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
高校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智库,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各级政府对科学研究、科学决策、科学行政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支持力度和投资强度不断提升,各大高校产生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流,随之而来科研经费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着科研事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及其机制中存在问题的根源,针对科研项经费申请、经费使用、经费监督管理的全过程给出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智库,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各级政府对科学研究、科学决策、科学行政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支持力度和投资强度不断提升,各大高校产生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流,随之而来科研经费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着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密度,建立健全了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等监管机制。在这种大背景下,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某些支出比较随意;结余经费过大;等等。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监督检查的重点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日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意义
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与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经验、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案例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多个方面、层次分析了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及其机制中存在问题的根源,针对科研项经费申请、经费使用、经费监督管理的全过程提出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体现在: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推进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进程,充分调动科研活动相关机构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发达国家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介绍
1.美国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其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就是以项目合同为依据,并且严格执行项目实施各阶段的经费预算,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需求的所有费用都明确列入预算,预算经审查通过即成为合同经费执行的根本依据。大学因承担科研项目而产生的公共开支在政府许可范围内以间接费用的形式列入项目预算。
2.德国
德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州政府的财政拨款,拨付方式分为直接资金和一般资金,政府左右着高校科研的方向。科研经费的州政府将资金拨到学校财务部门,学校根据各院系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科研成果等标准,把相应的资金分配给院系,院系再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科研经费一般由课题负责人管理支配,学校不从中提取管理费。在课题结束后财政划拨的科研经费如果仍有结余,就划入该课题负责人的下一年度经费中,如超过总数1-5%的剩余科研经费会被收回。
3.英国
英国1999年开始在高校推行透明核算方法(TRAC),对来自政府和其他资助方的各项经费按标准的方法进行核算,分为直接发生成本、直接分配成本、间接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包括项目聘用的专职工作人员费用、设备、消耗品费用,及差旅费等其他科研费用。直接分配成本是指几个项目共用应分摊的人员费、设备费等,间接成本是指提供科研支撑条件的人员费用、行政管理人员费用及图书馆、信息中心等费用。2005年开始对竞争性项目进行全经济成本核算,以期解决高校快速增长的竞争性项目严重挤占教学经费的问题。
(二)国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的提高,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议措施。郝立纺、聂占五(2004)提出了科研项目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黄爱华(2005)针对高校科研结余经费管理提出完善要对科研经费实行全过程控制,准确核算科研结余;将结余经费使用权重点放在院级,调动学院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积极性。张德英(2006)提出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独立核算科或二级科研财务核算机构,将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由专人进行项目全程财务监督管理,科研财务管理从事后管理转变为全程管理。黄永林、李茂峰(2013)认为应规范间接费用管理,建立课题组劳务补偿机制;改进经费预算管理,实行动态分类科学管理;完善经费资助方式,建立绩效考核拨款机制。
综观上述文献,国内研究者在科研经费的管理研究方面己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借鉴了国外的部分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了解决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某些方面问题的相关对策,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如此,既有研究成果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相关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薄弱,系统性稍欠;相关分析不够深入,不够深刻;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是对会计业务具体操作手段的研究,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研究集中在国家政策、体制层面,对构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缺乏系统的研究,在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
三、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科研究科研项目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科研经费的管理还相对比较薄弱,虽然有相关的法规依据,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管理需进一步规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社科科研项目管理未能很好体现社科研究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难以适应现实需要
相比自然科学研究,我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在经费资助方面起步比较晚,无论在政策法规支撑上还是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与创新上,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经费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一是政策法规较为滞后,支持人文社科繁荣发展的作用有限。目前,各地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执行的是2007年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各地社科规划部门也是据此制定本省市的管理办法。而此管理办法(包括地方的管理办法)的一些规定已难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亟待作更加符合人文社科研究特殊性的修订。
二是现行的专项资金拨付体制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果。专项资金拨付,主要通过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但是由于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到资金配套有一个过程,因此很多专项资金拨付到科研单位的时间都比较迟,甚至有的将近年底才拨下来。这一状况导致出现项目资金突击“花钱”的现象,甚至造成会计年终时形成大量的资金结余。
三是一些应急项目,如上级领导交办、具有较强时效性的课题等,立项与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够科学规范
虽然一直强调预算管理,但由于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加上经费管理有欠规范,预算与实际执行不符的“两张皮”情况时不时会出现,使预算编制难度加大,甚至影响经费使用的安全。
一是预算申报环节过于盲目和仓促。多数情况下,在专项课题立项申报的过程中,项目课题组存在前期工作准备不足,仅仅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编制经费预算。而财务部门缺乏对项目的认识和理解,难以对专项课题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判断。
二是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据有关研究人员的调查,高校及科研单位,一方面存在着经费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又由于部分经费负责人缺乏经费管理使用的经验,计划意识不强,经费使用中常常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导致出现经费沉淀严重、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三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缺乏约束力。在项目立项时,对预算的认识理解不足,对资金使用进度和使用方向核算不准确,甚至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经费使用方案来加以约束,导致一些资金在使用时有较大的随意性。
(三)课题劳务费的相关规定亟待合理改进
国家现行的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对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参与人员、临时聘用人员计列5%—10%的劳务费;对外聘的专家计列5%—10%的咨询费,而课题组成员则不得领取劳务费。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规定,忽视了社科研究的特殊性,轻视了社科研究的脑力劳动价值。由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定作为依据,使社科项目的科研人员不能名正言顺地领取脑力劳动报酬,因而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乱象。
一是经费报销存在“虚假”现象。目前,高校及社科研究单位在科研经费使用报销中存在虚构项目组成员以套取人员劳务费,虚列各种符合名目的发票套取经费等。
二是财务审核难度加大。由于会计核算往往处于事后阶段,只能视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理给予报销,却很难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进行核查,更难以衡量和把握项目资金的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有无浪费现象。
(四)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督机制
在科研经费的实际管理中,往往缺乏有效跟踪管理、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主要表现为重立项、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预算、轻审核,重预算编制、轻决算审计等。尤其是对中期的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的管理、检查、监督比较薄弱。
四、对我国社科研究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意见建议
中央制定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开支,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打造阳光财政,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经费的浪费挥霍情况,同时也为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因此,本人想提出以下建议:
(一)财政部门要从源头上关紧“水龙头”
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说:“现在科技项目和经费分配仍以政府配置为主,这种以行政为主导的方式往往造成花了大钱而收效不大。”应严格测评项目支出,依据“据实拨款”,不可随意拨款,拨款这个环节口子开的太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项目组乱花经费的后果。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科研立项环节的评审论证制度
要改变“钱随项目走”的经费分配方式,通过绩效评价让每位研究人员获得相应的科研经费,经费使用要公开透明。要改变项目立了项、经费就能拿到手的局面,完善科研立项环节的评审论证制度,实行同行评议机制和评审回避制度。
(三)加强预、决算管理,使一切课题的分拨、开支公开透明、阳光化
加强预、决算管理,建立严格的预、决算管理、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加大预、决算执行的监督力度。据笔者了解,在实际报销过程中,虽然按照财务规定必须严格按预算表执行,但由于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经常出现大量课题中途修改预算的情况,甚至有的课题是在经费支出完之后再做预算。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严格实行产出考核
应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按照科研目标设置科学合理、适用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严格实行产出考核,同时,在设置考核指标时,也要注重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相结合。建立绩效考核拨款机制,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对课题实行拨款。
(五)建立科研经费审计制度,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
为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和跟踪反馈,科研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人员。每半年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核课题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上执行预算方案的情况。大中型课题经费应按进度拨款,便于对课题的进展进行监督。在跟踪监督过程中,发现课题经费不按规定使用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发现严重问题又无法纠正的,应停止拨款,并追回剩余经费,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课题完成后,要督促课题负责人及时做好经费决算。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W·布什威.高等院校科研管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柯光辉,谌洁.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4(4):73-74.
[3]郝立纺,聂占五.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J].河南科技,2014(12):17-18.
[4]黄爱华.绩效预算导向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87-109.
[5]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高校园地,2006(8):125-148.
[6]李智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全成本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5.
[7]张德英.高校科研经费实施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事业财会,2006(104):63-65.
[8]牛述芳.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0(2):41-42.
[9]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