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华
摘要:听力理解是一个语言与思想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本文采用有声思维研究方法,选择了60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作为被试。笔者对有声思维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转写、切分和标注分类,根据Anderson的语言理解三段式认知框架来分析被试的听力理解障碍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认知;有声思维;听力理解障碍
听力理解在日常交际和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听力理解一直是当今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本文采用有声思维研究方法,根据Anderson的语言理解三段式认知框架来分析被试的听力理解障碍并提出解决建议。
理论依据
Anderson(1996)提出语言理解三段式的认知框架。他认为语言理解包括感知加工(perception),语法分析(parse)和实用(utilization)三个阶段。感知加工是对声音或书面信息的编码。在该阶段,听者密切注意输入,并将声音保留在有回声性质的记忆中。语法分析过程是将听到的词转化为这些词的组合意义的心理表征,出现于根据语法结构或意义提示切分话语,然后重新组合这些被切分的语段生成原有顺序的有意义的表征。在实用阶段,听者对输入的信息会做出不同的推断完成理解。感知加工、语法分析和实用表示不同的加工阶段(姜维焕,2006)。
研究方法
考虑到英语听力认知过程的高度复杂性,该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实验方法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科学。有声思维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用来揭示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时所经历的心理过程(Faerch and Kasper,1987;Ericsson and Simon,1984,1993).
与调查问卷等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声思维能够提供被试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工作记忆的最全面内容;并且随时间连续观测。通过有声思维实验所收集的数据能够更客观有效地反映被试在完成测试任务时的认知过程。
本实验随机抽取西安交通大学的63名学生参加了有声思维的实验,其中3名学生因完成实验测试时完全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心理过程被淘汰。最终选定60名被试的有声思维录音文件用于该研究。该实验所用听力测试题均依据听力认知过程、Anderson 的三段式理论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理论拟成,并通过SPSS软件测试分析来保证其信度和效度。笔者对有声思维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转写、切分和标注分类,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
实验结果讨论
通过分析被试的答案和转写的录音可以得出,学生的听力障碍主要出现在以下13个方面:
1.遇到陌生词汇
2.很难区分发音相似的词汇,比如thirteen 和 thirty
3.语音语调的错误理解,比如really?和really!
4.单词的正确读音和学生自己的错误读音不一致
5.语速太快,特别是长难句
6.学生可能觉得一些词很耳熟,却不知其意思
7.学生总是用中国思考方式,理解时总是要经历先在脑子里将所听到的英文翻译成汉语,然后再理解意思
8.学生在听并理解刚听到的语言输入时,往往错过后面的语音输入
9.学生在处理信息量特别大的aural input时,经常很快忘记已经听到的信息
10.学生虽然理解句子里的大多数词汇,却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11.学生理解了句子的字面意思,却未能正确理解句子内涵,并作出错误推理
12.学生缺乏语言文化等背景知识
13.焦虑,不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障碍
根据Anderson的三段式理论,其中1-7存在于感知加工阶段,8-10存在于语法分析阶段,11-12存在于实用阶段。13属于情感因素。每种听力障碍导致被试做错题目的次数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被试做错题目共计221次,其中感知加工阶段101次,语法分析和实用阶段均为55次,情感因素10次。故感知加工阶段需要师生更多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学习。
针对以上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障碍,我提出以下几个解决建议:
第一,打好语言基础是前提。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发音,语法,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保证发音正确并很好地建立词汇及其意思之间的正确联系。
第二,学生应尽量运用各种有效听力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主要包括推理,演绎,猜测,联想,反复和翻译等等。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一系列自我管理方法,如计划,监督,测试等。这些都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听力理解。
第三,熟能生巧。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还是很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不断练习,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掌控好情感因素。负面情绪就像阻碍听力输入的屏障,所以学生必须尽力克服焦虑,不耐心等。他们必须心平气静,专心并且充满信心地完成听力任务。
结论
该研究采用有声思维的研究方法和认知理论探测了英语学习者的听力认知障碍,对今后国内英语听力领域的认知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对丰富二语习得的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被试仅限于60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生,被试数量和代表性不足,未来研究可以使用更多不同背景的被试;影响听力认知过程的因素很多,例如记忆、智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本研究并未涵盖以上因素,所以未来研究应该尽量涵盖尽可能多的因素甚至研究各个因素间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Anderson,J.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5th Edition[M].New York:Freeman,1996
[2] 姜维焕,从认知角度探讨听力问题[J],现代外语教学研究,2006
[3] Faerch C.& Kasper G.,From product to process – introspective method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In Faerch F.and Kasper G.(eds.),Introspe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pp.5-23).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7
[4] Ericsson KA.& Simon H.Protocol analysis:verbal reports as data.[M] Cambridge:MIT P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