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伦
摘要: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新课改指导下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高中政治课的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良策。那么在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杨绛先生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从而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拓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的到发展”,“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1]也就是说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借助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引用这类事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世界引进课堂,创设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如讲《经济生活》的“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主要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以体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学习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老板、雇佣工人、法官、旁听的观众。通过这种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又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性原则———既教了书,又育了人。这样教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启迪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知识。
所以,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2、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矛盾型问题情境。教学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提出相反的观点,诱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学习规律概念时,有的教师就先提出:“水往高处流,人向低处走”是不是规律?学生总爱回答说:不是。教师又问:“那么,‘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就是规律吗?”学生往往回答为是。这样,“思维矛盾的种子”就埋下了。教师由此再与学生共同讨论,展开分析,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类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独特的见解,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阶梯型问题情境。
只有教师不断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阶梯型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化整为零,层层深入地设置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情境。它是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难以理解有关问题时设置的。这样的问题,启发性和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识心理,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掌握相关知识。也就是通过一个个刨根问底的设问,可以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小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结尾,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简明精炼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回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精炼教师“结束语”。好的结束语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能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例如在上完《多变的价格》一课后我用“两个影响”概括了这一课两框提的内容,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
2、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例如在学完了“科学的宏观调控”后,结合现实中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难卖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由于事例大多数从学生身边、电视和报纸上获得,学生非常感兴趣。
综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政治学科、时代和学生的特点,要改革改革模式、优化教学环节,合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精神。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