W,Paker J G.Peer.Interaction,Relationship and Group.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2003(10).700.
[7]申荷永,陈侃,高岚.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124-128.
[8]孙长安,周琳,朱媛,蔡冰冰,陈惠闲.团体沙盘游戏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23(4):47-50.
[10]Shen,Y.,&Armstrong,S.A.(2008.Impactof group sandtray therapy on the self-esteem of young adoleseentgirls.JournalforSpecialists in Group Work,33,118-137.
附量表:
郑日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有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或“非”两种回答,“是”打1分,“非”打0分。请你在认真完成后对测验结果做出解释。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在。
3、过分的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态。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的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的听取各种意见和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和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人际关系总体评述:
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他人,愿意和他人在一起,他人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的不错。而且你能够与丛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你与异性朋友相处的也不错。总之,你在交友方面不存在或较少存在困扰,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或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你与他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你的人缘一般,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于一种起伏波动之中。
总分在15——20分之间,说明你在与他人相处上行为困扰较严重,总分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人际关系具体方面评述:
A:表明你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题号:1、5、9、13、17、21、25
如果你的得分在6分以上,说明你不善于交谈,只有在极需要的情况下你才同别人交谈,你总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烦恼,你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往往无法专心听别人说话或只对单独的话题感兴趣。如果得分在3—5分之间,说明你的交谈能力一般,你会诉说自己的感受,但不能讲得条理清楚。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但还是做的不够。如果你与对方不太熟悉,开始你往往表现的拘谨与沉默,不愿意跟对方谈,但经过与对方的一段时间的接触后,会主动与对方交谈。如果得分在0—2分之间,说明你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感情,因而在与别人建立友情方面,往往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成功。这种优势为你的学习与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心境,而且常常有助于你成为伙伴中的领袖人物。
B:表明你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题号:2、6、10、14、18、22、26
如果得分在6分以上,则表明你在社交活动与交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行为困扰。在正常的集体活动与社交场合,你往往感到更加紧张而扰乱你的思绪,你往往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形象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孤独的境地。总之,焦急与交友方面的严重困扰使你陷入“感情危机”和孤独困窘的状态。如果得分在3—5分之间,则表明你在被动地寻找被人喜爱的突破口。你不喜欢独自一人呆着,需要与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大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而且你心有余悸,生怕在主动行为后的“冷”体验。如果得分低于3分,则表明你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你的人际关系和谐,不存在较明显持久的行为困扰。
C:表明你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题号:3、7、11、15、19、23、27
如果得分在6分以上,则表明你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你也许常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或者你过分地羡慕别人以致妒忌别人。因此,其他同学可能回报给你的是冷漠、排斥、甚至是愚弄。如果得分在3—5分之间,则表明你是一个多侧面的人,也许算是一个较圆滑的人。对待不同的人你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人对你也有不同的评价。你的朋友关系某些方面是和谐的、良好的。某些方面却是紧张的、恶劣的。因此,你的情绪不稳定,内心极不平常,常常处于矛盾状态。如果得分在0—3分之间,表明你较尊重他人,敢于承担责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你常以真诚、宽容、责任心强等个性获得众人的好感与赞同。
D:表明你跟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题号:4、8、12、16、20、24、28
如果得分在5分以上,表明你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你存在着过分思慕异性或者对异性有偏见。你会不知如何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扰之中。如果得分在3—4分之间,表明你与异性交往时行为的困扰程度一般,有时你可能会觉得与异性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有时又觉得是一种负担,你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最合适。如果得分在0—2分,表明你懂得如何正确的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对异性朋友持公正的态度,能大方、自然地与异性交往。你是一个较受欢迎的人,无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
此文属于个人上海市青年课题《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秦青,工作单位: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毕业院校: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职称:中学二级;现从事研究领域:学校专职心理老师;
已发表的论文:
1.独立撰写的文章《梦魇与完美——解读电影<蕾切尔的婚礼>》被收录徐光兴教授主编的《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
2.发表《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国内外经验》于《校园心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