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方法新论

2017-01-17 14:00邢殚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

邢殚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就是通过“读、听、说、写、改”的“五步”综合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也叫“五步教学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知识和“读、听、说、写、改”等能力的综合教学。一篇好习作,可以窥见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能力的一斑。而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还没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教师怕教作文,原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作文的点评不到位,难以教出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另一方面是学生普遍怕写作文,对作文写作不感兴趣。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曾说过:“模仿不是耻辱,而是捷径。模仿是培养我们语感的最重要方法。”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是个人对语言的感受相关的。初中阶段对培养一个人的语感至关重要。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培养起一个人对语言的感受,那么后来的努力可能会事倍功半。掌握了一种很好的语感,就好像一个从事音乐的人很好的掌握了一种乐感一样。”因此初中生,在作文写作上也是以模仿切入,在模仿基础上再创作,再摸索出自己的作文特色。

针对以上问题和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经过我十多年语文教学一线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什么是“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读、听、说、写、改”的“五步”综合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也叫“五步教学法”。

首先,老师要有选择的找范文,请学生来“读”。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范文的选择,一个是学生的朗读。尤其是范文的选择,主要围绕教学的意图来完成。中学作文主要还是记叙文为主,兼顾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等。所以在范文的选择的时候,有四个方向:一是选择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文章;二是选择和与课文学习相结合的文章;三是选择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文章;四是选择题材新颖、开拓视野的文章。个人倾向于选择杂志报刊的文章,像《中学生优秀作文选》、《新安晚报》、《大江晚报》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当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训练朗读的能力、口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全文有一个了解的基础上,争取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和精髓,如果一遍吃不透就多读几遍。

其次,学生应该集中注意力听完所读的内容,自我总结体会,并寻找文章的结构提纲和要点,这是“听”。“读”和“听”,都是“雁过”的范畴,是教学法的基础。“读”和“听”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相补互促的两个方法。我发现,在中学作文课上,学生往往是听老师说了一节课,似乎都听懂了,但一下课,学生什么也记不住,再写,也写不出来。所以,一定要带有目的和想法去“听”。在听的过程中,运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分析方法,去积累体会、认识和感受。

第三步“说”,指的是针对所读所听的内容,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对文章的分析和体会。叶圣陶说,“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罢了,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尽管此时学生不能完全还原出来,但大体上会有轮廓,这就是所谓的“留痕”的第一步。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记的内容,全班同学针对结构、针对语句、针对修辞等等来“找茬”。学生在叙述越有遗漏的地方,越能暴露出学生在作文写作上薄弱的问题。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叙述绝对不是“还原”,而是“组织”,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重新组织素材,进行创作。这时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拨,学生会茅塞顿开,知道自己作文的漏洞所在。

再次是“写”,根据交流的过程,学生完善自己的认识,对范文加以演绎、加工,并练习写作,这是“留痕”的第二步。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学生每天都要和父母、老师、同学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他们首先就把人作为观察的对象。学生不仅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等,还探索着去观察人的心理,即察言观色。他们课余在一起谈论老师的时候,能把每个任课老师饰演得惟妙惟肖,往往能引来全体学生包括家长的共鸣。姑且不去评价这种行为的优劣,就此可见他们并不缺乏观察的对象,也不缺乏观察的技巧,更不缺乏对观察的总结,而是缺乏在作文中表达的技巧。比如,魏巍写我的老师“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为后来的师生相认提供了宝贵的条件。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只要将这些观察的特点,有秩序的组织出来,写下的东西自然就鲜活了。可见这种“写”,绝对不是“仿写”。正是因为有了“读”、“听”、“说”的过程,上升了“写”的层次,而这种“写”的本质就是“创造”而不是“复制”。之所以强调“说”“写”的过程,正是“雁过留痕法”的教学特点所在。

第五步是教师指导,对学生作文进行“阶段性”的点评,并要求学生进行修改。所谓“阶段性”,当然就是指这个修改的过程不一定是一次完成的。而这个“改”的过程对学生在“读、听、说、写”上有更高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螺旋式上升,这样一堂作文课下来,学生作文本上会有一篇完整的习作。在阶段性点评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一是要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二是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三是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四是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读、听、说、写”的过程中印象较深,自然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就会较深,在日后的写作中就能做到厚积薄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在作文写作上就会大有长进。

我个人认为:“雁过留痕教学法”是一种理念,虽然浅显,但行之有效。一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调动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二是针对当今的中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怕写作文,通过“雁过留痕作文教学法”的培养使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文;三是通过写作文,能使学生从中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和认可;四是通过持续的、反复的训练和强化,让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中分析方法、分析技巧熟练运用并加以吸收;五是通过不断地修改,让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得到升华的同时,逐步的在文章中有所体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使作文成为生活需要,成为有趣的成长体验,从根本上还学生作文教学的阳光和蓝天。

以上是我作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通过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的几点总结。供各位参阅,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80

[2]作文教学的魅力在于创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9(z2)

[3]教师写作实践与作文教学 教育探索 - 2007(11)

[4]让作文教学汇入生活的清泉——谈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2008(7)

[5]创新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整合之研究 教育与职业 - 2008(18)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