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措施探究

2017-01-16 05: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食管癌组间住院

张 静

(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窥镜室,辽宁 营口 115007

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措施探究

张 静

(辽宁省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窥镜室,辽宁 营口 115007

目的 探析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60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营养补充,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营养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术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食管癌切除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营养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营养方式。

食管癌切除术;肠内营养;护理

本文进一步探讨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措施,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0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60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参照组中,女10例,男20例;年龄在37~79岁,平均为(58.4±7.5)岁;体质量在47~73 kg,平均为(55.3±3.8)kg。观察组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在39~75岁,平均为(57.1±7.0)岁;体质量在49~70 kg,平均为(54.7±3.9)kg。统计分析患者上述资料可知,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1.2.1 术后营养方法: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静脉营养补充,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即术后第1天给予中心静脉输注高营养液,热量为

125.5 kJ/(kg·d),在患者肠胃功能恢复、肛门排气之后,给予肠内营养,当患者适应肠内营养后停止静脉营养。持续营养8 d。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即术后第1天给予500~1000 mL葡萄糖(5%)输注,如果患者未出现腹胀、腹痛症状,于次日输注肠内营养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任选能全素、瑞素、百普素其中一种。热量按125.5 kJ/(kg·d)计算。持续营养8 d。

1.2.2 护理措施:①基础护理: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明确血压、心率等机体参数变化,时刻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和医师沟通,给予有效处理,以免出现严重后果。在肠内营养中,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原则,特别要确保管路、输液器清洁,对于营养液来说,应现用现配,不可和静脉输液弄混。②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均对癌症伴有恐惧感,特别是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易产生恐惧等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沟通,介绍疾病情况与治疗方法等,让患者有所了解,并且讲述一些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以此加快患者康复。③鼻肠管护理:在置管期间,向患者讲述置管的重要性与目的,以此提高患者的重视,进而积极配合。时刻观察鼻肠管是否存在压迫、扭曲、脱出等情况。在持续喂养中,应注意鼻肠管的清洁,每4 h冲洗1次,用20~30 mL生理盐水冲洗。④感染预防:鼻肠管易对患者鼻腔黏膜产生压迫,导致出现局部缺氧缺血,进而造成糜烂,发生感染。为此,应对鼻腔黏膜予以密切观察,注意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体质指数、清蛋白、血红蛋白等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将两组患者的观察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数据进行 检验,如果P<0.05,表示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参照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98.2±8.7)h,住院时间为(18.2±1.2)d;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54.5±8.4)h,住院时间为(12.8±1.1)d。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对比:参照组患者体质指数为(20.2±0.7)kg/m²,清蛋白为(32.5±1.2)g/L,血红蛋白为(103.5±4.4)g/L;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为(22.0±0.9)kg/m²,清蛋白为(36.3±1.7)g/L,血红蛋白为(117.7±4.8)g/L。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肠内营养有助于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预防肠道菌群移位,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运用[1]。与此同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能够避免静脉插管的风险及其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可行性与安全性较高,并且能够对肠道自身予以营养,促进肠道蠕动,确保食物吸收,以免肠黏膜萎缩,极大限度的减少了肠内细菌移位,调节了机体代谢,临床应用效果非常好[2-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术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说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总而言之,在食管癌切除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营养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营养方式。

[1] 胡桂清.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135-136.

[2] 李伟,陈克清,范少芳,等.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时机及效果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3):2777-2779.

[3] 刘丹.十二指肠营养管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4,28(23):2781-2783.

R473.73;R473.6

B

1671-8194(2017)26-0212-01

猜你喜欢
食管癌组间住院
妈妈住院了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