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继英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工匠精神”
——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秦继英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工匠精神”是传统职业价值与现代时代精神的融合,其既包含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也包含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创业精神。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是全民族发展进步的保证,对我国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依托。“工匠精神”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职业素质;高级技工
“工匠精神”是传统职业价值与现代时代精神的融合,其既包含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也包含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创业精神。也就是在做事、干工作、学习上的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和敬业。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制造业的大而不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就在于高素质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匮乏,突破瓶颈、企业转型迫在眉睫。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渴望,社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化引起职业人才的严重紧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习总书记指出:“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强调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
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长远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正是中国制造的质量。如何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改善现存的状况,是我们即将面对的首要问题,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据统计,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家,其中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1]。研究发现,这些长寿企业的扎堆出现正是与他们传承的工匠精神息息相关。如今社会充满竞争,各种产品应运而生,只有保质保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潮流中站稳脚步,工匠精神是确保其恒定长久的质量灵魂。大国工匠技艺精湛,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的体现,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也正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建立令世界尊敬的中国制造,就要培养中国的职业人,而这种职业人就必须具备工匠精神,中国才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所以,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是全民族发展进步的保证,是我们不断攀登质量高峰的支柱,更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依托。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转型升级”,既要不断寻求科技进步,也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领域存在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产能过剩,关键技术缺失,企业生产的产品总体处于中低端水平,优质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急切渴望获得更高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纵观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产品总体上都做工精细考究。其原因是企业的精品理念和从业人员工作的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态度。国内的生产规模大多数处在中低端水平,产品供给并不能有效满足社会急速增长的优质需求,国家大力倡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解决供给与需求错位矛盾指明了政策方向。然而,工业进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仅仅依靠生产设备的更新,更需要劳动者(工匠)自身技艺与职业素质的提升[2]。我国正经历着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对我国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匠精神追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企业要想创造科技成果,就会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各式各样的创新形式,寻找新的出路[3]。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科学的进步也离不开创新,经济的推动更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现在企业创造财富是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企业获得利润后会继续投入生产,开始新一轮的创新,这样便会形成新一轮的良性循环。[4]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与创新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全球制造业的变革新潮与我国经济新形态的客观需求也要求我们必须牢抓创新机遇,推崇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具备正是对创新精神最好的传承,它秉承着“专注、执著、创新、奉献”的理念参与到制造业的每个环节,既能保质保量,又能推陈出新,追求完美。2015年9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摊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细节和质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优质产品。”[5]所以,在新的经济革命形态下,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的培育将会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创新动力的传递。
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满足现状,随波逐流,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没有目标,工作仅仅单纯为了满足日常开支。而我国的社会形态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的培育则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工匠精神,可以转变我们的工作态度,将工作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精益求精,提供更为优质的成果,使自己产生荣誉感和敬业精神,那么职业将不再是一种物质形态,而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有着良好传统技艺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历史上从鲁班到隋代的李春,都是大师级的工匠。例如,我们中华儿女为之自豪的万里长城、故宫、西安大雁塔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杰作。回首祖国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早已蕴藏着工匠精神的基因。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国人从纯经济利益追求中、混沌中走出来,成为有责任、有追求的新一代中国人。企业极其渴求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我们的职教毕业生大部分不能直接上岗,上岗后差强人意的职业素质,让企业反映强烈。职业素质实质就是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体现。学校承担着教育责任,老师是承担着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因此校园有匠气,老师有匠心,这样才会在点滴中感染学生。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老师要像工匠们一样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以一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态度,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教育中,真正使教学过程具有价值性、人文性和思想性。老师用亲身经历来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引领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
严格的职业标准锤炼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合企业用人标准、师生严格遵守专业标准规则,精益求精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实现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的零对接,锤炼技术技能,培育工匠精神。
教学实训磨炼意志,培养职业素质。实训是职业院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课堂,老师用心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流程,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直接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操作中感知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内涵。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职业院校自己的信养、文化内涵,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会在其各种教学活动、制度建设上展现出来,而这些又将反馈给老师和学生。
职业院校的学院文化是自己的魂,因此职业院校的工匠文化是成就未来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护航者。
“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我们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的需要;同时也是追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更是工匠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
现在国家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6]。有想法、有作为的企业大胆整改,取得不菲的成绩。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自然要跟上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
“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职业教育走向成功的强大助力,是职业院校提高竞争力和协作能力的重要保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1]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2013.
[2]吴玉剑,刘燕.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职教论语, 2017(4):82-85.
[3]隋学佳,孙阳.浅谈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J].辽宁高职学报, 2017(5)19:94-96.
[4]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5]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
[6]刘延东.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R].《中国教育报》(1), 2016-5-10.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