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建华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鼓励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参与、主动表现,更深层次地理解基础知识与内容,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鼓励他们勇敢地探索,积极学习,不断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小学;四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9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思维就会更活跃。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
一、课题导入情境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信息教学而言,亦不例外。良好的课题导入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加强沟通、建立感情的纽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组织导语,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带领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比如,我们可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情境进行展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指导六年级学生制作PPT时,在正式开课之前,我的教学屏幕中跳出了一个窗口,并提示:有一封邮件未读。学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到很奇怪。我顺势点开此窗口,跳转到邮箱主界面,就清楚地看到在收件箱后面有一个数字1。这时,我说道:“同学们,老师收到了一封邮件,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邮件?”于是,我单击点开此邮件。该邮件发送者是秦老师,她想让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帮她一个忙,制作一个以“家乡美景——临泽丹霞”为主题的PPT。纯真的学生都信以为真。此时,我面向本班所有学生问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中有谁愿意帮忙呢?”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帮忙。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制作了很多非常好看的有关丹霞的PPT。实际上,我在此处就采用了情境创设法,通过事先准备几张弹出未读邮件窗口以及进入邮箱的图片,将其制成PPT,并向学生进行播放,使他们相信真的是教师在求助。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都被激发起来,充分发挥了个人主观能动性,加入到制作PPT的行列中去,切实提高了教学目标实现率。这堂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导入。
二、教学环境民主化
在我们的课堂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针对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方法,常常是符合自己看法的则立即给予肯定、鼓励,不符合的往往不予理睬。这种做法扼杀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堂是塑造个性最好的土壤!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其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民主化的教学环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启迪思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在智能。虽然学生的感悟带有强烈的主观经验色彩,并充满想象性,不过却极富灵动性,发出璀璨的光芒。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应给予理解和尊重;对学生产生的误解与错解,应耐心的引导。学生需要静下心来,用内心去体会,用言语去描述,此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迸发活力,继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成长。而且,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是未来的中流砥柱,但他们的成长需要一个舒适、积极、健康、利于个性张扬的轻松环境,从而真正为学生创造民主化的学习环境。
三、 教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提供便利,但其教学内容较为晦涩难懂,且比较抽象。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授课中,我经常将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合理地融合到教学任务中去,促使学生意识到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对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均会使用到此知识。我还明确告诉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任务,首先要掌握所学知识与技术,自己尝试操作并从中体会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意识到此课程的价值与重要性。比如,在讲解“Word文字编辑”这一章节时,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会打字,我将它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教学生通过专用软件——Word文档完成作文的写作与修改,或者是向学生提供带有“语病”的文章,让他们通过文字软件进行修改和编辑。这样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任务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继而能够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此举不仅能够消除单纯打字的“无聊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就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学习评价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多元化特点,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与学评价的多元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通常忽视了评价这一环节。实际而言,以“评”促“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并能够起到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结合小学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需要确定目标,需要正确导向,需要及时鼓励的特点,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给他们及时的反馈,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构建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的内涵。另外,教师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比如,通过教师点评、小组竞赛以及同学互评等,多渠道、多模式评价,帮助学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此外,教师要学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通过评语的方式点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推动学生健康、积极成长。
总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的应用水平是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特征,不断探索和总结,持续优化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晓勤.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新教育,2015(16).
[2] 王荣良,高淑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点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