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嫦颖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通脉化瘀汤治疗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临床探讨
赵嫦颖
(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讨论实施通脉化瘀汤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共收治的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79例。运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通脉化瘀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中,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74.3%、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97.1%。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评分为(10.35 ±6.84)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16.28±7.04)分,P<0.0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应用通脉化瘀汤进行治疗后,可以将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改善,提高疗效的同时,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有效解决,对患者的长期疗效具有较大积极意义。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通脉化瘀汤推广应用。
通脉化瘀汤;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瘀
在临床众多患者中,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疾病,很多患者都会终身患病,并且在发病时间上无法准确的预测。该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要特别的注意,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较为脆弱,如果在用药上出现差错,或者是治疗方法上失误,将会给患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以往针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停留在常规治疗层次上,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医治,长期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强的耐药性、药物依赖性,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医作为祖国医学,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独特的研究。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本组患者共计3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5~78岁,平均年龄为(58.3±1.2)岁;患者病程在1~9年,平均病程为(4.3±0.7)年。对照组:本组患者共计35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41~75岁,平均年龄为(58.4±1.9)岁;患者病程在1~10年,平均病程为(4.0± 0.2)年。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无误诊、漏诊;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于临床实施常规治疗,针对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选择20 mL注射液,配合胞二磷胆碱1 g,再融合250 mL的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治疗1次。除此之外,对患者实施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每次用药剂量为100 mg,每日服药1次[1-2]。
1.2.2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配合实施通脉化瘀汤治疗,具体药方如下:当归、丹参、赤芍各15g,川芎、地龙、桃仁、熟地、酒大黄各10 g,红花5 g。药方按照水煎服的方法进行治疗,每日水煎2次,取药剂共计300 mL,于早晚各1次进行服用[3-4]。
1.3 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疾病得到完全控制,临床表现较少,能够正常饮食、作息,未出现并发症,患者身体无明显不适。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得到了些许好转,临床表现虽然存在,但减弱程度突出,相比治疗前而言,治疗后的患者表现更加积极。无效:患者经过治疗,疾病并未达到预期康复效果,身体不适感突出,部分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的现象。相比治疗前而言,治疗后的效果并不显著。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当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疗效当中,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4.3%。两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评分为(10.35±6.84)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16.28±7.04)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应用通脉化瘀汤进行治疗后,可以将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改善,提高疗效的同时,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有效解决,对患者的长期疗效具有较大积极意义。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通脉化瘀汤推广应用。
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上的重点治疗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危害十分严重,如果未能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死亡。为此,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研究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4.3%。两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评分为(10.35±6.84)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16.28±7.04)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通脉化瘀汤对患者的效果突出。首先,地龙、酒大黄等药物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短期内减少患者的临床表现,促使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进行良好的降低[5]。其次,黄芪的应用,可以取得补气的功能,帮助患者在各个方面调通血脉,确保身体上的经络可以达到较高的畅行效果,将血栓的形成更好降低,为患者提供长期的治疗保证[6]。第三,丹参、赤芍等药物在应用以后,能够不断的将患者的微循环进行合理的改善,在帮助患者阶段性的取得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不再过度的依赖药物[7-10]。
就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本身而言,通脉化瘀汤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显著,经过分析后认为,其治疗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处方为早晚治疗,清晨服药后可以迅速作用病灶,将患者的头脑保持清醒,便于日间的活动、锻炼、饮食。夜间服药后,可以持续的对疾病产生作用,促使患者在睡眠质量上提高,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第二,通脉化瘀汤的治疗讲究按照疗程服用,即便患者在短期内取得良好康复后,依然会建议患者继续服药,达到巩固药效的目的,确保患者疾病在日后不会反复的发生,将患者的身体素质进行更好的调理。
综上所述,针对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应用通脉化瘀汤进行治疗后,可以将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改善,提高疗效的同时,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有效解决,对患者的长期疗效具有较大积极意义。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通脉化瘀汤推广应用。
[1] 韩辉,崔然,杨文明,等.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36(12):745-751.
[2] 石景洋,付卫云,毛秉豫,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中药应用频次及临床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464-2467.
[3] 陈薇,胡玉英.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474-475.
[4] 侯凌波,郭建文.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 2012,32(9):1405-1406.
[5] 董秋菊,杨志新.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医生,2012,19(10):33-35.
[6] 魏天谊,姜惟.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治法[J].吉林中医药,2014, 34(1):130-131.
[7] 陈维琴.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26(6):683-684.
[8] 黄柳华.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瘀证的发病机理及治疗[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9,13(3):171.
[9] 尹文姬,金香淑.通脉化瘀汤治疗血瘀型缺血性脑血管病74例[J].陕西中医,2009,30(2):162-163.
[10] 陈炳煌,沈超英,苏藻.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26例[J].世界中医药,2011,6(4):334.
R743.3
B
1671-8194(2017)20-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