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2017-01-17 21:20李秋红庞洪秀吴健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时代互联网

李秋红+庞洪秀+吴健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主要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师技能型专门人才。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素质也是越来越重视,它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技术培养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成为现在高职院校必须要求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

“互联网+”时代那些实际动手能力强,业务技术知识过硬,以及职业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往往能够得到这些事业单位的重视。现在的高职院校主要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在重视对学生技术技能培训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一、互联网+时代为高职院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思维变革。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思维,强调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其中,“用户思维”是核心,它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全新的挑战:教育对象再也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整个知识传播的中心。教育需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育体系的重新设置。

以传统教师为主体的知识霸权观念被颠覆,普遍化、中立化、分科化、累积性的知识观受到挑战。未来知识观将呈现境域化、价值化、综合化、批判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带给职业教育的转型课题至少有四个:第一,境域设计。传统的理论化教学、普遍化技能知识需要向岗位化知识转型。第二,社交分享。传统课堂空间将向社交媒体空间转型,24小时社交媒体的在线分享将成为常态课堂。在网络平台上,教师不再是权威与霸权形象,与学生是平等交流关系。第三,内外融合。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方式,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融合,缩减传统课堂比例,将传统课堂拓展为企业课堂,将传统校园管理模式转型为企业管理模式。第四,开放快乐。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型为探讨式教育,最终过渡到团队整体塑造式教育,营造开放快乐的教育氛围。

“互联网+”时代,学生就是教育的“用户”。虽然高职院校有自己的职业规律与规则,不能盲从“用户需求”。但在信息海量的时代,如果教育固守教师主体地位,那么课堂将普遍面临着“低头族”现象,失去吸引力。以“用户”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并非一味迎合“学生”心理,而是从“学生”心理出发,挖掘适应新教育对象的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1.职业意识淡漠

职业意识就是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在环境和学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和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一些观念和思想。很多学生在进校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是比较盲目的或者是一时的热情导致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目标和发展等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很大一部分人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了的,还有的学生则是不想做些比较基层的工作,有比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并没有在实际中表现出来,只是一些空想。

2.职业心理素质欠缺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心理素质都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没有很强的进取心,还有就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还有些学生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那些和学习相关的事情都不能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在生活中也会因为一些同学之间的小事而大发脾气,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发,从而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3.职业道德认识不够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还不能令用人单位非常的满意。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不仅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度,还对于教师缺少必要的尊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些缺乏相应的信念和理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还有的学生就是对于集体的观念不是很强,缺少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面对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改革的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成为现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1.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和兴趣

在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中,职业兴趣有着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一个人身体内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让这个人专心地做某一方面的事情,并且一直努力地做下去。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工作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职业愿望得到一定的实现,从而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这种职业兴趣,除了一般的讲座还有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看看哪种职业是比较有前途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就可以亲身去接触到这个社会,让自己亲身去体验这些工作中的成就感以及乐趣。

2.体系化设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内容

体系化设计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要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来分阶段地进行培训和教育。一年级学生相应地安排一些专业的认识、企业的参观、以我的梦想等一些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规范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进行一些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探索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还有就是一些吃苦耐劳的品质;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人际关系拓展培训,求职的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求职和就业。

3.全程化培训职业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也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转变之前的教学理念,从基础知识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跟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据了很大的教学课时,学校应该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学生社团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机构,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团体的相关活动,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发展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聂颖。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中国政府网:《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六大热点》,http://www.gov.cn/xinwen/2015-03/02/content_2824119.htm.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时代互联网
e时代
e时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e时代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