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摘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成为师生所共惧,让人深思。改变的方略,为许多人所共同关注。本文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际出发,从“起步于观察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和“适时练笔成文,指导学生把写作知识提升为技能”三方面探讨了改变现状的具体做法,接地气,也应该有效果,至少可以引起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改变;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与原来的要求相比较,降低了许多要求。然而,农家学生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依然怕教作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何呈现如此局面?该如何走出困境?居于此,笔者谈谈具体的认识和体会。
起步于观察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淌。”把学生从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和体验,改变作文写作的“苦”与“烦”。
“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要让学生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比如,指导学生认真体验农村生活,并诉诸笔端。农村生活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熟悉而亲切,可挖掘的素材有很多。野外劳动生活,农家孩子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是闻着田野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长大的,劳动会给他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也为他们提供了流汗流泪的切身体验;农村的节日习俗,比如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再加上各种红白喜事,这些农村习俗具有独特性,极富生活色彩;四川的舞龙、迎财神等富有生活情趣。所以,鼓励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记录身边的真人真事,关注班级、学校和社会动态。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记得教学三年级有关传统节日的作文,有个学生写道:“年二十八那天,我和大人们去采办年货,我们一路有说有笑的走着。隔壁的赖阿姨说:‘今年要买红瓜子,日子过得红火。邻村的廖大婶就说:‘我要买条鱼——年年有余。你看中国的风俗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呀”这样一来,学生逐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
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为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也用普通话交谈。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在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同步产生,写作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每次习作练习,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多向评议,欣赏提高。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适时练笔成文,指导学生把写作知识提升为技能。“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就说《爬天都峰》一课吧,作为山区的孩子上山下河是他们常做的事,而真要让学生写关于爬山的作文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在学习《爬天都峰》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被描写天都峰山高路险这段文字所吸引,眼神里流露出求知的强烈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忆平时爬当地名山——云顶山的亲身体验,然后以“游云顶山”为题,写一篇有特色的作文。有《爬天都峰》作参考,又有亲身游览云顶的体验,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有味,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车上下来,沿小公路出发步行几十分钟,就来到云顶山脚下,抬头一看,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难怪当地村民把这座石山命名为云顶山,石级像从天而降,让人感到心头发颤!”小作者描述很形象呀,虽模仿了课文的某些写法,可也不乏自己的特色呀,让人一读,就想取云顶山一睹为快!
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正确认识,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改变固有方法,就会走出语文作文教学的樊篱,闯出一条高效,明朗的新路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就会慢慢得以改变!
参考文献:
[1]谢桂林.浅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途径.新课程学习.2011.8;
[2]杨进红.回归作文训练的本体:真实地写作.广西师范大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