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7-01-16 01:27:12艳刘明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2期
关键词:收治脓毒症心肌

葛 艳刘明喜

(1 新疆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2 新疆沙雅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沙雅 842200)

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葛 艳1刘明喜2

(1 新疆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2 新疆沙雅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沙雅 842200)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非脓毒症患儿3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的含量。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儿经有效治疗后,血清C反应与心肌酶水平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脓毒症患者,检测器血清中C反应蛋白,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而心肌酶水平的高低在判断患儿疾病严重性与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心肌酶

脓毒症是一种可引发全身性炎性反应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可朝着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严重脓毒症等方向发展[1]。在小儿危重疾病中,小儿脓毒症首要死因,病死率超过60%。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全世界范围内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而小儿就超过76%[2]。由此可见,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非脓毒症患儿3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非脓毒症患儿3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儿年龄为5 d~13岁,平均年龄为(5.2±1.2)岁,原发病症包括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重症肺炎、宫内感染以及颅内感染。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患儿年龄为4 d~14岁,平均年龄为(5.1±1.3)岁。两组患儿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在患儿住院期间,所有患儿于住院的次日清晨及一周内经脉采取检测血清蛋白与心肌酶。检测使用的仪器为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mg/L表示,正常值为0.10~0.40,心肌酶以U/L表示,乳酸氢酶(LDH)正常值范围为110~240,肌酸磷酸激酶(CPK)正常范围为24~195,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值为0~24。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试剂由上海丰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易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经有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经有效治疗后,血清C反应与心肌酶水平均明显改善,即治疗前患儿CRP、LDH、CPK、CK-MB分别为(1.22±0.68)mg/L、(224.61± 48.45)U/L、(221.52±45.87)U/L、(15.87±5.74)U/L,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分别为(1.52±0.78)mg/L、(250.54±62.28)U/L、(235.28± 58.62)U/L、(17.37±8.27)U/L,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脓毒症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合并感染。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症休克[3]。这种疾病时进行性多因素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每年发病率增加超过13%。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就会出现新功能障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同时心肌抑制,损害其他多脏器功能。根据临床资料显示,脓毒症是导致重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检查患儿病原体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必然会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容易产生不良后果[4]。因此,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对患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研究人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发现,C反应蛋白是人类急性期的一种反应物质。在机体组织受到感染或者损伤的时候,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会急剧升高。可以说,这种物质可全面反映局部或全身炎症。根据血清C反应蛋白的浓度就能够了解到全身炎症的严重性,同时也能够了解炎症的活动程度。

研究人员在对此进行研究的时候指出,小儿血清C反应蛋白能够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可以说是判断脓毒症的敏感性指标[5]。在本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非脓毒症患儿3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的含量。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儿经有效治疗后,血清C反应与心肌酶水平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诊断脓毒症患儿的时候,C反应蛋白升高就是一种判断标志,同时根据LDH、CPK、CK-MB水平的高低能够了解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判断患儿预后。即患儿心肌酶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预后效果越差[6]。

综上所述,对小儿脓毒症患者,检测器血清中C反应蛋白,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而心肌酶水平的高低在判断患儿疾病严重性与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李婷婷,赵欣欣,王萃.小儿脓毒症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4(2):106-107.

[2] 刘黎霞,苗丽.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5, 22(2):789-790.

[3] 宋文君,曹巧玲.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血清CRP、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5, 19(7):958-960.

[4] 刘延嫒.SC反应蛋白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对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15-316.

[5] 韩燕斌,张丽红,温陈勇,等.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健康之路,2015,17(9):78-79.

[6] 杨琴,军皓,丁进亚,等.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在脓毒血症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7):582-583.

R720.597

B

1671-8194(2017)22-0094-02

猜你喜欢
收治脓毒症心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宁夏定点医院收治68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