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论价值哲学与实践价值哲学的价值维度

2017-01-17 20:49张家菖
商情 2016年45期
关键词:价值论主观哲学

张家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哲学的实践论转向,解决了科学的真理观问题,并为唯物史观的创建奠定了基础;而邓小平关于实践价值哲学的论述则标志着价值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价值哲学结束西方主观主义价值论特别是情感主义价值论和机械客观价值论等理论价值哲学的影响,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尊重事实,讲求实效,用事实来说话,是实践价值哲学的现实意义。

理论价值哲学实践价值哲学价值维度;

一、理论价值哲学与实践价值哲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即“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理论上的讨论、争论所能解决的,只能通过实践来解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只能由实践来证明。

理论的价值哲学是离开实践,单纯从理论上去探讨价值问题的哲学理论;实践的价值哲学则是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的价值哲学。理论的价值哲学以唯主体论或唯客体论的单极思维作指导;实践的价值哲学则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作指导,全面地审视价值。理论的价值哲学无视事实,无视实践的检验;实践的价值哲学则从事实出发,尊重实践检验。理论的价值哲学脱离实际,无法指导实践,运用于实践会产生混乱;实践的价值哲学从实践中产生,密切联系实际,能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二、理论价值哲学混乱及现实困境

西方理论价值哲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独立的哲学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满足需要论、情感愉快论、欲望对象论等主观价值论居于主导地位。第二,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对峙并存。这个时期各种主观价值论观点依然存在,又产生了两种客观价值论:一种是直觉主义价值论,认为许多事物本身就是善的或恶的,即认为价值是许多事物自身固有的,价值不能下定义。另一种是现象学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独立于评价主体及其载体之外的、客观的、绝对的、自明的、先验的,否认价值的相对性、历史性。这两种观点都坚持价值的客观性,忽视主体的作用,都认为价值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都不能解释价值因人而异的现象,实质上都是机械客观论。这两种观点,由于其机械论、独断论,在与主观价值论的斗争中逐渐走向衰落、消亡。第三,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是主观价值论特别是情感主义价值论统治的阶段。这个阶段西方主观价值论有情感说、兴趣说、欲望说、需要说、评价结果说、心灵赋予说以及把价值理解为情感、态度的情感主义价值论。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情感主义在西方价值哲学中居于统治地位。这个时期,在价值哲学领域,虽然也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如功能价值论、系统价值论、自然价值论等,但都影响不大。70多年来西方价值哲学长期受主观价值论,特别是情感主义价值论的统治,使西方价值哲学基本理论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三、实践价值哲学的诞生及发展

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这启示我们,人也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对价值的理解的正确性。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是通过实践结果来证明的;在实践中证明对价值理解的正确性,也应通过实践结果来证明。所以,应从实践特别是从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问题,而不应离开实践去理解价值问题。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结果则是这一过程的产物。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有助于克服西方价值哲学中的唯主体论和唯客体论两种片面性,能够全面地科学地揭示价值的本质。实践价值哲学正是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

实践价值哲学产生于实践过程中,产生于与严重的困难作艰苦斗争的实践之中,产生于1962年中国人民探索前进道路的实践活动中。1962年,我国刚刚经历了三年严重的困难时期。当时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如何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一些地方的农民自发地搞了“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等形式,受到农民的欢迎。对这些生产组织形式到底应该怎么看待?一种看法认为,包产到户就是单干,单干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复辟倒退,应坚决反对。

西方价值哲学中的主观主义价值论,特别是情感主义价值论,把价值等同于评价,等同于价值判断,从主体情感、兴趣、欲望、需要出发去理解价值的本质,或认为价值是情感的表达,是一种主观偏好,把价值看作是主观随意的东西。“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应满足人们的一切合理的需要,而不是满足任何需要。”满足不合理、不健康的需要,是有害的,只有负价值。所以,以需要为价值标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而邓小平则认为,应从实践特别是要从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实践、实践结果具有直接现实性,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就有力地坚持了价值的客观性。

实践价值哲学的根本特点,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去理解价值。实事求是使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起来,使邓小平的实践价值哲学思想奠基于科学基础之上。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他的这一思想,从主客体关系来说,就是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实效、效益、效果、效应;衡量客体价值的标准,就是看其对主体的实效、效益、效果、实绩。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基本原理,既克服了西方主观价值论特别是情感主义从情感、兴趣、欲望、需要理解价值的片面性,又克服了西方客观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体固有属性的片面性;既坚持了价值的客观性,又避免了机械论,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局限,从而解决了价值本质和价值标准的客观性科学性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23-124.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猜你喜欢
价值论主观哲学
超越认识论与价值论之争的技术实践真理研究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价值论视阈下的环境价值
对立与存在
泛目的资产评估
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研究中的辩证法价值论与实践观前提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