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兵
摘要: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思想品德教学高效性的关键在教师。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教学策略,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掘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思想品德教学事半功倍。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通过有效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构建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知识技能的习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理解生命的意义,积累生命的体验,实现人生的价值。”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要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基。课堂中学生有活力、有动力、在成长,教师在点拨、在参与、在体验,师生共度生命的历程。打造生命课堂、高效课堂是其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的培养,忽视感情、态度、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个性受压抑,能力受到制约,课堂效率低下。显然,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研究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引导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教师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事和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特别是贴近学生身边的事情,将其与课文理论挂钩,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抽象的课文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内容具有抽象性,教师只说教材,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我要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挫折,而且给几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亲历来理解“人生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们都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这样的理解比老师的说教更深刻,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被“灌输”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以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创设其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比如,在讲“忠实履行义务”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说句心里话》,并配有画面,让学生一起跟着哼唱,看着那动人的画面,听着那优美的旋律,学生会犹如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感受到:我们能幸福安宁的生活,与广大解放军战士忠实履行保家卫国的义务是分不开的,这种效果是传统的模式无法企及的。
五、加强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知付诸行动呢?我认为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取得实效的最关键节.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社会调查、参观活动、主题班会设计、教育宣传策划、主题行动等,通过实践,学生能在具体活动中提升思想品德,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让学生开展“感恩行动”的主题活动,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或父母生日等特别的日子开展各式各样的感恩行动,并写成书面心得体会,在教室黑板报中出版专栏,扩大宣传教育,形成氛围,相互督促,共同铸造感恩之心.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一段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会他们生活、做人非常重要,通过进行感恩教育能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师长之恩,表达感恩之情,思索报恩之举,从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报恩之行.让学生从感恩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边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并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从而可以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也是最终极目标。
总之,为适应思想品德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在实施新课程中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