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017-01-17 21:34鲁刚军
东方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师生关系

鲁刚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表明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具有指向性、协调性和绩效性。它包括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当人的需要具有确实的目标并呈现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期望时,需要便转变成动机推动人积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所以,学生个体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方面。学生个体积极性调动问题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虽然人们各说不一,但有一点都是共识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倡导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突出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小学生的学习语文性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进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越好。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地位进一步明确,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像过去老教法一样,继续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手段,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出来,学生来不及消化,结果适得其反,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不能像近些年部分教师讲得公开课一样,把语文课堂变成“表演课”、“政治课”、“思品课”,学生像个演员一样一味的去表演,完全是虚招数,形式主义,学生学不到任何东西,更不能像部分极端课改学校,教师完全撒手不管,任凭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完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违反了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新课改的课堂应该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在教室指导下的学习相结合,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旁边默默守护,发现学生学习跑偏,马上及时纠正,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不会偏离学习目标,进而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的语文训练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体现“以训练为主”的观点。语文训练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部分。课内训练要立足专题课文内容,训练内容丰富多彩。由于教材以专题内容作为主要编排目标,因而课文的选编开放而丰富,形式多元化。在训练点的选择上不像以往那样,把读写训练内容作为选择课文的主要出发点,着重考虑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是否与训练点相吻合,而是因专题内的课文而异,随机总结提炼读写训练点,语文知识信息丰富,读写面扩大。如,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专题,选择了四篇中外经典童话,在“我的发现”中提炼出的知识信息是:“我发现童话中的精灵鸟兽能像人一样说话”、“童话想像丰富”、“童话引人入胜,还能给人以启示”。把这四篇童话的共同特点作为本专题的读写训练点。五年级下册“语言的艺术”专题,通过相声、剧本、笑话,让同学懂得语言要简练、得体、机智,同时也了解了相声和剧本这样的文学体裁。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把这一语文信息体现出来,成为本专题读写的一个训练点。以上的知识内容是过去教材训练点所没有的,它体现语文信息丰富多彩的特点。其次是课外的语文训练,这是“大语文教育”观念的体现,把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借助一些课外活动,来巩固课内训练的成果,提高语文能力。如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编墙报、办班刊、向校刊投稿;组织演讲比赛、朗诵会、辩论会、书法比赛等等,这些都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事实证明,不管是课内训练还是课外训练,由于是把学生真正摆在了主人的位置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被极大地焕发出来,主观能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配合语文训练,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语文能力 。如果这种作法能一贯坚持下去,就能够达到使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目的。进而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质量也会明显得到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有了,兴趣来了,谁还会怕他们不去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走进新课改的今天,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仍然是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天生下来就有的,是靠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如果老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主动的发表意见,说明看法,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老师的每一问题,他本人就有一种“想知道、想明白”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教学,让教学有一个好的开始,平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感兴趣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亲其师,信其道”,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法设法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细心观察和精心呵护,学生才会汇报给教师真正的爱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全国各地都在推广新课程理念,要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地完成新课程教学标准多贵的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体现“以生为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多元成才”的理念,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育,因为小学作为人生正式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对他们未来的意识形态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如果有着良好的互动,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教育孩子是有帮助的,而师生之间如果缺乏沟通、了解,感情就会有隔膜。

以上是本人在长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总结出来的点滴体会,还很不成熟,在这里归纳出来,与同行交流共勉,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途径很多,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让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联系起来,共同探讨和研究,致力于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调动积极性师生关系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数独驾到
响鼓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