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兰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那么,该如何培养这这阶段学生的思考能力呢?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适当的指导学生,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思考能力;培养;数学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以生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上体现的是教师的思考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无疑是在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数学思考能力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作用很大。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教学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的事物来展开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可感性,也就是说,小学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积极的创设符合数学学科教学规律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环境下学习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也就是说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通过实践操作来锻炼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
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老师讲,其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很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高不起来。反之,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既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去学习和思考。比如,教师在教授可能性知识的时候,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来讲解,而不是让学生亲自实践,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不佳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能力,尊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
三、通过合作交流不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这种富有创造意义的教学方法,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合作就是指让学生围绕某个一样的主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交流是指学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学实例证明,合作交流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同学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是讲求时机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换句话说就是,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在建立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时机,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绩。比如,在讲解加减乘除时,为了让学生区别什么是“加”、“减”、“乘”、“除”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一组数据,再让他们分别用“+”、“-”、“×”、“÷”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后,进行比较,比较发现这四个小小的数学符合原来差距那么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有了这种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才能保证教师各项教学任务高效完成。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作用很大,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成就感。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要从实际出发,从新课改的本质出发,从“教”与“学”的本质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学”,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作为教学中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