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如何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分岗位教学、分岗位教学模式的意义,来探讨分岗位教学,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会计 分岗位教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也纷纷开始响应其号召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已经成为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及所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有效应用分岗位教学,才能保证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会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岗位教学,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近年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受到热捧。从外资企业到私营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日益需求,从会计师事务所,到代理记账公司等中介机构,对财务会计的众多岗位都有不同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上既要重视会计人员的理论基本功的培养,又要在职业机会扩大化的当下,注重从单纯的算账到全过程实践,从财务单一岗位到全能发展综合岗位培养会计岗位的典型人才。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模式顺应了当下的社会需求,又能提高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力。
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的具体措施
1.结合实际工作安排分岗位教学内容。
根据当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典型的实际工作设置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岗位为:出纳岗位,成本岗位,总账岗位,主管岗位。针对每个岗位实际的工作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出纳岗位教学内容:支付结算等法律法规、原始凭证的审查、收付款业务的核算、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等。成本岗位教学内容:成本的核算制度、产品成本的人工材料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有关成本账簿的登记、成本报表的编制等。总账岗位教学内容:企业日常典型经济业务的核算,投资业务、筹资业务、采购业务、供应业务、销售业务、往来业务、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明细账总账的登记等。主管岗位教学内容:凭证的审核、报表的编制、税费的计算和申报等。
2.采用企业全月实际经济业务进行分岗位教学。
模拟设立工作场景,将企业的全月业务融入课堂,让高职院校财会学生切实体会财会工作,用真实的票据、凭证、账簿、报表来提高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的效果,加强教学和工作岗位的完美对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课堂教学实行分岗位分小组四人一团队配合。
在财务会计课堂上,让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团队,四人中分别选择担任相应的不同会计岗位,进行全月业务的配合。在企业全月经济业务情境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从单一的岗位职业学习,上升到了财务会计分岗位的感性认识,而且由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队财务会计不同崗位的性质和操作进行双向的互动,更加深刻的掌握处理问题的职业技能,并体验了团队配合的精神。
三、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的效果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以会计要素为序,逐一对会计科目进行讲授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仍然不会会计工作业务,也不知道财务会计工作是干什么的。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分岗位教学模式,可以将企业的实际工作带入课堂,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发票、支票、凭证、账簿、报表给学生发放,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直观认识。将教学内容按照分岗位设置,学生对每个工作岗位必需会哪些知识和技能有了真实的感性认识,也乐于自己动手参与完成,在课堂上获得满满的成绩感。将教学过程按照分岗位设置,学生自主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配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好的将工作岗位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感,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综合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董汝萍.袁利升.浅析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时代教育.2014(11)
[2] 杨海涛.刘晓峰.工作导向任务驱动——“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 唐菊.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的新思路——以无锡某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5(20)
[4] 王宁.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3(2)
作者简介:徐迎磊(1982~),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财务管理系教师,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